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云”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策略

2018-12-07 21:41
活力 2018年21期
关键词:层次化信道入口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益阳 413000)

“微”服务是一个新兴的软件架构,将一个大型的单个应用程序和服务,拆分为数目众多的支持微服务。一个微服务的策略可以让工作变得更为简便,它可扩展单个组件而不是整个的应用程序堆栈,从而满足服务等级协议。“云”环境下,图书馆的“微”服务拥有来自管理框架的支持,可以大范围扩展,使不同用户获取所需服务,针对其特点、不足和可行策略加以分析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1 “云”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特点

1.1 虚拟化

“微”服务本身不强调虚拟性,但在“云”环境下,图书馆的“微”服务往往是虚拟开展的。用户尝试获取书籍信息,无需通过大量的硬件系统进行操作,也不必像传统图书馆一样进行效率低下的寻找,只需键入关键词,如“包法利夫人”,就能完成书籍的搜索,在虚拟运行空间内,由“云”提供操作的空间,“微”服务提供工作的框架和边界,使用户键入的指令在定义空间内快速进行计算,获取结果,整个过程均是虚拟的。

1.2 高速化

高速化是“云”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的核心特点,只要硬件配置能够满足计算要求,整个服务过程往往可以瞬时完成。“微”服务重视将用户的不同需要以框架性的方式罗列出来,实际上为每一个指令和其扩展内容明确了范围,其扩展是以组件形式开展的,而不是以大型应用程序的方式开展,尽管后者似乎更加完善,但也必然消耗更多的运行空间和时间。在“云”环境下,多个指令的同步处理同样面临拥堵问题,以“微”服务进行处理,不同指令不必拥挤于相同空间内,因此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处理。

1.3 扩展化

扩展化是“微”服务本身的特点之一,其服务框架的特殊性使各类指令的识别呈现点——面辐射的特点,小框架无法得到计算结果,会自然扩展,利用组件完成更多的计算指令,当这种服务依托“云”环境进行,其可扩展性实际上是无限增加的,只要“云”平台是开放/半开放的,其所有资源均可以通过“微”服务的组件扩展持续呈现出来,满足不同用户(合法链接)的服务请求(合法请求)。

2 当前“云”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的不足

2.1 服务内容单一

研究人员曾就目前“云”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进行过调查,从文献分析的结果上看,各地的215家图书馆推行了信息化服务,但无论“云”平台和“微”架构存在何种区别,大部分图书馆的服务内容都是高度相似的,包括检索、在线阅读、下载、周边书籍/论文/书评等等,虽然也利用了“微”服务的优势,但似乎浅尝即止,“微”服务和“云”平台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利用。

2.2 服务方式僵化

服务方式上,以“微”服务的基本特点为出发点,各图书馆普遍强调以组件形式使服务便捷化,不过过多的组件(包括没有得到实时应用的)罗列,使服务框架显得拥挤和不清晰,用户往往只能通过某1个或者2个协议入口获取服务,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也由于组间的多样化降低了可扩展性,只能僵化的将某一种或者几种服务作为重点,持续提供给用户,服务水平相对不够理想。

2.3 服务便捷性不强

“微”服务被推出的初衷,是增加服务的可扩展性和便捷性,避免大量应用程序参与到某一条指令的计算中,导致系统工作量过大、效率不足的问题。但在现有调查中,可以发现部分图书馆并没有充分利用“微”服务的特点,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方式、理念应用于工作中,实际上降低了“云”环境和“微”服务的价值。如图书馆开放了若干个入口,每个入口理论上都可以应用“云”环境和“微”服务,但由于不同入口所配置的资源存在差异,可能导致部分入口拥堵、部分入口资源闲置的问题,“微”服务的便捷性下降了。

3 “云”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的可行策略

3.1 强调层次化的服务架构

“微”服务的基本特点是框架的层次化,这种层次化的建立标准则是服务的实际需要。如图书馆在“云”环境下提供的服务包括检索、阅读、字体转化、翻译、下载以及其他远程请求 (互联网意义上的远程),这些服务都可以通过一个组件完成。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当用户数目持续增加时,一个组件必然面临不足所用的问题,图书馆可以将自身各类工作进行拆分,每一个部分列为一个模块,每一个模块设置若干可扩展的组件,下层组件由中层组件进行管理控制,中层组件由上层组件进行管理控制。如用户检索“古典名著”,可扩展为“中国古典名著”、“西方古典名著”,进入“西方古典名著”入口后,又可以按国别、姓名、书籍名等不同方式进行进一步检索,获取需要的书籍后,可下达“阅读”、“书签”、“写下心得”、“分享”等多个指令,整个“微”服务过程具有明晰的条理和框架,交互性得以提升,依托“云”环境进行的工作,则保证了资源的丰富性和指令处理的高效率 (在硬件设备满足要求的条件下)。

3.2 信息的集中和分级

信息的集中和分级,主要针对图书馆内的馆藏资源和一些需要保密的特殊资源,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考虑,图书馆内的部分信息不能完全开放,如果用户存在使用需要,可以付费下载/阅读。这部分资源处于内部“云”虚拟环境下,以“微”服务呈献给用户时,需要做好信息的集中的和分级。图书馆可选取1-2个入口,连接特殊资源,每一个入口设置对应的权限,需要账号密码连接。获取合法权限后,用户可以通过常规的检索、键入等方式初步获取资源信息,所有资源取分级制度,包括高级资源、中级资源、普通资源三种,每一种资源各自对应一整套相对独立的“微”服务,高级资源可付费下载,中级资源可以在线阅读和付费下载,普通资源则提供少量免费内容,剩余部分可在线阅读和付费下载。利用“微”服务的层次化特点,完成信息集中和服务的分级,规范服务工作。

3.3 多条服务信道

此前学者曾针对一些大型线上图书馆进行过分析调查,结果上看,图书馆的“云”服务和“微”服务压力均带有典型的时段性特点,上午和晚间用户数目众多,早间和下午用户数目稀少,资源闲置和不足的情况十分明显。为合理发挥“云”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的优势,建议采用多条服务信道同步工作的方式,应对上午和夜晚用户数目众多的问题。以“云”环境保证资源的丰富性,在此基础上,“微”服务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对应若干信道。如用户执行了“翻译”指令,图书馆开放与该指令对应的信道进行工作,且不与其他任何其他信道进行关联,使针对“翻译”工作的信道不受到其他工作的影响,为提升作业效率,应结合图书馆业务繁忙程度,设置多条服务信道,所有信道在用户数量增加时均不断扩容,扩容的上限不超过该信道的极限值。以此发挥“微”服务框架性和可扩展性优势,提升“云”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综上,现代图书馆的发展使其服务不断多样化,“云”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则带有虚拟化、高速化、扩展化特色。当前部分图书馆的相关服务并不完善,存在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僵化、服务便捷性不强等弊端,为求予以应对,后续工作中,“云”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应强调层次化的服务架构,做好信息处理,优化服务方式,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率用和图书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层次化信道入口
面向量化分块压缩感知的区域层次化预测编码
基于自适应学习的5G通信系统信道估计方法
高速公路入口疏堵解决方案及应用
基于类别混合嵌入的电力文本层次化分类方法
基于皮尔森相关算法的云存储层次化去冗优化
基于改进键合图方法的层次机电系统的测试性建模与分析
信号/数据处理数字信道接收机中同时双信道选择与处理方法
典型办公区域Wi-Fi性能的优化
基于信道跟踪的LFM信号检测方法研究
秘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