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盘水山地旅游发展研究

2018-12-13 02:44郝娟郑瑞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六盘水市发展对策

郝娟 郑瑞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六盘水山地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基础,指出其面临资源综合利用不足、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山地旅游产品竞争力弱等问题。提出促进六盘水市山地旅游健康发展的主要对策:通过加强资源整合并开发多层次旅游产品;多渠道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人才优化和品牌宣传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六盘水山地旅游健康发展。

【关键词】 六盘水市;山地旅游;发展对策

近年来,贵州省以“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为品牌,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六盘水市地处乌蒙山脉南端,作为贵州省“山地旅游”资源典型区域,不仅拥有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更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象资源优势而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的美誉。作为传统煤炭资源型城市,旅游业是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重要选择。

一、六盘水市山地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的西部地区,属乌蒙山东南支,是长江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境内海拔大多在1400—2900米之间。山地占总面积的65.2%,境内拥有被誉为“贵州屋脊”的韭菜坪主峰。全市山地旅游资源丰富,在2016年六盘水旅游资源普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市发现旅游资源单体共计3507个,其中新发现的旅游资源有1630个。[1]按旅游资源单体分类原则可划分为以下12大主类(表1)。经过初步评审,已普查旅游资源中,五级(特品级)资源单体13个、四级(优级)资源单体46个,三级(良好)资源单体441个,良好以上资源单体占比达14.26%。其中特品级资源包括北盘江大峡谷、格所河大峡谷、梅花山景观、梅花山国际滑雪场、六枝播雨峰林、牂牁江水域风光、六枝可布瀑布群、乐喜河峡谷、妥乐千年古银杏林、乌蒙大草原、新民鱼龙化石群、野玉海景观、玉舍珙桐之乡13个。六盘水市优级以上的资源单体59个,资源类型丰富,数量较充足,为六盘水市山地旅游资源发展创造空间。

二、六盘水市旅游增速快但总量低

2016年,六盘水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901.41万人次,同比增长52.1%;实现旅游总收入124.65亿元,同比增长68.9%,旅游总收入增速连续五年全省第一;[2]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数(78.2)排名全省第三,其中盘县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数达84.51分,位居全省第一,六盘水市发展以山地旅游为代表的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全市在建95个旅游项目,完成投资43.55亿元。[3]尽管在全省保持第一的增长速度,但由于旅游业作为六盘水市新兴产业,产业基数低,因此增速快。与贵州其它8个市州相比,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仍是全省倒数第一,分别仅占全省的4.13%和2.87%,与全省第一贵阳市相比相差5117.77万人次和577.74亿元,与排名第八的黔西南州相比相差102.04万人次和34.86亿元,差距仍较悬殊。

三、新业态丰富旅游消费者体验

长期以来,六盘水是以煤炭、钢铁作为主要支柱产业,旅游业发展较迟缓。近年来随着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且由于是新产业,旧有的旅游设施和景区建设痕迹少,为旅游新业态、新项目建设提供发展空间。近年来,六盘水市依托山地资源,做好山地文章,一方面引进新业态项目,丰富全市旅游产品供给,增加游客体验,另一方面通过大型活动赛事,加强宣传推广吸引旅游消费者。滑雪场、房车酒店、账篷酒店、温泉酒店、树屋酒店、风情小镇、集装箱特色商业街、动力小火车等一批新业态新项目的相继运营,使六盘水市旅游产品从传統的观光产品向休闲度假产品升级,[4]而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市第三届旅发大会、第三届博旅国际联盟会议、2017滑雪系列赛事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和马来西亚、广州、昆明等地多彩旅游宣传推介会,把六盘水山地特色旅游推向世界。

四、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仍有待完善

近年来,六盘水市大交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境内逐渐实现“二横二纵一环线”的高速公路体系,现有沪昆高速、都香高速、纳兴高速及杭瑞高速四条国家高速公路过境。在铁路方面,随着六盘水铁路枢纽的扩容,预计到2020年,六盘水铁路枢纽客运量900万人;2030年,客运量1700万人。[5]在航空方面,2015年十二月底,4C级国内支线机场六盘水月照机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旅游大交通体系基本完善,但通往景区的“小交通”有待打通。在 “十二五期间”,六盘水已经基本实现县区通高速的目标,长期制约六盘水旅游业发展的交通瓶颈终于得到改善。但六盘水全域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旅游资源分布区域人口密度较低、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设备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作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全市目前由大交通转向各景区景点的小交通和配套基础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下表所列六盘水市主要中转站点至主要景区路程时耗平均至少1个小时以上,目前全市景区景点公共交通线路设计便利性仍有待提升,如大河堡度假区返回市区时公交车数量极少且站台距离景区约3公里左右,对于非自驾散客旅游者极不便利。六盘水市由大交通转至中转站点,再转至小交通,旅行流畅度不足,必然影响游客体验。

在旅游接待设施方面。六盘水市旅游业发展较晚,因此相关旅游接待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任务重,缺口大。在2015年,六盘水市旅行社仅27家。三星级以上酒店39家,其中四星级酒店12家。在旅游相关配套方面,包括旅游安全保障、旅游信息、旅游便民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体系方面在内的旅游配套设施仍有待完善。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六盘水市各主要景区景点在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保障、旅游公厕、景区停车场以及旅游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均存在问题。

五、促进六盘水市山地旅游健康发展的主要对策

1、加强资源整合,开发多层次山地特色旅游产品

六盘水市历史悠久,上千年的历史为其积淀了深厚且多元的文化资源,此外,六盘水市三线文化资源、工业旅游资源、农业旅游资源等也较丰富,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应主抓山地特色,围绕山地文化,整合现有多元旅游资源,深挖特色山地旅游产品。六盘水市旅游产品可从传统观光旅游转向山地体育旅游、山地农业旅游、三线文化研学旅游、工业旅游、探险旅游等多类型旅游产品,突出山地特色,注重旅游产品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如以山地农业旅游为例,六盘水市农业发展迅速,现有水城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大用蓝莓种植基地等科技农产品基地,应加大一、二、三产业的传递与延伸,通过“1+3”拓展山地特色精品民宿,发展山地休闲农业和山地农业研学旅游,通过“1+2”发展定制型、体验型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方面吸引游客,提供游客体验度,另一方面,带动当地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围绕山地农业和旅游,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形成区域竞争力、多层次、个性化的山地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从而提高六盘水市山地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2、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旅游接待设施

由于山地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大多数旅游资源都位于比较落后的地区,旅游项目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六盘水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区财政能力有限,完全依靠政府投资,通过国家帮扶和地方财政资金解决全市旅游接待设施与基础设施,不现实,也难以实现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随着众筹、PPP等多种新型融资模式的出现,为六盘水市山地旅游发展解决旅游项目和旅游基础设施资金提供渠道和思路,尤其对景区交通、通讯、公厕、食宿接待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应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多渠道拓展投融资渠道,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积极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借鉴瑞士山地旅游发展成功经验,重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如瑞士在发展山地旅游过程中,一方面打造便捷、多样化的山地特色旅游交通体系,另一方面维护当地山地生态环境,交通建设过程中,以不破坏山体原有结构为原则,根据山地地理特征和资源特点适宜地设计徒步步道、自行车车道、索道等设施,以此增加游客的游兴。在交通运输方面,可以通过政府鼓励、引导有意向的运输企业,在旅游旺季开通旅游景区专线巴士,打造立体交通体系。政府部门应积极吸引多种投资主体,在住宿、餐饮及服务方面加大建设力度,提升旅游接待质量及接待能力。在旅游住宿餐饮方面,政府机关应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酒店品牌入驻,积极学习其管理方法。在打造一批特色旅游饭店酒店的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当建立一定的价格管理制度,对酒店营业商进行监督。

3、全域谋划提升六盘水市山地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我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发展,旅游消费者结构出现较大的调整。传统以团队旅游、以中青年为消费主体的结构已经向散客旅游、老年旅游、家庭旅游为主体转变。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者旅游消费经验的丰富和旅游消费的理性与成熟,呼唤成熟的旅游产品供给。六盘水市应洞悉旅游消费主体结构的变化,做好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规划,推行无障碍旅游设施建设,以迎合老年旅游、家庭旅游消费主体对旅游目的地特殊接待条件的需求,满足旅游消费者便捷出行的基本需求。

六盤水市作为一个新兴旅游目的地,旧有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接待设施建设较少,其改建、扩建成本低,因此在做旅游目的地建设规划时,从全域旅游角度,把无障碍旅游纳入规划和建设中,以适合大众旅游出行的基本需求。

另一方面,旅游目的地竞争是全方位竞争,因此除了发展丰富多元的山地特色旅游产品外,旅游目的地的宣传推广、服务质量、好客程度等均是影响目的地竞争的关键因素,而解决该关键因素的核心即培养高素质、专业、敬业的山地旅游专业人才。瑞士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视,建立了专门的旅游学院。旅游服务需要专业的服务技能和意识,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涵养才能做好相应岗位的工作,因而可以通过推行持证上岗和资格认证制度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有效措施。六盘水市应坚持政策导向,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为中心,建立山地旅游人才引进、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为进一步加快六盘水市山地旅游发展进程储备人才队伍。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培训的方式,从而提高全市山地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及专业素养。

做好六盘水山地旅游品牌管理。注意与周边同类山地旅游产品的差异化选择,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山地旅游产品品牌,运用科学、成熟的品牌运营管理方法,分阶段定目标打造六盘水山地旅游产品品牌,从而逐渐扩大山地旅游目的地影响力,提升自身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注 释】

[1] 数据来源: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

[2][3][4] 数据来源:陈高泽.六盘水市旅游总收入增速获全省“五连冠”[N].六盘水日报.2017-02-15.

[5] 数据来源:曾秦.六盘水铁路枢纽将全面扩容[N].贵阳晚报.2016-11-30.

【参考文献】

[1] 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委201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2016.9.1.

[2] 陈兴.中国西部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2.153-155.

[3] 陈君奇.山地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24-28.

[4] 胡叶星寒,陈晓红.国内外山地旅游研究综述[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03.18-22.

[5] 曾文萍,谭杰倪,何静.浅析山地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10.14.7573-7575.

[6] 张攀春,何胜利.贵州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其景区开发策略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110-114.

[7] 夏小江.山地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

[8] 王瑞花,张兵.国外山地旅游开发对我国的启示——以班夫国家公园、瑞士阿尔卑斯山、尼泊尔安纳布尔纳保护区为例[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1.139-140+148.

[9] 郭彩玲.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03.56-59.

[10] 王瑞花.云南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保护策略——以滇中桥子雪山为例[D].昆明理工大学,2005.

[11] 何玲玲.山地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以贵州省为例[D].贵州大学,2010.

【作者简介】

郝 娟(1997—)女,贵州六盘水人,贵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7届学生.

郑 瑞(1974—)女,浙江开化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企业管理等,本文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六盘水市发展对策
一线光阴入洞中
山的国度
My Room
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参观考察城镇建设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