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还是科研?*
——高校教师的两难抉择

2018-12-15 04:57张敬业
山西青年 2018年2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评价工作

张敬业

(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一、问题提出

高等教育发展离不开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高校教师工作主要分为科研与教学,按照高校类型不同,科研型大学更注重教师科研水平,教学型大学更注重教师教学能力,但现实中,高校教师普遍倾向于从事研究性工作,特别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后,在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及大学排名激励下,高校不断将重心投入到科研工作,教师对待教学也逐渐懈怠。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从教师行为进行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教师普遍面临两难的行为选择,一方面教学是教师之本,另一方面,科研成果直接关系到教师职称、学术地位、收入水平等。本文在对湖南部分地方性高校调查的基础上,从行为视角来探讨影响高校教师工作投入的内生原因,为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建议。

二、理论基础及指标选取

(一)理论基础

结构化理论是建立于人类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社会理论,其核心在于阐明结构与行动的二重性。即结构对个体的影响依托于它所决定的一系列条件,同时结构又不断地介入个体周遭的生活空间,藉由人的活动维持或重塑。教师身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在社会分层中的位置,本身就有结构特征。在大学场域中,可以赋予个体能动性发生的可能,以工作投入作为实践形态,可以通过他们的工作评价、工作投入来洞悉其中的过程与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结构化理论或许可以为我们理解高校教师工作投入差异拨开迷雾。

(二)指标选取

本文围绕结构化理论,主要在文献及访谈基础上设置问卷,遵循二个基本原则,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工作投入涉及院校、个人、专业等方面,指标设计时必须以教师为中心设计,避免样本出现偏误。二是设计符合教师实际情况的指标。必须经过访谈以及文献研究,为反映教师工作投入的问题进行整体设计。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个人信息、工作评价、问题对策三个部分。其中个人信息部分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以及相关职称、收入情况,工作评价包括教学工作投入、回报、态度等评价、比较科研与教学的评价以及学校评价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本文选取湖南三所地方性高校展开调研,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通过学生工作系统及线上宣传将问卷发放至教师群体中,共回收有效问卷477份,样本年龄、学历、职称等分布较为合理,具有一定代表性,具体信息,见表1。

从上表1可以发现:样本数据中的男女比例几乎各占一半,年龄结构上36-45岁教师占56.6%,学科中文科主要占54.72%,工科、理科次之;90.57%教师已婚并且有小孩,可见首访样本中的教师大多面临着抚养小孩的经济压力;大多数教师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大部分教师收入在8-12万左右;样本中教学型、偏教学型教师居多,分别占13.21%及30.19%,基本可以反映教学型教师在高校所面临的情况。

(二)进一步讨论

在高校教师工作回报的自我评价方面,认为自身工作待遇一般的占到66.04%,通过交叉分析发现,纯教学型教师认为其工作待遇一般的高达85.71%,表明目前教学型教师对自身工作待遇不太满意。教师中有相当比例认为如果仅依靠教学收入根本过不下去(24.53%)或生活拮据(28.3%),仅有1.89%的教师认为依靠教学收入可以比较阔绰,相当比例的教师(45.28%)认为仅能勉强应付生活,这成为教师投入科研工作的动因之一。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对教学工作有66.04%的教师会有段时间有倦怠情绪,占有相当比例。

目前高校教师工作主要包括科研及教学两个部分,在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的同时,有必要对科研与教学投入进行比较分析,见表2。

由表2表明,大部分教师对待科研及教学的重视程度是相同的,同样重要占(58.49%),在时间及精力上的投入也大致相同。但是对所在单位对于科研的重视程度及职称评定、业绩考核等具体化评价上,认为比科研重要的占66.04%和69.81%,认为课程更重要的仅占16.98%与11.32%,教师所在单位对于教师科研工作更为看重。在科研与教学回报上出现两极分化,39.62%的教师认为科研回报更高,45.28%的教师认为教学回报更高,这可能与教师类型及高校内部评价体系相关。

以上仅从教师行为视角对高校教师工作投入进行分析,按照结构化理论,我们有必要对高校教师所处的学校环境进行观察。在高校教育教学评价方面,大部分教师认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一般(54.72%)。对于高校目前“重科研,轻教学”的原因,高校教师认为主要在于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中科研所占权重更高(77.36%)、教育教学成效难以评价(71.7%)以及“双一流”背景下,高校重心向科研倾斜(71.7%)。

表1 基本信息描述

表2 科研与教学投入比较

四、结论与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多数教师在工作投入上更倾向于学术研究,教学工作一定程度上被有意的忽视了。长此以往这将极大地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利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目前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中科研权重较大,特别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重心向科研倾斜,高校将科研成果与教师职称评定、业绩考核直接挂钩,这成为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外部动因。二是外部环境上,教学型教师难以得到满意的工作收入并且需要比科研付出更大的时间与精力,这可能造成教学工作倦怠。在抚养小孩的经济压力与教学成效难以得到评价的双重压力下,高校教师更有可能将工作重心投入到科研活动中,这不利于高等教育事业长期性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切实提高教学工作待遇,提升教师的获得感。提高工作待遇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认可,使其满足家庭基本需求,能够有效提高教师教学工作投入度。第二,改革高校考核体系,提高教学型教师工作地位。目前高校职称评定与业绩考核等直接与科研成果挂钩,导致教师将大部分工作精力都投入到科研活动中,对于教学工作不够重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的成就感。教育教学本身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成效难以得到正确评价,教学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获得的成就感比较低,影响了对于教学工作的投入度。第四,改进目前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对于高校而言,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这两者地位应当相同。现有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中科研所占权重极高,这间接造成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第五,实行精细化管理。意愿与事实总是不对等的,不同政策的作用范围造成了不同的作用结果。以“双一流”建设为例,在事实上更可能推动了高校进一步“重科研,轻教学”的结果,这对于科研型大学是有利的,但是对于教学型大学则难以评价。在政策推进方面应及时对于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反馈以及修正,针对不同高校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政策指导,防止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发生,一方面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一方面可能不利于高等教育长期性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评价工作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不工作,爽飞了?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选工作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