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浮跨界”跨掉了什么

2018-12-07 19:00伍正华
湘潮 2018年4期
关键词:风骨大佬水准

伍正华

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新媒体发起手指舞挑战,《中国很赞》歌曲的作曲和演唱都是小编,没想到走红网络。有网友俏皮留言:“小编——又一个被耽误的歌手。”如此正能量的“跨界”,无疑是受欢迎的。

然而,有一种“跨界”却饱受诟病、令人忧心。两会分组讨论时,一位全国政协委员痛斥一些领域的“轻浮跨界”乱象:是什么让一幅信手涂鸦的“蝌蚪文”卖出468万的高价?又是什么让富豪与画家“跨界合作”的油画以3600万元港币被拍下?……

过去一段时间,除了书画领域,歌唱、电影、摄影等文化艺术领域,类似的“轻浮跨界”现象也屡见不鲜。个别互联网富豪、房地产大佬打着跨界娱乐、成功学、青年导师等旗号,用粗浅甚至低劣的“跨界”水准,不断挑战人们对艺术认知的底线:有的热弹吉他,有的大秀歌技,有的亲自出演“男一号”……

这些跨界乱象,本应受到批判和抵制,但部分业界人士、娱乐明星、新闻媒体反而卖力逢迎和吹捧。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富豪大佬何故以此为乐?又是什么人愿意做这种“赔本买卖”?有人打了一个形象比喻,“轻浮跨界”就好像“皇帝的新装”,“跨界者”自鸣得意,赚的不是钱而是吆喝,玩的不是艺术而是“心情”;“捧哏者”苍蝇逐臭,捧的不是“艺术”而是其人,买的不是作品而是附着其上的人脉和资源。

“轻浮跨界”之危害,不仅仅是对艺术的某种嘲弄,更重要的是扰乱了社会价值观念。归根结底,“轻浮跨界”是金钱资本的跨界、地位名气的跨界,暗示的是“有钱能使磨推鬼”,宣扬的是“有钱就任性”。甚至有人网上发文:“只要有钱,艺术就是用来践踏的!”并公然号召:“如果你有1000亿,你要干什么?说出你的打算!”

广大人民群众对“轻浮跨界”等现象背后隐藏的利益交换和刺鼻铜臭十分反感,也有犀利的嘲讽和抨击。如:用“你我本无缘,只因我有钱”来抨击用钱邀请歌星合唱的行为;用“天下武功,唯富不破”来嘲讽拍个微电影,恨不得把天下功夫明星全部聚齊,然后把他们打趴下的现象等。这些嘲讽和抨击,可谓一针见血,纤毫毕现。

“轻浮跨界”等负能量行为之所以一度泛滥,原因有三:一是由于某些人打着“个人雅好”的旗号,难以从法律的角度对其进行惩戒;二是一些富豪大佬通过广告投入、大额合同、参股控股等方式,控制媒体为个人和企业“广而告之”;三是个别部门监管不力,没有对“轻浮跨界”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鲜明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现在,不少影视作品、文化产品的拍摄制作的确“烧钱”,一部大片投资几个亿也并不鲜见,但艺术应保有自己的水准和风骨,且只有保持自己的水准和风骨,才能赢得更大的“票房”。《战狼2》《红海行动》等影片,就是很好的例证。

在富有者中,只有那些不忘把自律自省作为人生信条,时刻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的人,才能为人们所称道,真正把自己变成一件“艺术品”。

奋进新时代,我们欢迎任何形式的“跨界”,但“轻浮”者请止步!

猜你喜欢
风骨大佬水准
它们才是拍照界大佬吧
来自意语大佬的 凝视
风骨
风骨
荷花
听闻某大佬尿毒症洗肾有感
两会大明白:企业大佬们说了些啥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