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控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2018-12-08 15:27赵利芬山东师范大学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财务报告系统建设

文/赵利芬,山东师范大学

1 相关概念和理论

1.1 内部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概念,许多组织都对内控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国际审计标准委员会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提出会计控制、管理控制、以及行政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构成内容。AICPA对内控系统的定义是,内控系统体现了经济实体所制定的总体发展战略,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以实现对其资产的有效保护、会计数据的真实完整、推动企业经营效率的不断提高等。这个定义相对于其他组织对内控的定义要相对宽泛一些,它承认了内部控制系统的职能远超出只是与会计和财务职能部门有直接关系的事项。

通过从社会经济发展、管理不断进步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的发展,是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进而使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强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样的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企业能够实时更加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而内控建设作为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管理内容,对于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的影响也是十分突出的。与此同时,随着审计实务与理论的发展,也促进了内控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在这种内外动因的作用下,推动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从而逐步形成了当前的内控理论框架。

1.2 内部控制系统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

从财务审计的角度来说,内部控制确保了在记录和管理财务信息的过程中,财务报告的表述不含有重大虚假,以保证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不被其误导。内部控制系统涵盖了企业管理层所制定的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实现其发展目标的相关目标以及对应程序。这些政策和程序构成了实体的内部控制。一般情况下,完善的内控系统要涵盖三个目标与职能。

1.2.1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财务报告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债权人等获得企业信息的重要方式。管理既有法律责任也有专业性责任,以确保信息是根据相关财务报告准则等会计框架报告的要求公平制定的。因此,确保财务报告能够为信息需求者提供所需信息,确保其责任履行,这是内控建设的目标之一。

1.2.2 运营效率与效益

通过积极的内控系统是能够促进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极大提升的。这些牵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确保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进而为公司的运营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基础。

1.2.3 遵守法律法规

SOX法案第404条中明确了上市公司应当就其内控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且出示报告。除次之外,公营组织、非公营组织以及非营利组织都必须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些涉及间接核算,如环境保护和民权法。其他与会计密切相关,如所得税法和反欺诈法律条款。

管理层设计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来完成以上三个目标,使其能够保证公司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审计人员在进行报告审计时,应当将重点放在相关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上,以确保报告是真实可靠的。

2 国际内部控制系统的发展和模式

2.1 国际先进的内控系统建设运作模式分析

以最早被全球企业当作模板的COSO模板来看,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早在1992被发布,至今在美国和乃至世界已经成为最广泛接受的内部控制框架。COSO委员会对内控框架进行了更新完善,提高了其对企业的影响力。当前,该框架的主体结构并未发生改变,如内控定义、符合相关法规要求、经营效率等;以及内部控制五要素:环境、风险评估、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活动。五要素能够进一步提高内控管理的效率水平。每个因素包含许多种方式的控制,但审计人员则应专注于那些旨在防止或检测重大错报的控制方式。探究COSO所说的这五种因素是了解COSO如何提供建立有效健全内控系统最直接的方式:

2.1.1 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指的是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以及股东等,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内控制度实施具有的态度等。第一点就说明了影响企业建设有效健全的内控系统,首要的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于内控的态度以及重视程度。

2.1.2 风险评估

对财务报告做风险评估是对在适当的会计准则下编制的财务报表做评估,测试其是否符合相关风险管理的识别与分析。主要包括有风险识别、估计、测定操作风险等内容。风险评估对重大错报要有敏感性和前瞻性,也是一个很好的减少审计成本的方式。

2.1.3 信息沟通系统

信息和沟通系统指的是对企业相关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和整理,确保相关资产的安全性。从本质上讲,它是会计和管理信息系统,而内部控制就是建立在这个系统里面,这两个系统是互相影响相互并存的。

2.1.4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对于风险采取的必要措施进而实现整个实体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制定的条款和程序。如责任分离、职责明确、以及相关资料、文件的完整保留与管理等。

2.1.5 监控活动

企业管理者应当依据相关法规的要求,对于内部控制的整体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即监控企业内控建设的运行于发展情况,以确保企业内控建设是在稳步实现的。审计人员可以通过通过财务报表的审计对于内部控制系统给予部分建议,但管理层应当对监控管理负责任,进行实施控制规则以及定期改良。

由这内控系统的五个部分我们可以看出,COSO模板对于内控的建立是给到了标志性的建议,体现出了内控系统对于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性。COSO也强调了管理层的重要性,无论是高层管理人员对于建立内控的态度和制定的制度、全体管理人员的监督实施以及对员工的培训管理,对于公司建立内控系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国际先进的内控建立以及运转模版和概念都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优良资源。

3 我国内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3.1 内控系统在我国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我国建国初期,结合当时我国的基本发展情况以及发展目标,采取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此阶段,国家负责整个社会全部资源的分配与管理工作,企业的发展、经营模式等也都是由国家来制定的,此时基本上是不存在企业自主的内部控制体系的。一直到我国确定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方针之后,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战略方针,由此,企业在发展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推动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伴随着1999年《会计法》的出台和实施,又从法律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进行了规范。2000年,专门组建了分析小组,分析和讨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以及基本原则。2001年,财政部出台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法规,明确了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时,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基本的内部控制框架,从而从理论角度为内部控制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这也是我国内部控制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阶段,代表了会计法规建设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2006年,《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正式发布,说明风险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了全新时期。2008年,我国证监会、银监会等部门共同制定出台了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文件,并且在次年开始全面实施。同年6月,五个部门进一步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就内部控制建设的配套建设问题出台了指引文件,这说明自此之后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符合当前时代发展需求的、与国际经验充分融合的,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现状的内部控制体系。从2011年开始要求境内外全部上市公司都应当按照此办法实施,次年将规模扩展到上交、深交主板上市的公司。随后开始逐步向中小板、创业板等公司推进。

由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随着历史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我国在发展中对于内部控制建设也表示了足够的重视,这能够说明,对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而言,内控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也揭露了我国企业对于建立完善健全的内控系统的内部需求。

3.2 我国内控系统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由于内部控制在我国的实践发展时间是相对较短的,因此无论是相关理论研究还是企业实践方面,我国与英美等国相比,仍是相对滞后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当前对于内部控制还没有形成一套十分系统的、完善的框架体系、理论结构,而如美国已经形成了COSO体系,而且我国关于公司内部审计的相关规定采取的并不是强制性的规定,无法强制各行业重视建立有效健全的内控系统,也没有对其提供模范的引导。

基于我国目前内控系统的发展现状来看,还有很多不足和缺陷需要我们去努力完善:

3.2.1 尚未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的内控理论机制。当前还没有针对企业发展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内控建设基本理论,这就使得内控建设在实施中是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的,导致其效果相对较弱。尽管我国相关部门对内部控制出台了规范文件,如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仅仅是对于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了说明,而对于内部控制并未详细阐述。我国大部分企业尚未形成内控意识,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企业相比,内控意识仍旧十分薄弱。

3.2.2 现行的内控目标没有将企业利益关联主体的需求反映出来,目标过于单一化,而且并未将企业的社会责任纳入其中。当前,我国企业仍是将经济利益追求作为其主要的追求目标,社会责任意识比较薄弱,而且在相关规章的制定上,更多的考虑是否与国家相关法规相符,而与实际情况的结合度并未充分考虑。

3.2.3 未能够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当前我国尚未针对企业内控建设制定健全的监督机制。在美国提出的COSO模板中,将监督视为其中十分重要的因素。而我国管理层对于内控系统的监督并不有效,很多公司内部的审计部门都存在舞弊现象,审计行为有失公正,还有很多中小微企业的管理层对于内控没有足够的重视。而我国有没有像萨班斯一样的相关控制法案及制度能强制企业定期进行外部审计并且对于内控系统进行审计。

4 关于规范我国内控系统的对策及意义

目前我国在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和管理上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改正,我国内部控制建设仍处于一个需要质变的新时期,在以往的管理中,将财务报告审计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能够将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发展任务,不断完善企业的服务职能。

因此,对于现代化的企业发展而言,是应当加强对其内控建设的重视程度的,良好的内控机制是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良好的内控机制,能够使得企业更好的执行国家的有关战略方针,同时能够在整个企业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还能够督促企业更好的履行其社会职责;能够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性,提高企业的资产配置效率;提高企业信息质量,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加合理的依据;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正向的企业品牌形象,提高其市场竞争实力等。

对于我国而言,应当结合国外的最新做法,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国企业的基本情况,探索出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内控建设方法。同时应当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案例分析,确保能够建立积极有效的内控制度,以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财务报告系统建设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WJ-700无人机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