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2018-12-09 08:47梁洪健
新课程·小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策略

梁洪健

摘 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对学生至关重要。而且,小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學生性格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兴趣;任务驱动,有效指导;聚焦生活,做‘大课堂;分层教学,彰显个性;科学评价,提高质量”几个方面来不断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教学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并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就构建有效课堂,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相关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小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的年龄段,若在课堂教学中只是片面地关注知识的传授,会使学生失去兴趣,甚至还会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厌恶感。而情境式教学能够把书本上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设立模拟主题来开展情境式教学,将课堂情境化,从而增进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好地吸收教师课堂上所讲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新建文件夹》时,教师就能够利用情境的设计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深入学习,老师可以在课前先进行提问,如“小丽在学校和家里无论做什么,总是丢三落四的,为此老师和家长没少批评她,请同学们想想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帮助小丽改掉丢三落四的毛病?”提出问题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问题。这种情境式的问题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所以每个学生都不陌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然后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出这节课的知识点,“老师认为可以帮助小丽建立一个文件夹,将每天所要做的事情都记录到文件夹里,这样是不是很好呢?”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帮助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情境中。老师可以立即建立一个文件夹,然后讲解与之相关的知识,接下来的所有知识点都围绕着这个情境展开,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如,在教学用PPT制作《家乡风情游》多媒体作品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再引导学生去亲自动手设计,进行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老师所讲的内容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这样教学效果立竿见影,可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任务驱动,有效指导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都有很清晰的认识。首先,必须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所以教师在课前要进行精心备课,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重难点的分类,并且收集更多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课外资料,合理地设计任务,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产生渴望,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其次,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任务,让学生针对任务先自行设计一个初步计划,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相互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考虑到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存在知识缺陷及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弥补,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最后,要及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当学生顺利地完成任务后,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在互评中找出自己和其他小组的优点与不足,从而自主寻求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例如,在教学《制作个人小名片》时,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把用Word制作个人小名片这个大任务细化成设置名片大小、用文本框输入文字、美化名片三个循序渐进的小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最终完成了个性化名片的制作,达成了教学目标。学习中遇到困难,学生可以从书本上找答案,也可以小组内讨论,合作解决。在学习中,学生面对的每一个小任务都是具有层次性的,任务设置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在一开始就接受层次性的问题分析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快地发现关键性问题,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名片作品完成后,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并评价:这个作品怎么样?有没有利用到文本框?有没有插入图片?色彩搭配合理吗?教师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欣赏美,学生在评价中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并且学会自我评价,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三、聚焦生活,做“大课堂”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技能,而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工具,教师必须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好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方法。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从小就打下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让学生学会最基础的信息技术,掌握好信息技术的入门知识,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老师应该将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狭小”的学校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的“大课堂”,将课堂扩大化。首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学习任务尽量来源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多检验、训练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用Excel统计数据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家中的水费单据,课堂上利用Excel将一年中每个月的用水量都记录在电子表格中,再进行一年总用水量和平均用水量的计算与统计操作,并用图表清晰地表达出来。在本课,学生学会了Excel的数据统计功能,体验到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形成了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使信息技术教学从狭小的课堂延伸到广阔的生活中去,真正使我们的课堂“大”起来。

四、分层教学,彰显个性

为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改变之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严格控制讲课的时间。对于学生通过看书能够明白的,或者能够自学的内容,做到能不讲解就不讲解;需要讲解的,尽可能将时间缩短到十分钟左右,将课堂的剩余时间都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这样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得到充足的锻炼。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学习起点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并且充分发挥小组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作用,达到张扬个性、激发创意的目的,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就感。为了达到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目标,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可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设计多层次的教学任务,任务的设计要有弹性,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鼓励不同的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教师还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等形式让学生互助互学,共同提高。

例如,在给予学生自由上机时间,训练其实践操作能力,完成作品或某一任务时,对于学科的尖子生,教师要做到尽量地使他们自主探究;而对于成绩中等和偏下的学生,教师应该侧重于引导他们进行学习,也可以让学科尖子生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担当“小老师”指导暂时落后的同学,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照顾全体,以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可以将任务分成基本型任务、提高型任务和开放型任务。基本型任务比较简单,要求也比较低;提高型任务则是在基础型任务上进行拓展;开放型任务主要针对基础较好、实践操作能力强、学习起来游刃有余的学生,通过拓展性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这样的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提高,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留给学生更多自我发展的空间,教师也能在分层教学中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五、科学评价,提高质量

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的信息反馈和有效评价是不可缺少的。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好的评价既能帮助学生寻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新课程要求评价应淡化甄别,注重评价过程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促进功能,多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鼓励和指导,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学生能够获取成功的体验,及时改进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增强信心,激发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既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检验教师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有效手段,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供依据。

总之,在当前教育模式的大背景下,小學信息技术教师要坚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得他们的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吴宏伟.信息技术课堂高效模式的创建与反思[J].华夏教师,2015(7).

[2]郝景霍,邢玉芬.实现信息技术课堂高效的策略探析[J].中华少年,2015(26).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