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2018-12-14 06:21曹慧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协调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

曹慧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3—125—02

摘要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其实就是充分调动所有的积极因素,并充分发挥其心理调控、教育导向、协调疏导以及教育宣传等功能。在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利于促进人同社会之间、人和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其自身的和谐统一,并最终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本文就围绕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和谐社会 协调

在構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发挥其协调、引导、激励和凝聚等功能,因而应密切结合当下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进行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进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一)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沟通作用,营造和谐有序的环境

稳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最本质的要求。从某一单位或企业内部来看,其内部员工不仅存在着个人发展的不均衡、工作性质的差异以及所获得利益的不同,而且还存在着文化层次、思想觉悟、社会经历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员工在工作方面、思想方面就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和不协调。针对这些问题,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同时还应认真分析并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处理和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就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来说,其具有重要的沟通协调功能,这项工作的开展应通过说服教育、民主以及相互沟通的方式,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进行区分层次地开展工作,进而能够及时、有效地把握员工的思想脉搏,抓住思想的苗头,将那些处于萌芽状态的矛盾弱化。同时还应调查和了解员工的意见和建立,以解决企业员工所提出的合理要求,对于那些暂时解决不了的矛盾,应切实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应善于借助所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沟通协调作用来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这样利于人们对问题的具体解决过程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一深入地认识,进而提升人的思想认识觉悟,摆正好心态并最终实现理顺情绪、沟通理解、将不稳定情绪化解和和谐共事这一目的,进而能够为改革和发展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

(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激发人的创造性、积极性

党之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在于其能够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就无从谈及有效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无从谈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在组织、宣传、动员和凝聚群众中始终处于关键地位。要想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应充分发挥其舆论和引导功能,并对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主流思想加以宣传和引导,借此来充分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特别是对于那些政治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干部职工,更应给予其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工作上对其加以重用,同时提供给其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使其创造性、积极性得到肯定和发挥,进而为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持。

(三)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作用,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合力

构建和谐社会其实是一种社会成员不断完善自身并实现其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并促进人实现全面发展。事实上,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每个个体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的过程。事在人为,业在人创,总体来说,人是事业发展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应充分发挥人的凝聚作用,应集合人民群众的力量,一起为了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首要事项就是借助科学理论凝聚起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假如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就难以实现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最首要的就是用科学理论武装人和教育人,针对当下人们思想活动多变性、独立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些情况,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还应借助于理论武装做出更具说服力、符合实际的解释和说明,进而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解疑释惑,提升认识和统一思想,进而凝聚力量,增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并形成人们共同奋斗的思想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还借助于执政方略来凝聚其共同奋斗的力量。党的执政方略主要源自人民群众的现实所需,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所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要就集中在党的各项执政方略中。执政方略是党组织以及其他团体改革发展的思路、举措和目的,不仅体现了党的执政方略,同时还集中体现了人们的根本利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大力、广泛地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借此来鼓舞士气,激发人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二、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不断充实和丰富载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

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成效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工作方法。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唯有持续不断地充实丰富载体并进行工作方法的创新,才能切实提升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创新工作方法通常应从以下几大方面着手。其一,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应注重采用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而应结合不同层次、人群、领域以及特点等,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还应在工作实践中探索能够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进而将理论的学习和思想教育等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地融入工作方法中,这样利于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其二,应丰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促进手段的网络化、多元化,同时还应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路、报刊等多种媒介的功能,进行构建和谐社会政策、理念和部署的宣传,进而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拓展,借助于这一方式来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倡导人本理念,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就在于人,应尊重人、理解人,关心其处境、经历和心理动机,并对人进行有效的思想引导,应始终将坚持以人为主当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切实满足人的全方位的需求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能够真正感受到和谐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其认同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就是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应在政治层面引导、思想层面劝导、心理层面疏导和生活层面指导。与此同时,还应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应将教育人同关心人密切结合起来,将塑造人同服务人有机结合起来,争取将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借此来充分激发每个社会个体的能动性,进而使员工从被动受教育者转变成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应以情感理解人,典型引路寓教于乐,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三)激励意志,给人们提供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性和活力的社会,同时也是人们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社会。因而应充分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和进取精神,同时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此外,还应大力培养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的团结意识、爱国意识与发展意识,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应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党的光荣奋斗历史,同时还应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振奋人民的意识,激发人们的热情,让人们同心同德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显著且重要的地位,同时这项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还扮演着突出、显赫的角色。思政政治工作者唯有全身心地投入党的和谐社会构建的中心任务中去,才能使这项工作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协调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