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针对伊朗军事威胁的应对策略

2018-12-08 02:29郑向
军事文摘 2018年12期
关键词:西亚隐形海军

郑向

伊朗的军事能力早在2002年就引起了美国的警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伊朗离跨越核武器的门槛越来越近,美国的耐心也渐渐被耗光。在广阔的欧亚大陆上确实有不少像伊朗一样的地区大国掌握了核武器,如西欧的法国、东亚的中国、南亚的印度等。但这些国家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其核武器虽能威胁美国,却更可以威慑美国的战略对手,例如法国和中国的核武装可以平衡苏俄,印度的核武装可以平衡中国。而伊朗的情况却不同。伊朗极端反美,却和美国最主要的战略对手走得很近,一旦实现了核武装,对美国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因此随着伊朗工业能力和核技术水平的提高,美国使用武力解决伊朗问题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大。

作战理论

为了应对军事大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美国空军和海军于2010年联合推出了“空海一体战”作战概念(2015年1月,该构想正式更名为“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联合构想”),旨在确保美军在全球公域的行动自由,从而使盟国安心并遏制潜在对手。“空海一体战”要求建立网络化、一体化的纵深打击能力,在天空、海洋、陆地、太空、网络这5个互相依赖的维度空间中,各军兵种和作战平台能够实施跨域作战行动,以破坏、摧毁和击败对手的各种“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从而为己方的联合部队夺取战场优势。例如网络战部队或巡航导弹核潜艇部队可用于瓦解和摧毁防空系统,反潜巡逻机和直升机进行反潜战和反水雷战效率更高,战略轰炸机发射大量远程反舰导弹攻击可以使某片水域成为“无人海域”,太空战和电子战悄无声息的破坏敌方的指挥和控制系统,使敌人成为瞎子和聋子。为了尽量削弱伊朗弹道导弹的威胁,美国空军的隐形战斗机、隐形轰炸机和海军的隐形舰载机需要展开联合作战,深入伊朗内陆纵深搜寻并打击选定的导弹生产与存储设施、已知的固定导弹阵位和机动导弹发射车,F-22将成为首波打击力量中的尖刀。

这种跨域进行的纵深打击行动(运用动能和非动能手段)将首要摧毁和破坏敌人的搜索、定位、跟踪、瞄准、打击和评估系统,因为这是敌人实施“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的最核心能力所在,传统的武器平台和部队反而是次要目标。因此“空海一体战”中有3条行动线:最重要的是破坏敌人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其次是摧毁敌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平台和武器系统;最后是击败敌人部署的传统武器和部队。从实施来看,“空海一体战”是一个整体。实现空海联合作战将是个渐变的过程,需要至少10年,或是更长的时间。

武器装备

先进的作战理论当然需要先进的武器装备支持,那么“空海一体战”构想中都需要哪些关键的尖端利器呢?

海軍方面 第一,舰载无人空中监视和打击系统。虽然X-47B已经下马,但美国海军肯定不会放弃这方面的努力,因为类似X-47B这样的无人隐形智能空中作战系统是反制“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绝对王牌。这种无人机能够穿透潜在对手的一体化先进防空系统,深入内陆纵深猎杀机动弹道导弹发射车或远程侦察、定位系统等其他高价值目标。冷战时期美国曾经设想让B-2隐形轰炸机执行此类任务(使用核炸弹),但经过几十年的技术进步,类似作战功能已经可以集成到一架中型无人机战术平台上,并且不用使用核武器,仅投掷2枚900千克的制导炸弹就可能完成任务。虽然这还没有完全变成现实,但毕竟已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第二,远程反舰武器。经过多年研制,美国的AGM-158C远程隐形智能反舰导弹终于取得成功,预计2018年底将形成初始作战能力。该导弹最大射程据称将达1000千米,即能由F/A-18E/F舰载战斗机携带,也能由空军的B-1B轰炸机携带。一架B-1B就可携带24枚该型导弹,形成空前强大的防区外反水面打击能力,足以造成一个“无人海域”,充分削弱敌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使得美国及其盟友得以在该地区实施作战。既然是“空海一体战”,当然就要求海、空军能高度的融合,不仅空军能使用海军的反舰导弹,海军的宙斯盾舰也可以为空军战斗机提供空中控制能力,同时也能用来保卫空军的前沿基地;当空军战斗机因为缺少前进基地而无法为战略轰炸机提供护航时,海军战斗机就可以,同时舰载机也可以为前沿行动的空军加油机提供保护。总之海空一体化一旦形成,不管是战场战术轰炸还是纵深战略打击,美军都将无往不利。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伊朗离跨越核武器的门槛越来越近

第三,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这种武器主要用于对付那些严密设防的地面目标和时间敏感目标。美国研制的X-51A型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虽然经过几次试验飞行,但要想把这类武器实战化部署恐怕还有不小的距离。

第四,常规快速全球打击系统。这种武器主要用于打击敌国的指挥控制系统、地下加固目标、导弹发射架等多种目标。实际上,美国只要把他的洲际导弹换上常规弹头就能具备这种能力。2005年3月,美海军俄亥俄级核潜艇田纳西州号发射了1枚带有GPS弹头的三叉戟II D5导弹,这种采用GPS制导的弹头命中精度可以达到9米。

第五,巡航导弹核潜艇。美国海军目前拥有4艘由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改进而来的巡航导弹核潜艇,每艘携带154枚战斧巡航导弹,对陆打击火力十分强大,首艘艇于2007年开始部署。该级潜艇于2011年3月首次参加了实战,由佛罗里达号潜艇向利比亚目标发射了90多枚战斧巡航导弹。

第六,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美国海军的标准-3海基中段反导导弹已经日趋成熟,其作战高度100~500千米,最大作战距离1200千米,即能拦截弹道导弹,又能打击低轨道卫星。2011年4月15日,标准-3进行了一次最具挑战性的反导试验,成功拦截了射程超过3000千米的假设敌来袭导弹。

第七,远征快速运输船。用于濒海战区内军事人员(312人)和货物(600吨)的快速运输,性能特点是吃水浅、航速高,能以35节航速航行1200海里。能够整建制运输连级规模的陆战队,包括人员和武器装备,在战斗中将与濒海战斗舰混编为濒海两栖作战群,与地区军事大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能力展开硬碰硬的正面较量。首艘船已于2012年12月交付,目前还在持续建造中。

随着伊朗工业能力和核技术水平的提高,美国使用武力解决伊朗问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第八,重启伯克级驱逐舰。由于DDG1000和濒海战斗舰设计都不太成功,且费用严重超支,所以建造数量都被大幅压缩,其中DDG1000只计划建造3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只好继续对伯克级驱逐舰进行深度改进,继续建造,使其成为未来海军水面战斗舰的绝对主力。伯克级总共有4个亚型,Ⅰ型为DDG51~71,Ⅱ型为DDG72~78,ⅡA型为DDG79~124,Ⅲ型为DDG125~146,总共要建造惊人的96艘。目前最新下水的是DDG121(2018年7月13日下水),首艘伯克Ⅲ型计划于2021年交付海军,2023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

空军方面 第一,RQ-4全球鹰无人机。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既有空军型号也有海军型号(海军型号为MQ-4C海神),机上装有合成孔径雷达和光电红外传感系统,可全天候连续执行目标情报观测任务,战争期间可在世界范围内提供作战支援。

第二,B-21隐形轰炸机。目前正在研制过程中,未来可替代B-1B和B-52。空军希望将来B-21和B-2、F-22、F-35A共同编组成一支全隐形空天远征队,能够突破反介入环境,一旦某地区局势吃紧时就可以部署到相应的前进基地上。

第三,新一代运输机。新型运输机将是机身机翼一体化的飞翼式隐形运输机,要求和隐形作战飞机一样,能够突破防空网,安全有效地向战区投送兵力和装备。

第四,第五代隐形战斗机。F-22和F-35A都已经服役多年,其中F-22于2014年9月首次参加了实战,使用制导炸弹轰炸了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武装。由于美国空军无法实现战斗机全部隐形化,因此隐身性能最优秀的F-22将成为首波打击力量中的尖刀。

美国空军和海军联合推出了“空海一体战”作战概念

除了以上先进平台和武器外,美军越来越融合的无缝一体化网络战、进攻性电子软杀伤、进攻性反信息作战也应该引起我们最高程度的关注。2007年9月6日傍晚,以色列空军第69战斗机中队18架F-16I战斗机,幽灵般地越过边界,对叙方纵深100千米内的“核设施”目标实施了毁灭性突击,而后全身而退。叙利亚军队苦心经营多年的防空体系没有任何反应,就连性能十分先进的俄制道尔-M1防空导弹(这种导弹很多国家都有大量进口和装备)也没有进行任何反击。据事后外媒披露,以军此次获胜的关键在于使用了美国空军的舒特网络攻击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雷达天线、微波中继站、网络处理节点侵入敌方防空网络系统,而后操作人员以系统管理员身份接管敌方网络,通过屏幕图像窥测敌方雷达屏幕信息,甚至操纵雷达天线转向,在错误方向上搜索,于是己方飞机就能大摇大摆的进行轰炸了。可见,美国的网络电子战能力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地步,不仅对中东地区国家,即使对我国军队的防空指挥系统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地缘军事

相对于伊朗而言,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还是很强大的。美国海军在该地区部署有第5舰队,总部位于巴林。第5舰队包含有:第50打击编队,兵力有1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和1艘补给舰;第51快速反应编队,兵力有1艘直升机船坞登陆舰、1艘直升机登陆攻击舰、1艘船坞登陆舰、1个AV-8B垂直短距起降攻击机中队、2个直升机中队、1个AH-1W眼镜蛇攻击直升机中队;第52水雷战编队,兵力有1艘扫雷舰、1个MH-53扫雷直升机中队;第53后勤编队,兵力有1艘弹药船、1艘物质储备船、1艘快速战斗支援舰、1艘干货/弹药船、1艘油料补给船;以及其他舰艇和飞机等。美国空军在印度洋地区及其附近共部署了6个空中编队和2个战斗群,在科威特、巴林、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都拥有大型空军基地,其中驻卡塔尔艾尔乌代德空军基地兼具指挥功能,称为“联合空中与空间作战中心”。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期间,该作战中心的6个大屏幕上,战场态势信息每2~5分钟就刷新1次,使指挥官能了解主战场90%以上的重大事件,基本实现了全球化和实时化的指挥控制。

但是以上這些基地大多离伊朗较近,战时很可能受到打击或威胁而无法使用,因此位于印度洋中部的迪戈加西亚基地就显得格外重要。迪戈加西亚对西南亚战区的重要性就相当于关岛对东亚战区的重要性一样,都是美国海军眼里的“战略岛屿”,是美军“向北方进攻的战略出发线”。关岛是美国对付中国的二线核心基地,迪戈加西亚同样是美国对付伊朗的二线核心基地。作为安全可靠的后方基地,迪戈加西亚远离敌人战术空军和中近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的威胁,可以为美国海、空军作战提供燃油、食品、常规补给、零配件、弹药、机库、维修保养、通信服务等一系列后勤保障和支援。美国海军参谋长雷·马布斯在2013年的一次访谈中说:“在可预见的将来,迪戈加西亚的重要性不会发生改变。”

隐身性能最优秀的F-22猛禽战斗机将成为美国进行首波打击力量中的尖刀

迪戈加西亚由环状珊瑚岛构成,长14千米,宽5.6千米,环绕着“世界上最好的天然良港之一”,距离霍尔木兹海峡东南约4000千米。海军舰队从这里出发到达阿曼湾海域需要6天时间,核潜艇只要5天。迪戈加西亚拥有一条3650米长的跑道,可以起降美国空军所有型号的飞机,37万平方米的停机坪可以容纳超过100架军用飞机。机场建有4个专用机库,专供临时驻扎的B-2隐形轰炸机使用,以保护其敏感的吸波材料。在迪戈加西亚部署战略轰炸机,12小时内就可以对印度洋沿岸地区任何目标发起攻击,轰炸机从这里起飞,到西亚、中东地區执行任务将比从美国本土起飞缩短航程与飞行时间2/3以上。另外迪戈加西亚还是美国5个“光电观测站”之一,支持美国空军空中监视与跟踪系统/陆基光电深空监视项目,以“监视高轨道卫星”。

美国海军的4艘巡航导弹核潜艇可以提供强大的对陆纵深精确打击能力

在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中,由于阿富汗多数邻国禁止美军使用其境内空军基地或机场,导致美国空军在该地区附近几乎没有任何基地可供使用,于是部署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基地的10架B-52和B-1B战略轰炸机就成了特别重要的空袭力量。这些飞机从该基地起飞,打击约5000千米外的阿富汗境内目标,一般往返12~15小时,而从美国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的B-2轰炸机执行相同任务飞行时间往往超过40个小时,飞行员极度疲劳,作战效能明显不如前者。正是由于有迪戈加西亚基地的支持,战争中美国空军的轰炸机虽然出动架次只占全部作战飞机出动架次的15%,但投弹量却占参战飞机总投弹量的70%,摧毁目标数量占总摧毁目标数量的83%。除了为空军提供前进基地外,战争中迪戈加西亚岛还设立了物质技术保障机构,为过往舰船加油、装弹、补充淡水和其他作战物质,同时还负责组织协调海上、空中运输物质的中转,发挥从美国本土到阿富汗战区的中转基地作用。

美国海军的4艘巡航导弹核潜艇可以提供强大的对陆纵深精确打击能力,而且通过水下载具(干式甲板运载器)还可以向战区海岸附近一次性隐蔽投送60名“海豹”突击队员,执行特种作战任务,另外也可以使用无人水下潜航器隐蔽收集情报,是反制“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绝对利器。但是潜艇从美国本土的母港出发到北印度洋执行任务,往返的时间太长,不利于作战部署。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在印度洋地区寻找一个合适的前进基地,潜艇在完成一次任务后不必立即返回遥远的母港,而是到达前进基地进行整修和人员置换,然后再次出发执行任务,这样作战部署的时间就能大幅增加,部署率将高达70%以上,相当于潜艇数量增加了1倍。波斯湾地区的巴林、迪拜等可作为候选基地,但这里离潜在对手太近,容易受到常规军事攻击和恐怖分子的破坏,而且波斯湾内航运繁忙且又受制于霍尔木兹海峡,所以显然不是理想的选择。只有迪戈加西亚才是最佳选择。因此美国已经决定对迪戈加西亚进行大规模升级建设,如加深泊位、增加水际供电容量、在码头安装充气护舷垫系统,以及增加其他相关装备和设施等。

责任编辑:张传良

猜你喜欢
西亚隐形海军
版画
马来西亚·吉隆坡
隐形药水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0感无暇” 隐形妆
海军协议1
陶西亚的柳树枝
傻瓜托克
隐形杀手
马来西亚海军最新型的护卫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