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及行为态度现状调查

2018-12-12 10:49申种美欧高文崔晓阳李飘王莹鑫莫圆圆廖力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26期
关键词:行为大学生

申种美 欧高文 崔晓阳 李飘 王莹鑫 莫圆圆 廖力

【摘要】 目的:了解衡阳市某高校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及行为现状,为提高大学生院前急救能力探讨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衡阳市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一般资料、急救知识掌握程度、急救知识学习兴趣程度、意外发生时急救的意愿行为。结果:该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急救电话、止血、中毒、触电、溺水、眼异物、中暑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均>80%,对CPR、骨折固定、气道阻塞、鱼刺卡喉、烫伤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低,均<40%;大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途径是:电视(41.16%)、网络(36.05%)、书籍(24.49%)、社区宣传(17.35%),最感兴趣的急救知识是:急救四项技术(85.20%)、CPR(74.83%)、食物中毒(71.77%)、烫伤(68.71%);不同专业大学生面对熟悉的人发生意外时的救人意愿均较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专业面对陌生人发生意外时的救人意愿高于非医学专业(P<0.05),且83.33%的大學生认为有必要去开展院前急救知识培训,而医学专业大学生所占比例高于非医学专业(P<0.05)。结论:政府和学校应该通过最新的专业急救知识,应用多媒体等方式,提升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

【关键词】 大学生; 第一反应人; 急救知识; 行为

The Status Research of the First-aid Knowledge and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in Hengyang City/SHEN Zhongmei,OU Gaowen,CUI Xiaoya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8,15(26):0-084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rst aid knowledge and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in hengyang city,in order to explore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first-aid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Method:A self-mad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college students in Hengyang city.The survey includes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the degree of knowledge of first aid knowledge,the degree of interest in first aid knowledge,and the willingness of first aid when the accident occurs.Result:The knowledge of first-aid knowledge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was not comprehensive enough.The awareness rate of first aid telephone,hemostasis,poisoning,electrocution,drowning,eye foreign body,and heat stroke related knowledge were higher than 80%,the mastery of CPR,fracture fixation,airway obstruction,fish-biting and scald related knowledge were lower than 40%.The way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first aid knowledge were TV(41.16%),internet(36.05%),books(24.49%) and community publicity(17.35%),the most interesting first aid knowledge were four first-aid techniques(85.20%),CPR(74.83%),food poisoning(71.77%) and scald(68.71%).Students of different specialties had higher willingness to save lives when facing familiar accidents,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medical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save lives when faced with stranger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 medical majors(P<0.05),and 83.33% of college students thought it necessary to carry out pre-hospital first aid training,and the propor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medical students(P<0.05).Conclusion:The government and the school should adopt the latest professional first aid knowledge,apply multimedia and other means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first-aid knowledge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The first responder; First-aid knowledge; Behavior

First-authors address:School of Nursing,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 421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26.020

“第一反應人”也称“第一目击者”(the first responder)原是指当心脏骤停发生后,现场第一个做出反应、采取急救行动的人,这个人不一定从事医疗行业,而是患者身边的任何人[1]。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生活区间不断扩容,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频率也随之提升。当意外伤害发生后,及时、正确地对伤者进行急救,能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和致残率[2]。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具有良好的知识承载能力[3],且2010-2017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按照2%~5%的同比增长率逐年增长,累计人数达到5 706万人,大学生“第一反应人”急救知识培训已在全国地区积极开展[4]。本研究通过分析衡阳市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及行为态度现状,了解该市大学生急救知识不足之处,为提高大学生院前急救能力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衡阳市某高校600名大学生参与调查。纳入标准:在校本科大学生;自愿参与调查。排除标准:患有重大精神疾病史的学生。剔除标准:问卷完成率不足95%。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自制问卷《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现状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5]。调查内容包括:(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年级、户口类型、有无医学相关亲属、急救培训经验;(2)院前急救知识测试,共20条单选题,涵盖了CPR、急救四项技术、中毒、溺水、中暑等急救知识,根据对错赋分5、0分,满分为100分;(3)急救知识学习兴趣调查,共2条多选题包括急救知识来源及最感兴趣的急救知识;

(4)意外发生时急救的意愿行为调查。问卷统一由2名经过培训的在校护理研究生统一发放并说明填写注意事项,研究对象独立填写后当场回收问卷。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对数据进行录入以及核查;使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9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88份,有效回收率为98%。研究对象男254名(43.20%),女334名(56.80%);年龄17~23岁,平均(19.52±1.25)岁;年级:大一6名(1.02%),大二430名(73.13%),大三147名(25.00%),大四4名(0.68%),大五1名(0.17%);专业:医学专业135名(22.96%),非医学专业453名(77.04%);户籍:城镇238名(40.48%),农村350名(59.52%);亲属中有从事医学相关职业180名(30.61%),没有亲属从事医学相关职业408名(69.39%);曾参加过急救知识培训74名(12.59%),从未参与过任何急救知识培训514名(87.41%)。

2.2 不同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正确率比较 该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急救电话、止血、中毒、触电、溺水、眼异物、中暑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均>80%;对CPR、骨折固定、气道阻塞、鱼刺卡喉、烫伤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低,均<40%;医学专业CPR按压频率、按压与通气比率、止血、酒精中毒、有机磷中毒、溺水、玻璃入眼等急救知识正确率均高于非医学专业(字2=0.00、11.75、4.92、5.18、5.81、5.86、3.92,P=0.00、0.00、0.03、0.02、0.02、0.02、0.04);不同专业大学生急救电话号码、抢救黄金时间、CPR按压位置、固定骨折患者、脚扭伤、气道阻塞、CO中毒、食物中毒、鱼刺卡喉、触电、烫伤、蛇咬伤、中暑等急救知识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字2=3.13、2.03、0.00、0.11、1.13、2.66、2.27、0.20、1.62、1.23、0.06、3.17、3.62,P=0.08、0.15、0.98、0.74、0.29、0.10、0.13、0.66、0.20、0.27、0.81、0.08、0.06)。见表1。

2.3 不同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学习兴趣及救人意愿比较 通过多项选择题调查大学生急救知识来源及最感兴趣的急救知识,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途径分别是:电视(41.16%)、网络(36.05%)、书籍(24.49%)、社区宣传(17.35%);而大学生最感兴趣的急救知识分别是:急救四项技术(85.20%)、CPR(74.83%)、食物中毒(71.77%)、烫伤(68.71%)。不同专业大学生面对熟悉的人发生意外时的救人意愿均较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43,P=0.51),医学专业面对陌生人发生意外时的救人意愿高于非医学专业(字2=8.12,P=0.00),且83.33%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去开展院前急救知识培训,而医学专业大学生所占比例高于非医学专业(字2=9.16,P=0.00)。见表2。

3 讨论

3.1 开展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必要性 发达国家有完善的急救系统和先进的急救技术,反应迅捷[6],减少了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提高了存活率[7]。国外大学生从入学起就进行“第一反应人”急救知识培训[8],有数据表示,美国每天有100多人在救护车来到前得到及时的急救[9]。近年来,我国的急救技术飞速发展,急救直升机已经在各省市广泛应用[10-11]。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引起了社会的重视。有学者认为,应该将急救知识培训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1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83.33%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去开展院前急救知识培训,而医学专业大学生所占比例高于非医学专业(P<0.05)。这证明了大学生意识到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其中他们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与网络,以后在普及急救知识培训时,政府可以通过多媒体的途径,惠及更多群众。另外,学校与社区的作用应该相应提高,可以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宣传海报,制作小画册等方式,提高学生与居民的急救知识知晓率。

3.2 大學生急救知识掌握现状 通过调查显示,该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急救电话、止血、中毒、触电、溺水、眼异物、中暑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均>80%,这些属于平常宣传度较高的知识。但是CPR、骨折固定、气道阻塞、鱼刺卡喉、烫伤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低,这些知识均为重要及常用的急救知识,但是由于知识的更新不及时,错误方法的传播[13],导致对这些知识的知晓率均<40%。且本研究发现,医学专业CPR按压频率、按压与通气比率、止血、酒精中毒、有机磷中毒、溺水、玻璃入眼等急救知识正确率均高于非医学专业(P<0.05)。这与研究对象大部分为大学二年级、三年级学生有关,也说明了医学专业大学生的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还有所欠缺,学校应该更新急救专业知识[14],针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加强急救知识培训。

3.3 大学生救人的意愿调查 当面对陌生人发生意外伤害时,“救与不救”是时下的热点问题[15]。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救人意愿进行调查发现,不同专业大学生面对熟悉的人发生意外时的救人意愿均较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专业面对陌生人发生意外时的救人意愿高于非医学专业(P<0.05)。对学生进行访谈时发现,面对陌生人不愿意进行急救的主要原因有:害怕被“碰瓷”和感觉“不卫生”[16],政府与学校要提高社会的救人意愿,就应该从观念开始进行改变[17]。

中华医学会急救分会在2010年提出了“三分提高、七分普及”原则[18],可见急救普及的重要性。而大学生属于社会的特殊人群,他们花在接受教育的时间以及学习能力都明显优于其他人群[19],他们也可以担起传播急救知识的责任,普及其他社会人群的急救知识,提高社会急救知识的知晓率[20]。当意外伤害发生时,患者可得到“第一反应人”的救治,为后续院内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这对减少患者院前死亡率和伤害后遗症,提高生命质量至关重要[21]。

综上所述,政府和学校应该通过最新的专业急救知识,应用多媒体等方式,提升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刘晓亮,蒋宇,邹联洪,等.“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急救科普活动实践[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6):634-636.

[2]刘剑烽,韦建瑞,朱湘容.现场急救技术普及培训反馈调查[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9):1271-1273.

[3]刘翠,李涛,万衍,等.十堰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认知和培训需求调查[J].重庆医学,2017,46(23):3248-3250.

[4]记者余蓉,通讯员朱丽琴,通讯员周谨容.湖南省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动员大会举行[N].湖南日报,2018-01-11.

[5]欧高文,黄蓉,谭成,等.衡阳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第一反应人”急救知识培训效果评价[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7,45(2):210-213.

[6] Yonekawa C,Suzukawa M,Yamashita K,et al.Development of a first-responder dispatch system using a smartphone[J].J Telemed Telecare,2014,20(2):75-81.

[7] Kloppe C,Jeromin A,Kloppe A,et al.First responder for in-hospital resuscitation:5-year experience with an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based program[J].J Emerg Med,2013,44(6):1077-1082.

[8]楼婷,江智霞,李昌秀,等.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18-119.

[9] Gonzalez M,Leary M,Blewer A L,et al.Public knowledge of 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s in a large U.S.urban community[J].Resuscitation,2015,92(30):101-106.

[10]霍昶旭,川畑秀伸,王册.日本急救直升机制度及启示[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3):6820-6825.

[11]王斌.探究直升机应急救援体系的构建[J].中国科技投资,2018,2(2):218.

[12]宗合.将急救知识列为中学大学必修课[N].中国红十字报,2018-03-13.

[13]吴炜炜,黄吕金.农村老年居民急救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7):4324-4325.

[14]楼滨城,朱继红.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解读之一概述及基础心肺复苏[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1):69-74.

[15]郑丽清.被救助者失信行为的法律规制——以打破“救人反被诬陷”怪圈为中心[J].兰州学刊,2014,9(3):144-152.

[16]周燕玲.民众对急救风险认知度的调查[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4):197-200.

[17]周燕玲,周立君,倪兆云,等.普通民众实施心肺复苏术的意愿与障碍原因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206-210.

[18]穆强,牛建钢,常冉,等.中小学生急救观念及技术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6):520-522.

[19]陈燕璇,郑利威,黄翠青,等.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现况及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2(2):182-184.

[20]王超,黄丹,武继文.大学生急救能力相关调查及比较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8(1):65-68.

[21]王伟.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J/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6):4-7.

(收稿日期:2018-04-10) (本文编辑:董悦)

猜你喜欢
行为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低头族”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研究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