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储蓄型保险的8条黄金法则

2018-12-07 02:22牟建群
大众理财顾问 2018年12期
关键词:保单保险产品储蓄

牟建群

摘要:储蓄型保险大多数是长期投资设计,流动性较差,在早期退保会造成较大的损失。不过,也正是因为保险储蓄牺牲了资金的流动性,才能够换来比其他短期理财产品高得多的投资收益率。

关键词:储蓄型保险;投资;风险偏好

0 引言

储蓄型保险是很多家庭投资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晓波—2018新中产白皮书》数据显示,商业保险资产在中国新中产的各类投资中排名第4,普及率为43.8%,仅次于股票。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人们养老保障意识的提升,储蓄保险在人们投资中的占比将会进一步提升。如何制订一份适合自己的储蓄方案,以下8条黄金法则供大家参考。

1 法则一,明确储蓄目的和投资需求

在挑选一份储蓄计划时,先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我做这笔储蓄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养老?为了子女教育?还是为了财富的保值、增值?这个问题看上去简单,但如果单纯把购买保险看作是存钱,忽略了产品本身的特点和形态,很容易买到不合适的产品。

由于产品形式的多样化,储蓄保险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纯储蓄。与非保险类储蓄类似,仅提供投资收益。

(2)带有较多寿险保障成分的储蓄。受益人早期身故,可以获得若干倍保费的保险金。

(3)带有每年返还的长期储蓄。投保一定时期后每年或每月可以从计划中提取一笔固定的返还金。

(4)后期可以转换年金的储蓄。在退休时可以选择将储蓄转换为一份终身领取年金的计划。

(5)在身故时可以实现资产传承,甚至是保单的储蓄。主要针对资产的有效传承,可以将保单受益人指定为新的保单持有人。

只有明确了储蓄目的和投资需求,才能保证挑选的产品在特定时间发挥相应的作用。这就是挑选储蓄型保险的核心原则——需求匹配。

2 法则二,了解自身投资能力和风险偏好

到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为了判断客户目前的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银行会让客户先填写一份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调查问卷,这是因为不同投资能力的人,所驾驭的投资种类不同。

所谓“收益越高,风险越大”,这是指人们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在风险和收益之间权衡。不过,不要天真地认为“高风险、高收益”这一规律对于所有投资者而言都是公平的。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在高风险投资中,经验丰富的投资者更容易获得高收益,而经验较少的投资者就算承担了高风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只会被“割韭菜”,根本拿不到所谓的高收益。

了解股市中常说的“七亏二平一赚”,我们就知道没有投资经验而去选高风险投资要付出的代价。通常而言,各类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关系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到,储蓄保险产品的风险和收益介于国债和基金、股票之间,属于中等风险、中等收益的产品。其中,传统保险(不包含任何非保证收益)的风险最低,分红险(带有非保证分红)的风险中等,投连险(与某基金挂钩,不保本)的风险最高。由于低风险、低收益的银行存款和国债通常无法跑赢通胀,对于投资经验不足的投资者而言,如果不想在股市上被“割韭菜”,选择保险类投资产品则相对稳健、靠谱。

3 法则三,匹配未来的现金流

匹配现金流是挑选储蓄型保险需求最重要的原则。只有当产品在急需用钱时能提供足额的现金,才算做到了现金流的匹配。现金流匹配有两个要素:一是时间,二是金额,两者缺一不可。

例如,有人投保一份储蓄型保险,目的是给孩子存一笔教育金,在孩子出国深造时使用。孩子目前8岁,预计18~20岁期间每年的留学费用支出为30万元,一款储蓄产品必须能在投保10年后的3年中每年提供30万元的返还,才能够完全匹配客户的现金流。如果市场上没有能够完全匹配此现金流的产品,那么退而求其次,选择一款能够在10年后一次性返还90万元的保险产品也是可行的。不过,如果某保险产品在投保第10年时还没有度过产品的封闭期(即在第10年时的现金价值仍低于总保费,或者在退保时要收取较高的退保费),则不适合用来做这笔现金流的匹配。

4 法则四,匹配未来的货币币种

匹配币种是為了减小未来现金流匹配过程中由于汇率波动所导致的亏损。这种匹配主要针对有外币消费需求的客户,例如海外留学、海外就医、海外旅行等,相当于用外币保单对汇率进行对冲。

上述案例中,客户预计孩子在18~20岁期间每年支出5万美元留学费,假设客户投保的是人民币保单,由于保单提取的是人民币,而要匹配的现金流是美元,就会导致现金流与需求不匹配。10年后,如果美元对人民币升值20%,客户就要额外承担20%的亏损;同理,如果美元对人民币贬值20%,客户则可以额外获得20%的收益。部分投资者并不愿意接受不确定性的风险波动。因此,为了对需求的货币币种进行完全匹配,投资者可以用美元保单来对这笔拥有特定外币需求的储蓄进行对冲,从而减小现金流的汇率风险。

5 法则五,考虑储蓄收益的波动性

保险产品最主要的配置资产是以债券为主的固收类资产和以股票为主的权益类资产。

其中,固收类资产收益较低但比较稳定,主要用来支撑传统险、分红险中的保证部分;权益类资产收益较高但波动较大,主要用来支撑投连险、分红险中的非保证部分。对于不同的保险计划,保险公司会在背后配置不同类型的资产来达成预期的投资目标。固收类资产占比较高的产品,保证收益高而预期收益低;非保证收益波动性较小;权益类资产占比较高的产品,保证收益低,预期收益高;非保证收益波动性较大。

如果有两份特性相近的分红险储蓄产品,单纯比较预期收益的高低是不科学的,一定要结合产品的保证收益、非保证金额的占比、非保证金额的预期波动范围以及产品的过往分红实现率来进行综合评估。

6 法则六,考虑储蓄计划的流动性

保险储蓄大多数都是长期投资计划,因此流动性较差,在早期退保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不过,也正是因为保险储蓄牺牲了资金的流动性,才能够换来比其他短期理财产品高得多的投资收益率。

在挑选储蓄计划时,有关流动性的考虑主要有两点:一是投资者要有明确的储蓄目标,尽可能避免在投保后动用这笔资金;二是研究该储蓄计划的流动性,主要包括现金价值的回本期(即在第几个保单年度现金价值与总保费相等)、退保时手续费的收取、非保证分红是以现金分红还是保额分红的形式存在等,以确保产品的流动性能够满足需求。

保险产品的流动性虽然较差,但保险公司也给客户提供了应急选择。例如,客户可以使用保单贷款来补充急需流转的应急资金。在收取一定利息的情况下,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允许客户借贷相当于保单现金价值90%的款项。可以说,只要在投保时充分考虑了这两方面的流动性问题,就可以大概率避免因退保而损失投资本金的情况。

7 法则七,考虑承保公司的财务实力

不少人在挑选保险计划时,从来没有把保险公司的财务实力考虑在内,误认为保险公司100%会兑现承诺。在如今的商业活动中,刚兑一去不返,所有公司都有破产的风险。不过,保险公司的违约概率比其他公司低很多,这是因为保险业作为金融行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受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严格监管。按照目前的监管体系,只要一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就有99.5%的概率不会陷入破产境地。为了尽可能避免自己的保险合同因公司经营不善、破产、被收购而导致的保证利益或非保证利益“打折”,投资者在选择保险产品时,应该将承保公司的财务实力、评级、经营稳定性、品牌影響力、偿付能力充足率等进行综合考量。

8 法则八,使用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

俗话说“鸡蛋不要装在同一个篮子中”。从投资类别的层面来讲,尽量不要将家庭全部资产投资到保险产品中,毕竟保险产品投资期较长、流动性较差、收益上限不够高,无法满足投资者的所有需求。从投资币种的层面来讲,部分家庭有和外币挂钩的消费需求,除了投资人民币保单外,适当配置一定的外币保单对于对冲汇率风险有非常不错的效果。从保险产品的层面来讲,由于保险储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必要“重仓”同类型产品,分散投资不同类型的储蓄计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猜你喜欢
保单保险产品储蓄
人身险保单贴现制度本土化法律问题研究
消费者要的是保单贴现而不是保单转换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互联网保险新业态下的保险产品开发策略探讨
企业年金基金配置投资型保险产品研究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
保单贴现在我国寿险实务中的运作机制
保单贴现在我国寿险实务中的运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