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伦理失范研究

2018-12-08 15:27李艳艳汝州市中等专业学校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真实性伦理公众

文/李艳艳,汝州市中等专业学校

1 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1.1 公众对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真实性缺乏考究

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丰富自身的社交网络,而微信朋友圈里的人,大多数都是与公众有一定关系的人,因此,当他人在微信朋友圈传播信息时,大多数人都会对他人发布的信息保有极高的信任度。反过来说,人们也不会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过多的考虑。在加上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因此他人发布的虚假信息,在短时间内就有可能扩散到极大范围。

1.2 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缺乏权威

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虽然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但由于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的真实性难以辨别,因此在信息的权威性方面,传统媒体仍然更加具有说服力。事实上,近年来,微信公众平台传播虚假新闻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而这也意味着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已经在不断流失。而这也会导致公众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的信息抱有怀疑,甚至不愿再相信微信公众平台上传播的信息。

1.3 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把关不严

把关人理论指出,信息的传播和流动是在一些特殊的渠道进行的,而在这些渠道中存在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和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够进入传播渠道。这一理论也被应用于新闻学当中,并建立起了相应的把关模式。事实上,我国传统媒体传播的电视新闻也的确是建立在事件的真实性的基础之上的。但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把关并不严格,因此即便是一些不符合群体规范或社会价值观念的信息仍然有可能流入传播渠道,在加上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很少有人关注,在其快捷的传播速度下,很有可能导致虚假信息病毒式的扩散。

2 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伦理失范行为应对策略

2.1 公众应强化自身辨别信息真实性的能力

从目前来看,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相对自由,公众不仅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但事实上,大多数公众都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新闻训练,因此,很多时候公众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这些信息对他人带来的危害或影响。另外,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半开放性的信息传播结构,公众很容易被其中存在的群体性行为所引导。因此,为了应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伦理失范的问题,公众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新闻素养,并强化自身辨别信息真实性的能力,从而避免个人被群体所影响。

2.2 微信公众平台应加强信息传播规范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媒体平台,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从目前来看,微信公众平台后台运行监管技术并不成熟,因此在信息过滤上做的并不完善,以至于许多虚假信息对公众造成了误导。因此,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微信运营商应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实现后台运行监管技术的创新和升级,进而规范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行为,从而为公众带来更加理想的信息接收和传播环境。

2.3 完善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相关法律规范

从目前来看,我国虽然针对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监管措施,但总体来说,这些法律监管措施还缺乏一定的约束力,这表明当前我国针对自媒体平台相关的法律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微信公众平台信息环境,我国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微信公众平台等自媒体信息传播平台的法律机制研究,进而制定出有效地法律监管措施,从而约束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行为。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伦理失范行为在现实中以不再是少数,而这一问题的出现,让人们发现了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的不足。为了应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伦理失范问题,当前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对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的法律监管,通过完善的法律规范来约束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行为。当然,我国人民也应该强化自身的新闻素养以及辨别信息真实性的能力,从而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除此之外,微信运营商也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完善后台运行监管技术,从而强化信息过滤,为公众带来一个更加理想的信息环境。

猜你喜欢
真实性伦理公众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公众号3月热榜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全媒体时代关于新闻真实性的思考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新闻报道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重要性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