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军事训练中的法治建设确保依法施训稳步推进

2018-12-14 03:21杨宏松
政工学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组训军事训练法规

杨宏松

习主席指出“要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重要保障”。在当前全军大抓军事训练的背景下,推进军事训练中的法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更新理念,用法治思维引领训练导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抓好依法施训必须把官兵头脑里非法治的理念彻底清除,形成依法抓训的思维理念,把依法抓训当成自然而然的自觉行为。

一是克服实用主义,树立法规至上的理念。“奉法者强则国强”,开展军事训练必须把依法施训的理念牢固立起来。着重通过“三抓”来转变官兵思维理念。抓教育。浓厚依法施训的氛围,广泛开展“依法治训是什么、科学施训怎么办”大讨论,利用训练间隙召开“训练诸葛会”,组织训练骨干将以往经验教训编成《训练事故汇编》,用反面教材提醒官兵不依法施训的后果。抓计划。开展合法性审查,做到周计划连队审、月计划营里批、年度计划首长阅,坚决从训练源头消除“短、平、快”,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意义不大的“花架子”。抓落实。注重开展训练总结,结合军事训练计划,按照“次次有讲评、周周有分析、月月有小结”的要求,对每次训练开展情况,军事主官及时进行讲评;每周召开班务会,深入查找训练中的不足;每月召开军事训练分析会,讨论干部骨干组训施训情况,通过不间断的总结讲评,确保训练工作始终保持合规合法。

二是克服盲动主义,树立训练核心的理念。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但军事训练的核心地位不能有丝毫动摇,要注重做好“三个依法”,从法治角度立起施训核心的导向。依法理顺工作思路。按照统筹全面抓建设,明确中心抓训练,牢牢扭住中心任务这个“牛鼻子”,各项工作都围绕中心开展,坚持做到中心居中、首位居首。依法落实根本制度。坚持把《基层建设纲要》作为抓基层建设的根本大法,严格按照时间比例分配,坚决做到基层的突击性工作再多、临时性任务再重,都不能挤占军事训练时间,确保训满、训实、训全。依法抓实议训工作。严格落实党委支部议训制度,坚决纠正组训过程中以权代法、以言代法、以情代法等错误倾向,根除凭“感觉”、用“经验”、靠“命令”等错误行为,确保训练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三是克服形式主义,树立真打实备的理念。训练作风不实,最终都得以牺牲战斗力来“埋单”,要始终做到“三个重视”,切实克服训练中的形式主义。重视训练实际。训练法规多数是一般规律的体现,作为法规的执行者必须把法规制度与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切实领会法规制度的精神要义,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确保军事训练扎实有效。重视训练论证。依法施训必须要有科学严密的论证,注重通过开展调研论证、征求意见、专家参与等活动,找准训练的症结,预先建强法规及配套制度,确保训练工作不务虚、不落空。重视训练实效。一切围绕能打仗打胜仗标准开展,杜绝搞名利思想严重的“形象工程”,杜绝为迎接上级检查开展的“示范课目”,杜绝为了显示单位能力的“拳头课目”,防止军事训练使偏劲、走偏门、烧虚火。

二、强化执行,用法治施行维护训练权威

法治的生命在于执行,推进依法施训工作必须紧紧扭住法规制度落实这个重要环节,把影响依法施训的“肠梗阻”疏通,确保政令、法令畅通。

一是准确掌握训练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坚持把学法知法懂法作为推进军事训练法治化建设的首要内容,通过落实“三个注重”,有效提升军事训练法规的普及和掌握。注重以上率下强推动。按照领导干部“深学一层、先干一步”的要求,把军事训练法规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范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基本的军事训练法规、基本的军事训练内容熟记在心、熟练运用,带头推动军事训练法规的学习掌握。注重全面普及固根本。在正面宣传引导的基础上,结合开展的“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活动,深入开展训练法规教育,通过“日学一条、周析一例、月讲一课”的方式,推动军事训练法规学习普及深化,切实让依法施训进脑入心、进岗入责。注重文化氛围来渲染。把法治文化与军事训练深度融合起来,在训练场张贴依法施训的标语口号,利用手抄报、官兵讲坛等平台,大力宣扬训练法规的重要性,牢固确立法治红线不能触碰、法治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让官兵养成依法施训的思维习惯。

二是科学组织训练实施,做到有法必依。为确保依法组训、科学施训的顺利实施,要注重通过“三种组训”,有效提升训练效果。程序化组训。严格按照训练法规规定的计划、准备、施训、总结讲评、登记统计、考核评定等六个阶段和24个具体实施步骤组织军事训练工作,确保要求落实、内容训全。实战化组训。在严格落实训练法规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双想双查,把训练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充分地考虑进去,把适应未来战争的相关因素考虑进去,把可能的方案预案考虑进去,确保训练与实战保持同频共振。创新化组训。鼓励官兵在军事训练中开展“小革新、小发明”活动,尤其是把提升训练质效、减轻训练损伤的“金点子”固化下来,成为以后训练的依据。

三是系统规划训练内容,做到依法履职。为防止训练法规过于宽泛,要注重从建章立制入手,让军事法规具有更强的可操性和实用性。明确训练责任。根据单位实际,科学制定相关人员的责任分工,明确团、营、连、班四级行政单位的11条具体职责,明确参、政、保三个机关部处的76条具体要求,形成了权责明晰、定位准确的责任分工,确保了相关训练工作的有效落实。细化训练内容。机关参照《军事训练大纲》等相关训练制度,细化军事训练管理规定,整理出若干条训练细则,从总则、职责、训练任务与要求、制度、奖惩等五个方面逐一进行细化,让参训官兵看着能懂、照着会做,有效防止了训练法规在落实中抓虚走空。量化训练考评。机关采用“分开考、集中评”的方法,科学确定各训练考评项目分值大小,通过组织月量化打分、季汇总排名,确保训练考评的合理性;基层围绕训练统筹是否科学、指导帮带是否深入、训练保障是否到位等方面,对机关部处依法抓训情况进行量化打分,通过机关基层双向评比的办法,进一步提高训练考评的科学性。

三、注重闭环,用法治问责倒逼训练成效

形成闭环才能运行长久,军事训练中的法治建设必须形成有效的闭环,形成以法促训、以训检法的良性循环,走好军事训练中法治建设的最后一步。

一是完善训练法规。习主席指出“推进依法治军,必须加强和改进军事立法工作”。要紧盯训练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三必改”,确保训练法规持久常新。结合时代改。认真领会习主席关于军事训练相关指示精神,认真梳理当前军事训练法规当中与实战化、信息化等不相适应的陈旧内容,有针对性地调整本单位与上级要求不相符的错误规定,确保军事训练法规始终紧跟上级最新指示精神。结合实际改。始终把单位自身实际作为开展军事训练的重要参考依据,不搞不切实际的“天马行空”,不搞不相匹配的“南辕北辙”,不搞自我设计的“无中生有”,坚持做到法规与实际情况的无缝连接。结合问题改。坚持问题就是财富、问题就是方向、问题就是进步的思维观念,积极回应群众在军事训练监督中提出的宝贵意见,尤其是对其中反映比较强烈、论证后切实可行的意见要做到一特例一立法、一问题一措施,确保军事训练中的法治建设平稳推进。

二是强化训练监督。开展训练监督是提高训练成效的有效载体,要注重建立规范化机制,推进训练监督走深走实。构筑严密的监察网络。建立自上而下的军事训练监察小组,指定分管训练的副职领导担任组长,选配责任心强、专业技术精、骨干作用明显的官兵担任监察成员,邀请监察小组成员出席党委支部议训、参与重大训练演习,定期召开机关基层监察小组联席会议,从组织构成、演训参与、对话交流等多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多样的监督渠道。引导教育官兵充分利用“军事民主组”“官兵论坛”“工作公开栏”“首长信箱”等民主渠道,将训练中存在的不合法不合规现象进行反馈,在局域网开设“曝光台”,对经调查核实的事项进行曝光。

三是严格训练问责。训练问责是推进军事训练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坚持做到“三个到位”,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查处不依法施训的做法。责任明确要到位。结合训练总结会,通过自我点评、相互批评、领导讲评等方式,查摆反思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对策措施,形成经验成果;结合周交班会、月首长办公会、训练形势分析会等时机,对训风演风考风情况进行重点讲评,对违规违纪的人和事点到个人、说到痛处。激励力度要到位。坚持“训练优先”的工作导向,以法规制度的形式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军事能力、训练成绩挂钩,对军事素质好、训练作风强的干部骨干,优先晋职晋级、优先送校培训、优先入党提干。追责处罚要到位。坚持“谁牵头谁负责、谁违规谁负责”,区分专业、岗位、机关、基层明确具体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对违规问题决不姑息迁就,坚决对偏训漏训粗训、组训施训不规范、训战脱节等问题进行讲评通报、责令整改,对基础体能不达标的干部采取推迟提拔晋级等方式,努力形成明责任、知敬畏、主动练、较真训的良好氛围。对军事训练等级评定差、个人军事素质一般的干部在调整使用上实行一票否决,一些军事训练有欠缺的干部及时调整出干部任用方案,通过选人用人“指挥棒”的高压推进,对部队全体官兵都有很大触动。

猜你喜欢
组训军事训练法规
借助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构建网络化模拟军事训练体系
基于对抗解释结构模型的军事训练方法可推广性评价模型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地方高职学生军事训练组训模式创新构想初探
机务士官组训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微格教学的士官组训能力培养构想
基于实战化的士官九度培训模型构建
紧贴使命定目标 围绕能力抓落实——
奇怪的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