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效果

2018-12-07 17:07李凯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水平农村

文/李凯,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作为我国农村重要经济成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我国社会发展状态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对农村金融发展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应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路径选择,同时对农村金融政策进行优化改善,借以形成合理的政策效果。这不仅仅能够减少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能够改善农村金融原有发展模式,对于提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效果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对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来说,在进行路径选择工作之前,需要对我国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农村金融发展状态综合分析,并按照分析结果进行路径选择,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稳定增长,而且不同时间段的农村经济水平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在这种条件下就需要对不同时间段的农村金融发展状态综合分析,同时开展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选择工作。就目前来看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主要表现在一些几个方面:

1.1 1949年至1978年

我国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济发展水平有进一步提升,这就需要按照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面选取适当的经济体制。同时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呈现明显的经济体制特征。在进行路径选择工作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点,有效避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出现问题。从1978年开始,我国各个地区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这就需要我国农村能够彰显出独立和活跃的性质,将原有农村金融发展模式转化成竞争模式,同时促使农村金融多元化格局形成。

1.2 1979年至1984年

作为中国经济恢复时期,在这个实践阶段,我国第一个和中国农业金融相关的银行成立,其主要金融服务对象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建设等工作。在对这种银行体制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了解到中国农业银行中携带一定官办性质,直接影响中国农业银行对市场调节的作用效果。与此同时,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组织机构发展水平得到空前提升,其根本原因农村信用社发展状况与中国农业银行上级领导意愿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大多数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会受到农业银行承办业务的影响,继而出现较为严重的亏损现象,阻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从1984年开始,我国各个地区对农村信用社的工作实施有效调整,尽管农村信用社发展趋势仍需要遵循农业银行领导人员要求,但是其能够实现盈利和亏损自己负责的目的,这对于扩展我国农村经营业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1985年至1995年

在这一时间段,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在我国各个城市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不仅仅改善传统农业银行储存手段过于单一的弊端,对于提升农业工作者对银行储存业务的重视力度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农村非官方金融组织发展水平得到空前提升,逐步形成农业合作基金会等组织形式,在解决农业活动资金不充裕问题的同时,使得农村信用社业务改革力度有所提升。在对邮政储蓄银行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了解到邮政储蓄银行覆盖的业务项目较为广泛,主要包括组织建设、业务管理和民主管理多个方面,在实施银行组织结构改革工作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农业发展趋势,借以保证我国农村金融银行改革力度有所提升。到1995年年末为止,我国县级以上农村信用社的数量达到2400个,同时我国各地区对银行之间竞争力度加强,这不仅仅提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合理性,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也获得有效的动力支持。

1.4 1996年至2005年

作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改革阶段,从1996年开始,我国相关部门对于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视力度逐渐提升,为保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符合相关要求,在这种条件下我国相应部门按照农村金融发展趋势提出针对性决议规章,有效落实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相互分离的目的,使得农业工作人员按照自身意愿入股于合作型金融组织,在推动农村金融发展优化改革的同时,提升我国农业行业发展水平。在1998年时,我国还推出有关独资商业银行发展的改革方案。避免有关独资商业银行在优化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在降低银行改革成本的同时,为提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从1998年到2001年,在这个时间段内,我国商业银行44000个营业网点撤出,尽管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撤出会导致农村金融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但是这对于我国后期农村金融建设水平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2003年开始,在实施农村金融改革工作时,要求政府机关对农村金融改革有足够的重视,全面彰显农村金融服务功能。这不仅仅能够约束农村地区产权现状,还能够凸显我国部分农村地区金融行业发展的产权关系,有效落实农村金融改革深化的目的。

1.5 2006年至今

为保证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应对我国现存农村金融体系进行优化改革,及时有效的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发展的有效性。为保证相应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引入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避免在农村金融问题改善时出现问题,进一步实现农村金融体系优化创新的目的。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地区还产生一定数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公司和资金互补社数量逐渐增多。等到2007年,银监会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也制定一系列要求,无形中规范农村金融发展程序,保证农村金融体系稳定运行。到2014年,我国非官方金融机构受到广大人民群众一致青睐,新型农村机构数量逐渐增多,这不仅仅能够提升农村金融发展的稳定性,对于改善我国农村传统经济发展状况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效果

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地区信用活动状态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基于此,在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还应分析农村地区货币流通状态和金融发展要求等方面要求,在实现农村地区资源优化的同时,全面提升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效益。总的来说,发展农村金融能够在根本的角度上实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目的,这两方面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就需要按照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实施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借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角度出发,其政策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农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地区实施的各项交易活动得到优化改善,在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有效规避农村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风险因素,确保农村金融能够向着规定的方向发展。第二,在农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一定程度上实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优化革新的目的,使得农村地区各项工作资本效益得以提升,有效降低农村地区在实施各项经济活动的资金投入量,这对于保证农村金融机构整体经济效益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众所周知,在开展农村经济活动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仅仅影响相应金融活动实施的顺利性,对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资金持有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条件下应开展农村金融发展活动,有效抑制农村经济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资金投入量,使得各项资金效益有所提升。但是如果当地政府对农村金融体系过度干预,那么必然导致农村金融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农村地区在实施金融发展工作时,应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将农村金融功能和结构进行有效结合,同时保证农村金融发展目标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处于相互衔接的状态,或者按照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同时保证农村金融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处于相互一致的状态。

3 结语

综上所述,了解到我国在不同时期,其农村金融发展存在本质上的差异。而且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农村地区对于金融行业发展水平有极高的重视。通过农村金融发展路径选择阶段研究,明确各个时期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和金融机构改革趋势,改善我国农村地区传统金融发展模式的弊端,使得农村金融建设获得多方面组织机构的支持,借以为推进农村金融行业发展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阎金斌.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J].北方金融,2016(11):14-17.

[2]王新华,王海生.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概况及政策建议[J].上海金融,2008(04):85-89.

[3]李庚寅,王孝仙.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J].特区经济,2005(03):155-156.

[4]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及其金融结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11):36-41

[5]柴福洪.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选择[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30-34.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水平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张水平作品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福建省农村金融减贫的路径研究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农村金融政策异化:问题、根源与法制化破解方案
农村金融大变身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