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赏识,为孩子植入“偶像感”

2018-12-10 07:57叶梓
家长 2018年12期
关键词:偶像亲子夫妻

□叶梓

有“偶像感”做支撑,亲子之爱才会生长,亲子亲情才会渐趋浓厚,才能增进孩子的心灵和谐。

村里白生出殡的时候,他在北京读过研究生的儿子没有哭。不但没有哭,还一边玩手机一边和旁边的几个人说笑。

已去世的白生没法寒心,但他儿子的行为却寒透了周围村民的心。他们想不通,一个读过大学研究生的儿子会对自己的父亲如此无情和冷漠。

对了,白生是外出盖房子从楼上掉下来摔死的。然而,父亲的摔死没有让儿子想到自己父亲的含辛茹苦,恰恰认为是自己的父亲没有本事,没有出息,死了活该。对于活该的死,除了恨其不争,哪里还有伤心的理由呢?

儿子,根本就看不起父亲。正如白生的女儿也看不起父亲是一样的。据说,一次白生的女儿和自己的母亲吵架,就说过自己的母亲没有出息,嫁给了一个窝囊废。在儿子的心里,父亲也是个窝囊废。

子女心目中的窝囊废父亲是和白生的妻子有关的。白生为人老实,不爱言语,妻子就从心底里瞧不起自己的丈夫,动辄说自己的丈夫“没出息”“窝囊废”。说这些话的时候从不避自己的孩子,甚至还故意说给孩子们听。

众所周知,在孩子的成长初期,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超越父亲的。一个在母亲心目中“没出息”“窝囊废”的父亲,自然会在子女的心灵上留下烙印,也就没有了对那个被称为父亲的男人的尊敬和尊重,甚至鄙视或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耻辱。

一个“没有人性”儿子的出现并不奇怪。虽然白生真的有很多了不起的手艺和优秀品质,但是他的妻子却视而不见。

都说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造成白生儿子对父亲毫无感情的原因就在于他从心底里看不起父亲,造成他从心底看不起父亲的原因恰恰是母亲对父亲的看不起。因为孩子和谐健康的心灵构建,一定要有一个和谐的相互赏识的父母关系做基础。

相互赏识的父母关系,首先要求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对方的赞赏,隐蔽不足。亲子之爱的产生是血缘的天然,但亲子之爱的生长则源于对父母“偶像感”的建立。所谓对父母的“偶像感”,就是在孩子的内心生长出对父母的仰视甚至崇拜之情,并因之产生自豪感。这就要求夫妻双方在孩子面前自然流露出对对方的欣赏之情。自然流露,就是由衷地表达对对方的欣赏,而不是为赏识而赏识的做作。失真的便是虚假,虚假便会走向反向。诚然,夫妻之间不可能没有矛盾或者不可能完美到没有缺点,这就要求夫妻双方将矛盾隐藏在非孩子在场的情境里,把对方的不足在孩子面前隐蔽,只有如此,才能让孩子真正产生“偶像感”。有“偶像感”做支撑,亲子之爱才会生长,亲子亲情才会渐趋浓厚,才能增进孩子的心灵和谐。

相互赏识的夫妻关系,要懂得制造时机,表达感谢。相互赏识不仅仅在于平时在自然中表达对对方的赏识,还要在合适的机会明确表达,让这种明确的表达加深孩子对父母的爱。所谓合适的机会,就是将一些特殊的日子赋予更加具有仪式感的内容。例如,一年中的母亲节、父亲节、元旦、除夕、结婚纪念日,以及家庭成员的生日等。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为其中一方送上鲜花或者礼物,增加一些仪式感或浪漫情调。在这样的场合里自然可以直接表达对对方的感恩,甚至赞美对方的优点。这些感恩的表达或美好的罗列,就是对对方直接的赏识,也是对孩子“偶像感”的直接植入。

白生的妻子倘若懂得看到白生的勤劳、善良和熟练的盖房手艺,何至于孩子对自己的父亲没有丝毫的感情。

诚然,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夫妻双方对对方的赏识一定不能让自己的优秀成为孩子成长的压力。“偶像感”是为了亲近父母,而不是让父母的优秀成为孩子成长的阻力。也就是说,赏识是夫妻双方相互的表达,而不是把自己的优秀在孩子面前故意展示,更不能把自己的优秀作为要求孩子看齐的标杆。但愿您的家庭,情深意浓。

猜你喜欢
偶像亲子夫妻
大众偶像
偶像报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偶像们都恋爱了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