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百年老店,民企还得修炼

2018-12-15 04:12
环球时报 2018-12-15
关键词:红牛环球时报企业

本报记者张妮

“困了累了喝 红牛”。这句话从一句广告语到成为很多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用了近20年。在某种程度上,1995年把红牛带进中国市场的华商严彬,拉开了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的帷幕。近几年,严彬创办的华彬集团因收购英国伦敦标志性建筑“三一广场”及拥有百年历史的温特沃斯球场,站在海外媒体的聚光灯下。最近,现身武汉“华创会”的严彬开始关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机遇。“过去40年,我在国外20年,国内20年。我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严彬在武汉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说,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盘活市场经济,鼓励多劳多得,“力不到不为财”。“做民营企业,你今天睡到十点还不起床,企业还能发展壮大?天上不会掉馅饼。”

给出租车司机一罐一罐送红牛

环球时报:40年前,您只身前往泰国时,当时的中国什么样?上世纪90年代回国后,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严彬:我出生于1954年,正是中国最穷的时候,作为一个山东农民,我人生前25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吃饱肚子。我1969年插队,干一年只赚70块钱,自己就有改变的欲望。70年代末,我来到泰国立志做出一番事业。我干过农活,在曼谷唐人街打过工。1984年,我在泰国成立华彬公司,做房地产投资。1993年,红牛饮料的发明者、泰国天丝公司创始人许书标在海南开办工厂,希望进入中国市场,因无法取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未能启动投产。1995年,我与许书标合作,在深圳设立红牛中国公司,将红牛引入中国。90年代回国时,我觉得中国最大的变化是,大家每天都在跑,都想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事做,忙忙叨叨,上下求索。80年代有个词叫“拼缝”,就是找机会,看谁有关系有门路。而现在,企业发展必须靠产品,靠市场,“打铁还需自身硬”。改革开放给整个社会洗牌再洗牌,靠关系吃饭的企业基本不可能长期发展下去。

环球时报:红牛为什么曾在中国创造商业辉煌?近年与泰方存在法律纠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严彬:中国有句成语叫“龙马精神”,马睡觉都站着睡,站着睡它就想得多。我属马,也是一个巧合。红牛刚进中国时,功能性饮料对中国人来说还很

陌生。当时,热门的可乐和果汁都处于平缓发展阶段,中国饮料市场急需新的品牌和品类掀起新一轮热潮。同时,改革开放带来了高速度、快节奏,人们需要补充更多能量。红牛恰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为扩大知名度,我们迅速投入巨资展开广告和公关等品牌传播攻势,当时投广告的钱都来自我个人抵押资产的贷款。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伏明霞、邓亚萍、刘国梁、李小双等中国运动员夺冠的消息激发了国人的体育热情。赛事期间,两头绷足了劲的红牛冲进了中央电视台的赛事插播广告中,知名度迅速提升。

刚创立合资公司时,我们承诺,绝不让任何一罐不合格、不合规的产品流向市场。当时在中国政府官员见证下,我亲自开着压路机,将所有中国红牛第一批不合格产品销毁。当时那批货价值300万元人民币。很多员工都哭了,哭也得轧,质量不合格不能卖给人家。

取得一定广告效应后,我们提出“市场无盲点,逢店必进”的口号。很多员工用自行车带着两箱红牛,一家一家去销售点铺货。我还带着团队大冬天在北京的长安街上给出租车司机一罐一罐送红牛。经过20多年开拓,我们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上百万经销商销售体系。中国红牛是乘着改革大潮发展起来的。为什么红牛在泰国的市场没有起来?泰国的改革力度、市场需求没有中国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当然,我们在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挫折和教训,付出了很多学费。比如,在企业发展初期,我们和很多民营企业一样,法制观念比较薄弱,对自己保护得不够,这些都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需要不断学习的功课。

华侨都有一种“嘉庚精神”

环球时报:在改革开放40年中,海外华商发挥了怎样特殊的作用?

严彬:华侨在海外都有一种很朴实的“嘉庚精神”,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凭着自身努力成为东南亚著名的“橡胶大王”。后来回家乡把全部家产都投入教育事业。“嘉庚精神”就是倾其所有,没有杂念,执着、认真,把一件事干好,落地。在海外,很多外国人对华人有一种歧视。华人都是这样,越被歧视越被看不起越要自强,给你做出个样子看看,这是中国人血里流的东西,是骨子里潜移默化的东西。在改革开放40年中,海外华商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第一批回国创业的应该就是海外华人,因为我们有爱国情怀和衣锦还乡的愿望,而且对国内的语言通、文化通,去美国就没有这些优势。此外,海外华商还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市场经验,可以对接中国和海外市场,架起国际的“桥梁”,这也是中国社会当时所缺乏的。

环球时报:国家近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战略。这对民营企业有怎样的机遇?

严彬:大的区域发展战略对民营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大的历史机遇。必须看懂、读懂、弄通。企业一定要围着这些发展战略走。别掉队,赶快跟上。在这几个“带”里,你有什么可揽的瓷器活?手里有创新吗?有科技吗?我老

是趴在地球上,怕地球给我转下去。

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经点风雨

环球时报:中国改革开放催生的第一代企业家大都是白手起家,且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现在的第二代、第三代企业家已拥有一定的资本积累,您对他们有什么期待和忠告?

严彬:《孟子》里讲“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老百姓的话叫“富不过三代”。第一代和后面几代的差距在哪?文化上就差很多。年轻人经点风浪最好,我对他们的期望就是落地。我经常讲一句话:能干事的人是从地里钻出来的。从天上掉下来的,就落不了地。比如说,老百姓得知道今天白菜卖多少钱一斤,是不是涨价了。你做企业就得知道成本,机器、用电、买价是多少钱,都得了解,要接地气。

环球时报:从近年的民营资本外流到今年的中美贸易战,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遭遇了不少挑战。在您看来,中国民营经济应如何闯过当前的关口?中国应如何进一步开放?

严彬:跟个人一样,国家发展、民族发展都要经历点风雨。民营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一些问题也很正常。表面上,中国确实存在企业贷款难、成本高等问题。但一些民营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弊端。为什么一些资本会外流?因为它的文化浮躁了。民营企业原始资本积累真的很难。因此,一些人喜欢以小博大,想通过收购兼并赚快钱,加一个杠杆不行再加一个杠杆。再加上很多投资方天天告诉你今天PE(市盈率)20倍、明天30倍。香港不能上市去内地,内地不行去美国。结果,这么一折腾,死了很多企业。这都是因为企业家心里没有定力。这些历史我们亲身经历过,见过就知道要回去照照镜子。孔子说“一日三省”,你省不省?中国市场那么大,但为什么百年老店这么少,很多企业做着做着就萎缩了?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企业没有创建品牌的动力,只想赚快钱,赚短钱。

一个企业不是20年就能做成的。作为企业家,后面几十年怎么走必须好好去想。我们收购英国百年老店,就想钻到里面探索背后的奥秘。当然收购后也面临一些之前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比如管理人才队伍跟不上、国际一体化标准不一样等。要做百年老店,我们还得继续修行,不断修炼。▲

猜你喜欢
红牛环球时报企业
三头牛和狮子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不团结的牛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