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2018-12-08 11:45
活力 2018年6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创设环境

(哈尔滨市尚志幼儿园 ,哈尔滨150000)

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学前期幼儿的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和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主要场所,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维度来共同努力。

一、幼儿园应该承担好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责任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幼儿园在承担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

观察和模仿是幼儿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幼儿主要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学会新的行为规范。因此,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应重视正面的宣传教育,让幼儿明确什么是正确积极的行为习惯,什么是错误不适宜的行为习惯,使之有努力的目标。同时,我们十分强调自身的示范作用,也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我们还通过良好班级的建设,不断地寻找典型,树立班里的行为小楷模。由于幼儿的自觉性差、自控力弱,行为习惯容易出现反复,我们应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督促制度,做到教师检查与幼儿之间相互检查相结合,定时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严抓不懈,习以为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接触到的环境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对环境的创设与美化,来创造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幼儿相互关系,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幼儿的行为。

(二)将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一条说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所以,作为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应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我们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注意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法的科学性

长期以来,幼儿园经常使用的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法不外乎说服法、模仿榜样法、行为练习法和奖惩法,然而,这些方法已满足不了变化异常的时代需要和社会需要。我们必须汲取国外先进的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法,如移情训练法、社会认知冲突训练法、角色扮演法等。因为,只有方法用对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设置多种情境,模拟行为训练。由于习惯具有情境性的特点,我们在行为习惯的训练中,应注意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具体做法如下:利用教室环境创设行为情境;利用偶发事件,创设批判的情境;利用角色扮演,创设假想的情境;利用音乐语言,创设想象的情境;利用评价性语言和主题活动,创设竞赛的情境。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使幼儿沉浸在其中,丰富体会、批判分析,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认知,不断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继而养成适宜的符合其角色要求的行为习惯。

2.运用激励机制,强化良好习惯。我们应巧用激励机制,其中,强化是教师和家长最为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如:语言强化与距离强化相结合,即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物质强化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用实物以及其他象征性的符号如笑脸、小红花、小粘贴等加以强化;时间的强化与机会的强化相结合,允许行为习惯好的幼儿有更多自由安排的时间,提供各种游戏活动的机会,为班级小朋友服务的机会等形式。这些都形成了一种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幼儿园需要与家庭建构有效的家园合作机制

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其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是否与幼儿园持一致的态度和意见,是否与幼儿园形成强大的幼儿教育合力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为此,幼儿园需要与家庭建构有效的家园合作机制。

(一)教师与家长分享科学育儿的理念和策略

我们通过家长会积极与家长开展交流,把握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要求以及幼儿在家的动态成长情况,并利用开放日活动、打电话、QQ或微信聊天等形式,针对具有典型性的幼儿行为发展问题,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提供问题的具体解决策略,并及时汇总和整理家长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和更新幼儿的教学计划。

(二)家长积极配合,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一日生活的渗透,更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家庭的配合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巨大影响,有时甚至对幼儿园的教育产生抵消的影响。

关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目前家庭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家长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不够。许多家长认为,幼儿园不像小学那么重要,他们没有意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二是家长不能很好地与幼儿园同步教育,导致儿童出现两面性,也就是说儿童在幼儿园时行为表现比较规范,但在家庭中却表现出相反的行为。

由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任务,只有二者积极配合才能提高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性。所以,为纠正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矫正措施:

1.消除障碍。习惯不良的幼儿常常有一种消极的态度定势,与周围小朋友的人际关系也不是很正常。我们可以从调整不良习惯、幼儿与周围小朋友的人际关系着手,端正自己的态度,真心实意地爱护、关心和尊重有不良习惯的幼儿;同时教育全体幼儿正确对待、热心帮助有不良习惯的小朋友,采用“结对子”一帮一、互助组等办法,使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认同体验和正确的态度定势。

2.及时强化。在习惯矫正过程中,我们还随时发现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闪光点和坏苗头,对前者要及时表扬宣传,对后者应及时控制。例如:有几个男孩户外活动时总喜欢去踩草坪里的草。教师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在班里进行教育,并与幼儿一起制定了有关的措施,“不踩踏草坪不拔草,做到的额外奖励五分钟时间做自己愿意做并安全的事。”为了得到奖励,大多数孩子能够遵守规则,个别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因违反规则而得不到奖励,他们会体验到“后果”,并逐渐调整。

3.持之以恒。坏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而习惯矫正更应该多次反复。这需要我们做到不急躁、不气馁,持之以恒,并坚持落实检查督促的制度。

总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一项持续、具体而复杂的工作,我们既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同时还要做好家园的沟通与交流,以保证幼儿更好、更快地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创设环境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创设未来
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漫观环境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