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艺术表现形式的传承与创新

2018-12-07 01:42田丰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建盏传承发展艺术特点

田丰

摘要:建盏是宋代斗茶文化的标志,因其造型、釉色、纹理、功能等优势区别于其它的饮茶器具而广泛流行于宋代,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在历史大放异彩。但是在经历了千年之后,它所表达的美由世俗化的功能提升至审美层面,成为现代人在休闲生活中追忆、体验宋代斗茶文化的载体。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茶文化的复兴与发展,茶具文化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盏作为中国茶具发展史上的典型代表,开始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推崇。

关键词:建盏;艺术特点;表现形式;传承发展;创新

一、建盏艺术的历史内涵和发展趋势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艺术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彼时的陶瓷业和茶业都得到了里程碑式成就。宋朝时期,上至君王高官下至青衣百姓,都以点茶、斗茶、品茶为乐。他们饮茶方式不像现代“冲泡法”,而是极为讲究的“点茶法”,对喝茶的环境、礼仪、操作方式都极其讲究。待到高朋满座之时,除以诗文唱和之外,常以斗茶为乐。北宋名臣范仲淹在与同僚章岷斗茶时有诗《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而斗茶首选茶器,就是建盏。[1]

建盏是为茶而生的器物,与建茶一同进贡,一同兴盛,一同衰微。由于南宋时期国势一蹶不振,“斗茶”之风逐渐减弱,再加之建安地区连年民变,百业俱废,建盏不再成为贡器;自元代后,由于饮茶习俗的改变,昔日备受青睐的建盏茶具不能适应社会需求而风光不再;地处建阳水吉的建窑炉火渐渐熄灭,烧制工艺慢慢失传,造成建盏文化近600年的历史断层。和两宋相比建盏昔日的盛况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这一技艺并未完全消失,元末明初的文人陶宗仪还曾撰诗云:“越笺题句披蝉翼,建盏行茶沃兔毫。”并且宋元时期,日本的皇室贵族对中国产的瓷器丝绸等商品求之若渴。他们称这些来自中国的宝贝为“唐物”,贵族都以拥有“唐物”为荣。

清蒋蘅《记十二观》述:“元时武夷兴而北苑渐废”。虽然明初朱元璋废除点茶之后,建盏沉寂多年。但它的艺术价值,不因点茶的兴废而转移。作为瓷器本身,依然令人惊艳。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窑得到专业考古队的发掘研究,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也得以大部分恢复继承。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建盏工艺才逐步得到恢复。广大茶文化爱好者和收藏爱好者,在阅尽千帆之余,也逐渐开始被风格独特的黑釉瓷明珠——建盏所吸引。

二、建盏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建窑作为宋代名窑之一,宋元时期的福建建阳建窑以烧黑釉瓷而闻名于世。小碗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也有烧成“鹧鸪斑”,“银星斑”的,别致美观。釉下毫纹,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迹作装饰,因建窑瓷皆仰烧,釉水下垂,成品口缘釉色浅。由于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纤细毫纹,流速稍慢则粗,就成兔毫之状。在宋时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不视建盏为斗茶的最佳珍品,更是激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留下了许多赞誉有加的篇篇诗赋。[2]

建盏作为宋代社会特殊的文化载体,伴随着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漂洋过海来到日本,并对日本陶艺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曜变天目”、“油滴建盏”等南宋旷世珍品被日本视为国宝级文物,饮誉四方。而建盏成之所以能成为宋代最受推崇的茶器,离不开它的艺术性、功能性、稀缺性。艺术上,它将黑釉瓷的装饰艺术发挥到极致,以自然的高铁胎釉,烧成变幻莫测的结晶斑纹,功能上,它保温效果好,造型稳重简洁,且精品万中无一。而惊才绝艳的艺术家兼不称职皇帝宋徽宗同志在所作《大观茶论》中则认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建盏艺术的美学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它除了日用功能、陈设审美、把玩品味,还表达了制盏艺人本身的思想情感,生活方式,审美爱好,造型意识,造物心理等,这些表现在精神世界方面的内容,决定了建盏的风貌、形制、结构和基本风格,是其艺术表现形式的延伸和发展。

三、建盏的传承与发展

建盏,我国宋朝最著名的黑釉瓷盏,人们无不沉醉于它空谷幽兰大隐的气质,无不被它变化莫测气象万千的风情所倾倒,成为当时上至至尊、下及士大夫们都认为是斗茶最佳的茶器,被视为珍宝。建盏的传承的并不只是过去的历史,而是过去延续至今的文化积淀,建盏工艺经数千年沧桑变迁,精工锤炼,历代艺人的奇思妙想,如今已成一支艺术奇葩。建盏之所以能唤起人们美的感受,是因为它具有优美的画面与生动的表现形象,将现实生活中美的精华在艺术作品丰富的意境中奇妙的展现,激发了人们对生活中美好情感的向往。

建盏的研究和复原,是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陶瓷学家和最早一批手艺人通力合作的结果。建盏文化的继承和复兴则需要广大建盏人,包括建盏工匠、建盏玩家和建盏媒体、建盏研究者一起努力。而2017年金砖会议出现建盏的身影,也证明这努力得到了更多的承认。时至今日,一代又一代的工艺大师通过传承与创新,成功的烧制出仿古建盏,建盏这一宋代名器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重新走入人们的視野,成为茶人炙手可热的品茗妙器,而近年来建盏也逐渐成为拍场宠儿,市场上兴起也一阵建盏收藏之热。[3]建盏的保护与传承—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发展是方向和前提,保护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在探索建盏的发展道路中,我们必须认清现状,以“开发中的保护”为原则,注重建盏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和主题时代性,为发展建盏寻找一条光明大道。

四、结语

建窑是两宋时期的名窑,以烧制黑釉瓷而闻名于世,其出产的建盏是历史上著名的茶盏之一,同时建盏也是时代的产物,它集中的体现了宋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体现了当时的美学思想和工艺技术水平;建盏还是宋代茶文化的产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宋代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时下饮茶之风盛行,茶道文化也风靡一时。作为茶道文化的代表器物之一——建盏,随着现代茶道文化的风靡而逐渐为众人熟悉。只有不断的在发展中传承,才能使这一古老的文化传统继续发光发热,而如何传承与创新,是每一人建盏手工艺人们值得深思的问题,更是时代所赋予的话题。

参考文献:

[1]陈显求,陈士萍,黄瑞福,周学林,阮美玲.宋代建盏的科学研究[J].中国陶瓷,1983 (01):58-66.

[2]周亚东.宋代黑釉建盏的盛行及其釉彩特征[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 (03):86-92.

[3]刘水清.建盏:从功能到审美的转变[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32 (06):112-114.

猜你喜欢
建盏传承发展艺术特点
建盏谣
品牌建设于建盏产业的发展
涅槃重生,土火交融的建盏之美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