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针抽添法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8-12-12 10:52罗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6期
关键词:偏瘫

罗艳

【关键词】头皮针;经皮穴位电刺激;偏瘫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6..02

头皮针被认为是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一种较好疗法,也在教学中推广,以及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此病也是近年来国内学者探索的一种新方法。为此在临床中我們有意将二者有机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并使用Vicon动作捕捉系统对步行能力变化作比较,观察对比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头皮针抽添法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冶疗脑梗死后遗症,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①62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均为2015年1月~2017年5月康复科住院患者;②由发病到接受诊治普遍在2周~4个月;③排除头皮有瘢痕、肿瘤、严重感染、溃疡和创伤者;④经影像学分析,排除非脑梗死后遗症。

本研究采用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将患者随机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头皮针抽添法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法)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法)27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9例,平均63.5岁,平均病程17.7天。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部位及大小等影响因子,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处理,对症治疗,根据病情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以确保患者病情稳定。

2.1 治疗组

2.1.1 头皮针抽添术:选取顶颞前斜线(患肢对侧)为主,配顶中线、顶旁1线、顶旁2线,用抽提法和进插法治疗。先由前顶向百会穴透刺1寸(顶中线),再在顶颞前斜线上从上而下依次透刺3~4针(即接力刺法)。每根针的进针点之间距离为1寸左右,深1寸左右。当上述各针沿皮下推进至帽状腱膜下层,术者刺手的指下感到不松不紧而有吸针感时,可行抽提法(实证)或进插法(虚证)。即插添手法。各针分别行针0.5~1分钟,直至患肢运动功能有所提高,是为得气。得气后,留针1~2小时,其间可行针2~4次(动留针)。行针与留针期间,可配合患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2.1.2 头皮针治疗后,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术(日本产TENS治疗仪),即选取偏瘫侧上肢的肩骼、曲池、外关、合谷穴以及下肢的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和昆仑穴。参数为100 Hz,双向方波,脉宽200 us,电流强度0~100 mA,以患者最大耐受为限。

2.2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体针取穴法,即上肢不遂取极泉、肩贞、曲池、外关、合谷;下肢不遂取、环跳、阳陵泉、委中、风市、足三里、丰隆、太冲。外关穴用捻转泻法,持续运针1~3 min。足三里用提插补泻。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曲池、委中直刺、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余下各穴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日1次,7次为一疗程。

2.3 步行能力指标

使用Vicon动作捕捉系统对基础运动能力变化作比较:①步速测试:走道长30 m,用刻度标记。每次测试时被测者进行半分钟适应性行走。要求被测试者以自然步态行走,记录患者行走10 m的时间和步数,测试3次,取平均值,记录时间精确到0.1 s,每次测试间隔患者可以休息5分钟;②步态时间-空间参数;③步行过程中膝关节屈伸角度的变化

3 治疗结果

3.1 患者治疗前后最大步速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最大步速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3.2 患者治疗前后步态时间-空间参数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步频、步长、步态周期、双支撑期百分比等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3 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角度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角度显著改善(P<0.05),2组治疗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4 讨 论

从本组临床观察结果可看出,在常规西医冶疗的基础上,头皮针合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效更加显著。临床实践表明,治疗组的方法可激发大脑皮质受损区的生理功能,促进脑局灶血流和全身血液循环,改善患肢的运动和感觉功能[1]。

此外,接受治疗后,患者表现出更好的步态,步行速度提高,同时支撑时间更长,这表明患者移动速度更快,步行更加稳定,这对于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膝关节屈曲角度更大,患者足部廓清良好,步态质量提高。

本研究取“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的顶颞前斜线和顶中线为治疗穴位。顶颞前斜线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主治中风脑病运动不利等;顶中线属督脉,主治腰腿足病,如瘫痪、麻木、疼痛。现代康复医学理论也推测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可能与电刺激增加了脑电活动,激活脑细胞的功能活动有直接的关系[2]。

头皮针抽添法源于汪机《针灸问对》,本研究所使用的抽添法,以紧提慢插或紧插慢提为主。临床观察表明,针刺治疗脑梗死越早越好,病程在3月内(特别1月内之急性期)患者,常有显著疗效,可能与其极其结合机体早期康复信息,促进脑功能重建有关。

参考文献

[1] 陆寿康.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35.

[2] 王茂斌,励建安.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23.

本文编辑:李 星

猜你喜欢
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深度温热灸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的临床观察
金伯华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经验
World Integrated Medicine Master SHI Xuemin (石学敏)
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分析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