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替罪羊的高三男生

2018-12-08 11:16云燕
现代家长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家庭治疗因果关系女士

云燕

用麻烦保卫家庭

尹先生是一家建筑工程公司的业务骨干,收入颇丰,但是代价也不小:常年跟着工程走,而工程多在外地,所以与妻子聚少离多,与儿子感情淡漠。他的儿子小榆今年上高三,处于人生中最要紧的阶段,却突然提出休学一年,而且说不出具体原因。尹先生急了,连忙乘高铁往家赶,路上就迫不及待地托朋友找到我预约咨询。

电话里,尹先生一再强调,小榆的妈妈不会教育孩子,性格要强,又特别急躁,很可能是她惹得小榆不肯上学,至于具体原因,他说不清楚。对小榆在学校的情况,尹先生也说不清具体情况,总是岔开话题,好像他本不该知道得那么清楚似的。我猜想,这又是一个甩手掌柜式的爸爸。

第二天上午,尹先生和妻子谭女士一起押着小榆来到了我的咨询室。

自我介绍时,尹先生反复说自己工作压力大,一个人在外地生活吃了不少苦,衣服要自己洗,生病了没人照顾,等等。见妻子在一旁不时地撇嘴,尹先生越来越烦躁,语气中不自觉地多了一些对妻子的责怪。“早知道孩子教育成这个样子,我哪里还敢出差。”他自问自答,“我吃那么多苦,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家庭更富裕、孩子更有出息?”

谭女士忍不住了,转头对小榆说:“咱俩在家多享福呀!难怪人家说你是单亲家庭出来的孩子呢!”

对于妻子的奚落,尹先生愤怒道:“连孩子都教育不好,不是做妈妈的失职吗?”

谭女士反唇相讥:“没错,是妈妈的失职,但不是爸爸的失职,因为爸爸压根儿没在职!”

尹先生霍地站了起来,喘着粗气,看样子要动粗。

我连忙站起来挡住他,质问道:“尹先生,您要解决的是孩子的上学问题还是你们夫妻的关系问题?”

尹先生愣住了,他眨眨眼,说:“这好像是一个问题。”

尹先生说得没错,表面上看,他与妻子的关系与小榆不肯上学扯不上关系,但本质上很可能是一个问题。

与小榆的单独沟通和两份性格量表测试证实了我的判断。小榆的心理状态基本良好,只是有轻微的情绪障碍,而情绪障碍的根源正是爸妈的关系不好。鉴于此,我建议一家三口做家庭治疗,一揽子解决所有问题。

“家庭治疗?”谭女士疑惑地问。

我说:“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其目标是协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状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家庭治疗的特点是不注重家庭成员个人心理构造与状态的分析,而将重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上,从家庭系统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先改变家庭整体,再改变个人。”

“听起来不错。”谭女士嘴角露出讥讽的微笑,“只是不知道尹工程师是否愿意,人家忙着呢。”

尹先生没有理会妻子的挑衅,问我:“为什么不直接针对小榆展开治疗?”

我请小榆去我的助手那里复印测试结果。等他出了门,我小声对尹先生和谭女士说:“因为小榆没有问题,他不肯上学是故意制造麻烦,以引起你们的注意。换言之,孩子是在用麻烦保卫家庭。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转移你们的注意力,让你们从敌对状态中脱离,因为你们需要联手面对他的问题。测试显示,小榆最近陷入较严重的焦虑和抑郁,表明他遇到了亲密关系中的暴力事件。最近你们是不是激烈争吵了?”

尹先生和谭女士面面相觑。半晌,谭女士咽了一口唾沫,自言自语道:“心理测试真灵啊!”

不必纠缠因果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是所在环境的产物,个人与其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行为。当个人的心理出现了问题,每周一两个小时的心理辅导,效力肯定不及其余时间家庭成员的影响力,所以,最有效率的办法是让家庭成员一起参与治疗,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在对尹先生一家的家庭治疗过程中,每个家庭成员都很好地表现了各自的心理需要,作为观察者,我看得饶有兴致。

我发现,尹先生虽然常年在外地,平时只是通过电话、微信、视频与妻子和儿子联系,但他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家里的母子,尽管这种影响多数时候是负面的。比如,小榆的情绪障碍的确受谭女士的影响更多,但谭女士的负面情绪大多是从尹先生那里来的。确切地说,谭女士对小榆学习状况的焦虑,以及由焦虑而衍生出的急躁、要求过高等不当行为,都是在宣泄对尹先生的抱怨情绪。夫妻间即使在电话里也针锋相对、冷嘲热讽,聪明的小榆都听在耳朵里,疼在心里,自然会影响学习状态;父母矛盾越激烈,对小榆的负面影响就越严重,当负面影响积累到一定程度,情绪障碍的症状就出现了。

“看,罪魁祸首就是你!”谭女士不失时机地声讨尹先生,“孩子的高考要是耽误了,我跟你没完!”

“恰恰相反!”尹先生反駁道,“你在家一手遮天,我躲出来还不行?没想到我躲到600公里以外,你还是能把责任赖到我头上!”

这时,小榆靠近妈妈,小声但情绪激动地说:“你躲出去是逃避责任!家里全靠妈妈一个人支撑。”他明显是在保护妈妈,敌视爸爸。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小榆不停地在旁边插嘴,替妈妈补充细节,反驳爸爸,既像妈妈的小律师,又像妈妈的小帮凶。

谭女士在小榆的肩头蹭了两下面颊,享受儿子的声援,一副相依为命的模样,然后狠狠瞪了尹先生一眼,眼神仿佛在说:“看,儿子向着我!”

尹先生被激怒了,质问儿子:“我又不是出去花天酒地,怎么能说是逃避?没有我在外面拼命工作,你哪来的钱交学费?一节课300元的补习班,你以为随便哪个家庭都上得起吗?”

谭女士泪水涟涟地找我评理:“您看看,哪有父亲这样表功的?这样的人难道不是有心理疾病吗?”

看到妈妈流泪,小榆迅速站起来,拿起我书桌上的面巾盒,放到妈妈面前。

家庭治疗是从家庭关系入手,逐步看清家庭关系结构,然后才能发现问题。从尹家三个人各自的表现中不难发现,这个家庭存在两个循环的因果关系:

首先,丈夫在逃跑,妻子在追赶。妻子说,因为你逃,所以我追;丈夫说,因为你追,所以我逃,形成了循环的因果关系。在这个循环因果关系中,双方都认为对方是主动的,自己是被动的,实质上是在推诿责任。这是尹家夫妻关系的基本形态。

其次,爸爸逃走了,儿子及时补位,替代爸爸去安慰和支持妈妈,甚至不惜以爸爸为敌。反过来,母子俩配合得得心应手,爸爸觉得无趣,似乎更有理由逃避,由此形成另一个循环的因果关系。

对我的分析,尹先生和谭女士表示赞同。见妈妈赞同,小榆也糊里糊涂地点头。

“可是,”谭女士问,“到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何必纠缠这个问题?”我笑道,“家庭治疗的优势在于,大家可以同时停止这种让大家都不舒服的循环,让家庭关系回到正常轨道,共同面对问题,岂不更好?”

“好,我不再推诿责任。”尹先生马上表态。

小榆迅速用笑容回应,并热切地望向妈妈。

谭女士温柔地扫了尹先生一眼,对儿子说:“我也不再抱怨!”

孩子不是替罪羊

尹先生迫不及待地对我说:“好了,大家都有了一个良好的态度,您就赶快开始治疗吧。”

我夸张地摊开手,说:“治疗已经结束了,还开始什么?”

“结束了?”尹先生和谭女士异口同声。

“是啊,结束了。”我转向小榆:“告诉我,你现在感觉快乐吗?“

小榆咧着嘴笑,大幅度地点头。

“还要不要休学?”我追问。

小榆迅速合拢嘴巴,大幅度地摇头。

“你们看,效果不错嘛。”我对尹先生和谭女士说,看他们还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进一步解释道,“刚才我们说过,有两个循环的因果关系不必纠缠,但另外有一个因果关系必须牢记:父母关系和睦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保障。”

“还有两个因果关系要牢记,”小榆插嘴道,“好态度能换来好态度,坏态度必招来坏态度。”

我冲小榆伸出大拇指,表示赞赏。

被儿子这般总结,尹先生和谭女士都有点尴尬。

尹先生问:“这么说,孩子的状况是父母關系的晴雨表。”

“情况可能比晴雨表要复杂许多,”我解释道,“家庭结构理论认为,两个人的关系是不稳定的,三个人组成的系统才是人类关系中变化最小的稳定团体,比如家庭。但‘稳定并不总是褒义词,当两个人的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一方或者双方会向第三方索取同情,甚至结成同盟对付敌对的一方。比如夫妻间发生冲突,有时无法解决,就会把孩子牵扯进来。比如您家,您工作忙,妻子就把快乐和注意力转移到儿子身上。事实上,孩子并不是被动地被拉进父母的战争的,而是主动跑出来帮父母维持家庭关系稳定的。”

谭女士不好意思地说:“您这样说,我感到很羞愧,好像孩子比父母更在乎这个家。”

“所以,夫妻关系不好,千万别拿孩子当替罪羊。”我说,“国外有调查显示,有情绪障碍的孩子,绝大多数是因为父母关系紧张。当父母的冲突转移到了孩子身上,父母就能保持一种较为稳定的关系,而孩子必然出现情绪障碍等心理症状,比如拒绝上学。孩子的症状对家庭有稳定作用,心理学上称这种作用为‘症状的功能。听起来多么残忍,但真相就是如此。”

尹先生和谭女士对替罪羊的真相唏嘘不已,表示再也不冷战了,即使意见有分歧,也要心平气和地沟通,绝不再让备战高考的小榆分心。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家庭治疗因果关系女士
应用心理学专业家庭治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原因的原因的原因不是原因
王惠君女士书画作品选登
全年目录
做完形填空题,需考虑的逻辑关系
探究刑法的因果关系
青少年学习障碍的家庭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治疗方案执行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Guy Laroche“女士腕表”演绎现代百样风情
喂猫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