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人文素质课程“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以“国学经典与职场”课程为例

2018-12-11 07:53
新课程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实验班互联网+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互联网+”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教育领域,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相互结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互联网+”时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也成为不容忽视的课题。“国学经典与职场”课程是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将“大学语文”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而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职业人文素质课程。课程设置之初,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但在信息化大环境下,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一些问题也出现在“国学经典与职场”课程的教学中,如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听课效果不理想、课后缺乏有效地督促和指导等问题。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教师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结合这一理论,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可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此,在过去一年的教学中,“国学经典与职场”课程组对“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构建与探索。

一、传统课堂与“互联网+”课堂教学实践效果对比

在2017年上半年的教学中,课程组对不同的实验班级分别采取传统课堂讲授和“互联网+”课堂两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的班级(以下简称为“实验班A”)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度较高,但是课堂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度较低,学生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但缺乏个性特色,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很少。

采用“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以下简称为“实验班B”),使用蓝墨云班课作为教学平台。学生之前没有在职业人文素质课程中接触过这样的模式,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操作失误、错过时间节点,等等。课程要求学生课前课后学习在线资源,包括PPT、视频、文本等,有学习任务的要求。课上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参与任务,包括分组活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在线测试等,学生需要在课堂上精力集中,及时完成,否则无法记录学习行为。学生在处理任务时,往往体现出较强的个性特点,想法更加多样。但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两组实验班的期末成绩对照如表1:

表1

实验班A高分学生较少,成绩集中在80~90之间,实验班级B高分学生较多,但80~90之间的学生比实验班级A少,70~80之间的学生较多。根据分析,主要问题在于:①人数差异,实验班A人数少于实验班B。②实验班A完成的平时作业由于不是采用线上方式,学生基本上都能按时提交,实验班B采用的是限时完成作业的方式,有的学生自觉性较差,或因为其他个人原因,没有及时提交作业,因而无法记录其学习行为。③实验班A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不多,由于是课后完成作业,所以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同伴或网络资源具有更多的依赖性,很难出彩。而实验班B的学生参与的线上线下活动种类很多,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了很大发挥,因而高分区学生很多。

二、传统讲授与“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第一,就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时,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教学内容;而采取“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时,因为在很多教学环节都有活动安排,需要学生配合参与,所以教学内容不如前者丰富。

第二,就师生角色定位而言,采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知识的传授者,对于学生来说,更多是被动的“接受信息”;采用“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可以主动建构知识,消化吸收平台资源,展示学习成果。

第三,就学习态度而言,采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时,学生完成任务、参与活动是在线下,往往缺乏可控性,学生依赖性较强,抄袭、借鉴网络资源的情况比比皆是;而采取“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时,有的活动是在线上即时完成,学生既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又要及时做出反馈,很多环节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任务,学生的依赖性明显降低。

第四,就课堂氛围而言,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模式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有时会出现开小差、玩手机的情况;而采用“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由于设置了各种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活动,手机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最后,就教学效果而言,采取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模式侧重于结果性评价;采用“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学过程。然而,分数并非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作为职业人文素质课程,“国学经典与职场”更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因此,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升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多维评价方式,通过排名系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

三、教学模式改革方向:“互联网+”课堂

从总体上看,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势在必行,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教学效果、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上说,“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是改革的主要方向。但是,构建与探索“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不能对网络教学平台过分依赖,否则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自觉性强的学生能很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但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适应较差,成绩差距非常明显。②将网络平台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课前课后、线上线下的学习是需要的,但是也不能忽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点拨与引导。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启发性指导,线上线下的答疑讨论都必不可少。③教学资源的学习不能过多地依靠平台,课堂教学效果比起学生的自学效果更好一些。从课程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现场讲授很有必要,重点、难点的把握更需要教师现场讲解,学生的接受度也会更高。④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要能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注意完善各环节的任务,宜精不宜多。

“国学经典与职场”课程组在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上半年的教学过程中,吸取了前一阶段的经验教训,优化了现有的“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们也意识到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关于知识点的课堂讲授环节必不可少,教学平台的辅助、线上线下活动的开展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课前、课后有意识地通过平台加强学习。在教学中,课程组的教师们继续采用蓝墨云班课这一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精选、优化学习资源。学生学习资源的情况则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记录,作为成绩计算的部分依据。在活动的安排上,结合各单元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小组任务、随堂测试、课堂讨论、头脑风暴、问卷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各个环节之中,并将每一次参与记录为学生的活动成绩。除了课堂活动、线上活动,教师还将实践活动融入日常的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观博物馆,让学生知行合一,引起学生更多的思考。

总体而言,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构建与探索,从学生的满意度来看,对“互联网+”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绝大多数学生非常认可,反映出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从调研中课程组也意识到,现有的教学活动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如活动设计不能太多,要精选适合学生发展的主要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前任务和课后作业也要遵循适量、适度的原则等。除了“国学经典与职场”这门职业人文素质课程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之外,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也有不少专业课、公共课在进行教学改革,适度、适量选择教学活动也避免给学生带来过重的负担。当然,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课程组将继续对“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合理选择资源、安排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更好地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实验班互联网+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