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老龄化社会糖尿病伴焦虑、抑郁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2018-12-12 10:21党亚楠张伟惠晶柏欣赵晓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2期
关键词:帕罗西障碍情绪

党亚楠 张伟 惠晶 柏欣 赵晓静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加之其无法根治,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以及随着病程的延长、并发症的出现及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尤其对心理健康问题认知度的提升,T2DM伴发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愈加受到重视。为进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对合并有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的T2DM患者进行躯体及心理的综合治疗十分重要。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焦虑;抑郁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血中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调查显示,>20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9.7%,糖尿病前期比例为15.5%,其中2型糖尿病(T2DM)占>90%。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已达3.7亿,预计2030年全球将有近5.5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命,同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屬于一种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康复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情绪活动会对机体的内分泌系统调节产生作用,进而影响胰岛素分泌,而长期的高血糖易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本文拟对2型糖尿病伴焦虑和(或)抑郁的发病率、潜在机制、干预手段等做一综述。

当代老龄社会T2DM焦虑、抑郁的发病现状及原因

我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人口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大陆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3.26%,其中≥65岁人口8.87%,按照老龄化社会或国家的定义标准,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群体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带病生存的概率大幅增加,他们需要各方面的老龄关怀,T2DM患者亦是如此。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T2DM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正以1‰的速度增加,其中T2DM占>90%。越来越多的人群遭受着糖尿病带来的健康威胁,中老年人尤其为著。T2DM伴发焦虑、抑郁的发病率亦高于正常人群。陈全花等的研究发现,T2DM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1.67%和26.67%。孙学礼等对90例T2DM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抑郁和焦虑分别占32%和29%,与国内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均高于一般人群中5%焦虑症的患病率以及4%~7%抑郁症的患病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饮食、规律服药(或使用胰岛素),以及对并发症的担忧、背负经济压力等,在血糖控制不良、病情反复等情况下会激发患者的不良情绪,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消极、悲观等心理,甚至产生拒绝治疗、轻生等想法,使疾病发展甚至加重。

多种机制参与T2DM合并情绪障碍

目前糖尿病伴发情绪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既有神经生物学因素,又有社会心理学因素。国外有学者认为,情绪抑郁会对胰岛细胞的分泌产生抑制作用,降低糖尿病患者糖代谢调节能力。焦虑情绪的体验源于下丘脑,焦虑本身可以激活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轴,使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增加,引起血糖升高。迄今为止,心理社会因素对糖尿病影响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但临床观察提示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的转归与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客观社会支持与T2DM显著关联,其为保护性因素,提示T2DM患者对心理卫生帮助和支持的需求。美国一项对108例T2DM患者1年的随访研究显示,接受压力控制培训课程的患者HbAle水平显著降低。

T2DM合并焦虑、抑郁的诊断现状

抑郁和焦虑障碍属于多发的精神障碍,以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研究显示,>80%的抑郁和焦虑障碍患者就诊时只对医生主诉有躯体症状。目前,国内对于精神卫生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在综合医院对于焦虑和抑郁的识别率普遍较低。有研究调查发现,在综合医院只有8.5%抑郁、焦虑患者获得精神科就诊的建议,6.4%的就诊者给予了精神类药物。故关键的情绪问题常常被掩盖于各系统躯体症状之中,导致了对其焦虑、抑郁障碍的漏诊,对T2DM患者也有同样的问题。

T2DM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治疗及干预

作为一类精神疾患,药物治疗是改善焦虑、抑郁障碍的基础。帕罗西汀作为新一代抗抑郁药,可选择性抑制5-HT的再摄取,提高神经突触间隙内5-HT的浓度,从而产生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此外,帕罗西汀不与肾上腺素α1、α2或β受体发生作用,也不与多巴胺D2或组胺H1受体结合,且不抑制单胺氧化酶,它只微弱地抑制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的再摄取,因而无相关的不良反应。有研究显示,对T2DM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合并使用帕罗西汀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组的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合并使用帕罗西汀组的糖代谢指标亦优于常规治疗组。提示对于伴焦虑、抑郁的T2DM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可适当合用抗焦虑和抗抑郁药。其次,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社会心理治疗也必不可少。研究表明,T2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病程长者程度更严重。因此关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也至关重要。

首先,作为医务人员,要帮助患者纠正其对疾病的认知偏差,以热情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给患者以说明、鼓励和支持,给予疾病教育及指导关怀,使患者对控制疾病充满信心,从而改善其不良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其次通过心理咨询形式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帮助患者消除情感障碍,愉快地接受治疗。与此同时医生应积极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鼓励家属与患者时时沟通,为其提供情感支持,调动其积极心理,解除思想负担,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望

众多研究发现合并焦虑、抑郁的T2DM患者的疾病控制远不及单纯T2DM患者。但由于我国医学发展等原因导致非精神专科医生对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识别率低,大部分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严重影响了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T2DM患者治疗效果。为进一步减轻T2DM患者的疾病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临床医师需加强对T2DM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甄别及诊断,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进行心理干预,制定出更加全面规范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帕罗西障碍情绪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电针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疗效观察
地西泮联合帕罗西汀预防紧张型头痛的临床应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