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 天天向上

2018-12-11 06:28欧阳
户外探险 2018年12期
关键词:岩壁攀岩爱好者

欧阳

攀岩,在2018年正式宣布成为奥运项目。近几年,攀岩在中国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无论是入奥的竞技攀岩,还是享受自然的野外自然岩壁攀岩,人群都在逐步增加。另外,攀冰与攀岩同源,且参与者有较大交叉,因此我们也把攀冰和混合攀与2018年中国的攀岩成就,一起在此呈现给大家。

竞技攀岩

2018年,在竞技攀岩中,中国的几位小将脱颖而出;而在速度攀岩上一直取得不错成绩的中国攀岩队,依然保持着这方面的强劲力量,在各项赛事中斩金夺银。

青少年进步可喜

8月16日,中国攀岩队的小将张悦彤在莫斯科国际攀联世界青年攀岩锦标赛获得女子难度季军,此前的攀石赛中她也获得了第五名的成绩,成为中国选手在国际攀联抱石比赛项目中的最高排名。世青赛的速度赛、攀石赛和难度赛都按年龄分为3个组别(青年组18~19岁、青少年A组16~17岁和青少年B组14~15岁),今年是张悦彤首次参加世青赛,15岁的她报名的是青少年B组。她自己也将目标定在了寻找差距、学习积累经驗上。首次亮相国际大赛就能顶住压力,取得突破,她的未来值得期待。

11月4日,亚洲青年锦标赛在重庆落幕。中国国家青年攀岩队共收获3金4银5铜。其中,潘愚非勇夺青年组男子攀石赛冠军和难度赛亚军,这是中国队参加亚青赛历史上取得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国男选手在亚洲洲际攀岩赛事中的最好成绩。在10月10日的阿根廷青奥会比赛中,潘愚非就杀入难度决赛并且登顶线路,最终排名第五。从去年10月创造历史夺得世界杯厦门站难度赛季军之后,潘愚非的进步似乎不可阻挡。

中国攀岩队保持速度强项

国际攀联IFSC分站赛环球行今年在中国共有4站比赛。5月的重庆站和泰安站包括速度比赛和抱石比赛,而10月的吴江站和厦门站设立难度比赛和速度比赛。5月的重庆站中,主场作战的黎金鑫和何翠莲在速度赛中分别获得第4名和第5名的好成绩;10月的厦门站和吴江站中,瞿海滨和向红春成功进入半决赛。

6月15日的攀岩亚洲杯上,中国派出选手参加速度赛项目,钟齐鑫和倪明薇包揽男女金牌。

7月,中国举办2018首届全国攀岩全能锦标赛,旨在选拔2020年东京奥运会资格赛集训成员,备战奥运,潘愚非成为首个男子全能冠军。

8月27日,印尼雅加达亚运会中,经过5个比赛日的攀岩比赛落下帷幕。此次亚运会攀岩赛,中国攀岩代表队共收获2银3铜。钟齐鑫在男子速度个人赛中遗憾错失冠军,获得一枚银牌,中国女子选手何翠莲获得速度个人赛铜牌。男子速度接力比赛中,中国二队获得铜牌;在女子速度接力比赛中,中国二队和中国一队分获银牌和铜牌。

国家层面也非常重视攀岩运动的发展,中国体育总局继续和中国登山协会合作,为攀岩运动开展跨界选材集训工作。同时通过跨界跨项选拔组成了国家攀冰青年集训队,并且在2月举行的国际登联攀冰世界杯中国(哈素海站)比赛中登场。

中国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赛在三地举办

中国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赛在2018年举办了三站比赛,分别是8月25~26日的浙江台州神仙居站,10月20~21日的河南驻马店嵖岈山站和10月25~26日的山西省长治市黎城站。每站比赛均设置8.8万元奖金,分别颁发给男女组前12名。比赛既吸引了国内知名专业攀岩运动员,也有各个水平的民间攀岩爱好者,包括大学生户外爱好者。三站比赛总共吸引了全国各地超过300人次参加,这对攀岩运动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站系列赛设置的地点都风景优美,代表了当地所在区域的自然和文化特色。浙江台州神仙居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古名天姥山,留下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句;遂平县嵖岈山风景区以奇石著称,享有“中华盆景”的美誉;长治市黎城县占据了八百里太行的最美中段,拥有壮丽的丹霞地貌。攀岩作为很好的“旅游 +体育”融合发展主题内容,促使当地政府模仿广西马山攀岩特色小镇的打造模式,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中国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赛由中国登山协会主办,从2017年开始推出,目的是吸引全国的攀岩爱好者汇聚在一起,通过大型比赛的方式体验自然岩壁的乐趣。中国登山协会计划未来逐步加大全国范围内自然岩壁的开发力度,2019年自然岩壁系列赛将可能增加至5站。

野外运动攀岩

野外自然岩壁的运动攀近些年也在稳步发展,今年,女性攀岩者的努力有目共睹,而达到5.14级别的攀岩者也在逐步增加,每一位攀岩者都在用自己的勤奋推动着中国攀岩向更高难度进步。

更多攀岩者完成高难度运动攀岩突破

在国际上接连有女性攀岩者完成5.15a甚至5.15b线路的同时,中国的女性攀岩者也用汗水与成就展现了自己的努力与执着。刚过完元旦不久,1月12日,君宝(黄伟君)在广西阳朔完成攀岩线路“法国流氓”,难度5.14a,这是她个人完成的第二条 5.14 级别的线路。2016年她完成“中国攀”5.14a,成为中国第一位完成5.14级别线路的女性攀岩者。中国目前仅有君宝和肖婷两位女性完成了5.14级别的线路。我们大胆预测,未来在中国会有更多女性攀岩者站出来,摆脱预设观念的控制,挑战不可能,顺应国际上当下的潮流完成更多“女性首攀”的项目,不仅是高难度单段运动攀岩,还将会有传统攀岩、大岩壁路线等等。

3月31日,淄博小蚂蚁和昆明王二先后完成昆明小墨雨洞5.14a线路“迷幻崔西”Tricky Tracy;随后,湖南岩友雷子完成湄江岩场5.14a线路“青蛙跺脚” ;广州岩友阿源完成昆明小墨雨洞5.14a线路“迷幻崔西”Tricky Tracy。至此,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完成5.14级别线路的人数达到了36位。4位晋升5.14的攀岩者都不是专业训练出身,凭借业余时间的刻苦训练,达到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高度,是每一个平凡攀岩者可以模仿复制的例子。不久的未来,5.14俱乐部突破40人值得期待。

9月9日,瞿海滨在贵州六盘水牛鼻洞岩场完成了onsight 5.14a难度线路“小丸子”,这是目前中国攀岩者野攀onsight的最高难度。onsight指:没有提前爬过线路或得知线路信息的情况下,第一次先锋就完成线路,绳索在过程中没有受力。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完成这一高难度野外线路的前一天,他刚刚在人工岩壁上获得“多彩贵州”六盘水站攀岩联赛的难度冠军。这体现了竞技攀岩运动员在野外攀岩地形上的统治力,也代表着中国攀岩者敢于跨界尝试,对攀岩实力全面发展的追求。

传统攀岩&野外抱石国人传统攀难度取得新突破

自从2010年云南丽江黎明的第一条裂缝攀岩线路“灵魂觉醒”诞生,8年来,黎明地区已经被开发出400多条线路,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传统攀岩胜地。很多外国爱好者对中国的地理虽不甚了解,但一提起中国攀岩的巖壁,首先能想到的就是阳朔和黎明。在黎明,有这样一条主宰整条山谷的“裂缝之王”,就是飞跃拱壁的第三段“防火墙”,难度5.13d。2015年线路开发完毕之后,只有Logan Barber和Mike Dobie两位外国攀岩者完成了这条线路。

2018年5月,两位中国攀岩者蓝津和大魏先后完成这条线路。他们为这条线路艰辛尝试了多日,分解每一个动作,对抗手指的肿胀。期间也得到了攀岩社群的支持,几位岩友坚持挂在岩壁上保护他们,陪伴他们。这条线路的完成,标志着中国攀岩者向高难度的裂缝攀岩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传统攀岩的特点是在岩壁上使用自己放置的器械进行保护,有它独特的挑战性和魅力,同时也是大岩壁攀登和高海拔技术攀登的基础。在中国用传统方式攀岩的爱好者数量还很少,而高难度线路的完成、高质量线路的开发势必会鼓励更多岩友走向山野,尝试这种贴近自然的攀岩方式。

旅美博士成为第二位完成V13抱石线路的国人

9 月 3 日,邹吒南完成了美国科罗拉多州的V13抱石线路“The Shining”,成为目前已知的第二位完成V13难度的中国人。第一位是刘永邦,2013 年他在澳洲完成了抱石线路Ammagamma V13。邹吒南是在美国博尔德留学的博士生,2014年在攀岩馆第一次接触抱石,平时利用晚间业余时间在攀岩馆训练、攀爬。

大岩壁

大岩壁攀登在国内参与人数屈指可数,依然属于极少数人的游戏。但我们相信,随着攀岩人群基数的逐步增加,未来会有更多人参与到大岩壁攀登中,并逐步开发出中国境内更多的大岩壁线路。

8月,大岩壁攀岩爱好者小聂在四川省四姑娘山双桥沟使用rope solo(绳索保护独攀)的方式完成了新线路:A Better Tomorrow,总长385米,难度5.9 C2+ R。10月,旅居美国的攀岩爱好者田野和吴争,完成了优胜美地Half Dome(半圆顶)西北壁常规线路的攀登。这是继2017年6月笨笨和Apple攀爬酋长岩鼻子(The Nose)线路后,中国攀登者又一次在优胜美地大岩壁线路上取得成功。

2018年9月24日,王二与孙斌进入四川四姑娘山双桥沟内的大沟区域,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大岩壁侦察攀登,由于天气不理想,未能完成预期线路的攀爬,但队伍抓住雨雪的间隙攀爬了一条相对简单的山脊路线:莫回头(Don't turn back 180M,5.7,A0),并在营地附近开发了两条单段路线。经过这次攀登,探明了大沟区域的接近方式和物资运输方式,收集了珍贵的岩壁照片资料。

这三次大岩壁攀登是今年中国攀岩者为数不多的尝试,这几支队伍将攀爬信息细致地整理后编录成报告,将成为今后攀岩者重要的中文参考资料。

攀冰与混合攀登

今年1月,全国攀冰锦标赛在北京房山金水湖景区举办,吸引了众多媒体和观众前来采访和观看。同时全国各地包括北京、大连、西宁出现一批人工浇灌的攀冰场地,攀冰运动在2018年初继续升温。

赵四在1月时完成四川双桥沟“速攀游戏6.5.4.3”挑战,在10.5小时内完成“龙的呼吸”(WI6,70米)、“雪崩口”(WI4+,50米)、“一根筋”(WI5+,25米)、“五色山庄”(WI3+,50米)四条冰瀑的连续攀爬。这是国内攀登者首次使用link—up方法,在短时间内连接技术型攀冰线路。这意味着国内攀冰者不再满足于单段或单个冰壁的线路,而致力于紧跟轻装快速的国际潮流,让更多攀冰者看到新目标。

2月,李赞与折腾完成了河南林州圣诞树冰瀑的攀爬(WI6,140米),成为第二支完成这条高难度攀冰线路的队伍。首次攀登由何川与刘洋在2017年完成。圣诞树冰瀑的冰况极不稳定,随天气变化很大,完成线路需要承担极大的风险。随后国际知名的加拿大攀冰运动员Will Gadd来到河南,几经反复之后,才完成这条线路,并给予了“世界最棒的三条冰瀑线路之一”的极高评价。同时,裂缝拍摄的纪录片《寻找圣诞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中国的攀冰资源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中国攀冰者水平和国际上的差距正在缩小。希望更多攀冰爱好者能够受此激励,努力达到独立自主攀冰的能力,在即将到来的新冰季,发掘中国广阔地域上更多震撼人心的冰壁资源。

3月,周鹏在加拿大落基山脉Cineplex Cave“多厅影院”岩洞完成难度为M12的路线Musashi(武藏),成为中国首位完成该难度冰岩混合攀登线路的攀登者。线路包含极大的仰角及大跨度动作,周鹏多次尝试后完成。此前,中国进行冰岩混合攀登训练的人极少,甚至没有能完成M11难度的人。武藏是世界上首条M12线路,是冰岩混合攀登运动有划时代象征意义的线路。周鹏攀爬线路的过程被裂缝和同行摄影师记录下来并制成短片,使得国内爱好者得以目睹冰岩混合攀登运动的魅力。

7月,韩国人权英惠在湖北鸣水泉开发并完成干攀线路Ascension,建议定级D15+,是目前世界上最高难度的干攀线路。他利用开线之余在武汉举办干攀培训班,而后在上海、北京、成都举办了三站,中国开始有爱好者进行系统的冰岩混合攀登训练。

运动攀岩线路开发

攀岩线路的开发,对于攀岩爱好者,尤其是初入门的爱好者来说,非常重要。人们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去攀爬,能够有更多不同难度级别的线路来体验,对于推动攀岩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5月,凯乐石2018年寻岩中国开线活动进行了3站:云南昆明、贵州六盘水、山东枣庄,开发线路共计115条。在云南昆明站,寻岩中国还创新性地推出了情侣共同开线的体验活动。凯乐石寻岩中国是旨在推动中国攀岩的普及、岩友交流的公益活动。截至2018年,凯乐石寻岩中国已坚持了7年,足迹涵盖超过15个省市、35个城市、25个新岩区,开发1035条攀岩线路。

另外,山东淄博、湖北黄石、湖南慈利、浙江宁波、广东英西等地民间爱好者陆续开发运动攀岩线路过百条。1月至3月,仅淄博北峪岩场第一区和第四区就开发出约10条线路,难度从 5.10~5.13 不等。

截至10月,云南丽江黎明岩区开发出运动攀岩线路约20条,资金来源于Mike Dobie组织的黎明攀岩协会和挂片基金在网络上的众筹。至此,黎明不仅是世界闻名的传统攀岩胜地,还可供运动攀岩爱好者攀爬。

随着中国攀岩者将中国各处的岩壁逐步展现在网络上,中国的岩壁资源也渐渐成为世界顶级攀岩高手的试金石。3月,Edu Marin在贵州格凸大洞的天花板上开发出世界级高难度结组线路“悬空圣殿”(Valhalla),长度350米,14段,9a;10月,23岁的意大利攀岩者Michael Piccolruaz onsight完成阳朔“惊雷”5.14a,之后又完成“飓风”。

攀岩的普及

根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国新增攀岩馆46家,新岩馆遍布19个省29个城市(数据来自岩点公众号),其中还不乏天津Overrock攀岩馆、上海爬客岩馆、西安攀岩梦工厂这些设施先进、理念革新的攀岩馆,一开业就受到当地甚至周边岩友的喜爱。

天津OverRock岩馆引进了罗马尼亚Walltopia攀岩板,柱式大岩壁和蘑菇灯箱造型给攀岩爱好者带来后现代的体验;上海爬客攀岩馆拥有国内独家的Moon Board训练板,该训练板来自英国,现已风靡世界。攀岩板上安装标准化的岩点,攀岩者可以连接手机App后,上传自己的线路或是分享世界各地攀岩者的线路信息;而西安攀岩梦工厂则使用了竞赛规格的进口岩点,有360holds、Flatholds等,设施齐全的攀岩馆为西北的爱好者提供了舒适的训练场地。

根据央视报道,2018年全中国日常坚持攀岩的岩友已超过10万人。这一年,各种攀岩节和攀岩活动,也成为攀岩运动普及的助推剂。

10月12~15日,2018年中国新乡万仙山国际攀岩节暨“一带一路”国际攀岩大师赛在河南新乡南太行万仙山景区举行;11月9日,2018年第11届阳朔攀岩节在广西阳朔举办,攀岩节设置了参与度极高的红点大赛和总共5万元奖金,著名的月亮山攀岩场也开放7天。

9月8日,北京白河举行了“断腿儿嘉年华”野攀活動,由岩点公众号、肯道尔电影节、享攀共同主办,包括交流比赛、趣味活动、电影观影、培训,吸引了各地岩友以及白河当地村民近300人参加。众多创新的互动形式使大家以一种新的方式爱上攀岩,也让攀岩人群与当地村民加深了相互的理解,白河攀岩文化值得在各地岩区进行推广和借鉴。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企业的助力。2018年,意大利攀岩鞋品牌Lasportiva联合国内约50家攀岩馆,开展了Climb in Gym Tour交流活动与试鞋服务,抽奖、派对吸引了不少爱好者,时间跨度从5月持续到9月。另一意大利攀岩鞋品牌Scarpa的DemoTour巡回试鞋活动,在北京、天津、广州、杭州、宁波、昆明、重庆、贵阳、成都9个城市展开,期间组织专业选手分享和小积分赛;始祖鸟攀岩社区继续在西安、北京、成都、青岛、昆明、上海等地组织攀岩体验和普及的公益活动。

影像推广

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攀岩,参与甚至爱上攀岩,影像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肯道尔电影节落户中国

10月26~28日,肯道尔(四川)山地嘉年华在成都举行。期间播放了英国肯道尔电影节选送的优秀攀登电影《攀登浪子》《疯狂抱石》《9A妈妈》等。还邀请到国际上知名的探险型大岩壁攀登者Mike Libecki到现场作为攀登专场的分享嘉宾,给大家讲述他遍布五大洲的大岩壁传奇故事。

中国攀登纪录片计划在网络上热播

从2月到9月,由香港攀岩、摄影爱好者TONY执导的中国攀登纪录片计划,从第一集到第四集陆续上映,包括《从煎饺到石头》《黑洞》《孤独星球》《童梦》。四集微电影让观众们领略到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岩壁景致的同时,也讲述了四个风格迥异的攀登故事。影片播出后深得国内攀登和户外爱好者的喜爱,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同时被美国Climbing Magazine和Rock and Ice Magazine转载报道,使得各国的网友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中国攀登者的风貌。影片得到了Patagonia和8B+品牌的支持,在腾讯、优酷、自媒体公众号、Instagram、Youtube和Facebook上热播,点击量总计超过12万次。整个计划将推出六集微电影,拍摄耗时接近两年,足迹涵盖阳朔、云南、西安、四川、香港、山东以及东京的岩壁和攀岩馆,影片中的攀登形式包括了大岩壁攀登、传统攀岩和登山,相信这会激发更多人走向岩壁的热情。

2018年即将结束,中国攀岩有新星的升起,也有高手在难度上的突破。虽然我们距离国际顶尖水平还有不小的距离,但从新手到攀岩高手,从民间爱好者到专业攀岩运动员,从民间组织到相关品牌,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推动着中国攀岩运动一步步前进。2019年,我们期待着攀岩圈的更多惊喜与突破!

猜你喜欢
岩壁攀岩爱好者
一只鼠兔
波比攀岩
蝴蝶爱好者
岩壁野餐会
直播答题爱好者
途遇大蟒蛇
肉食爱好者福音 黑蒜露笋煎焗鸡脯
攀岩
攀岩世界杯:速度之争
大墙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