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审题思维 把握答题逻辑

2018-12-15 11:24季春光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窗子数学家沈从文

季春光

在高考的复习备考阶段,我们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能力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学生不仅有审慎的态度,更要有扎实的技术。我们常说规范作答,规范作答不仅是形式的规范,更是思维的规范。下面就以文学类文本和古代诗歌阅读为例,谈谈高考中审题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辐射思维

辐射思维是从多种角度和多个方向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考题常常围绕某一核心要素设问,考查考生从多个角度和方向入手分析作答的能力,推究试题内在思维特征,即为辐射思维。审题时把握核心问题,从向多种角度和方向寻找答案,看似难以把握的问题也不难找到答案。

例1:《塔上的树 》(2011年天津卷)

依依不舍告别这座不知名的古塔,我登船飘向凤凰。问船员,这塔上的树留下什么传说,他们也不明白。或说树鸟连理、相依相偎,像恩爱执著的夫妻,或说那塔是守护凤凰城的忠诚卫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为鸟的布施、树的精诚、塔的圆融而心怀崇敬。船员的说法虽极为简单,但给我的思索却很多,因为眼前之景道出了自然万物的亲切默契,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物我通融,宁静致远的生命画面。于是,我忽然觉得这塔,这树,这鸟,这山,这水,这舟,都留着沈从文笔下的万种风情。

【问题】请细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一段80字以内的赏析性文字。(5分)

【思维解析】赏析即欣赏分析,本题带有极强的辐射思维特征,答案辐射指向多个赏析角度,如:主题、写作手法、艺术效果、语言特点、思想情感、篇章布局等(图一),但并不是每个角度都会获得文本支撐,依据文本分析筛选,即可从主题、效果、修辞、篇章布局等角度得出答案。

【答案】①借助传说,进一步领悟到世间万物和谐共生的道理,升华了主题;②船员的话增添了浪漫色彩;③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④联想沈从文,首尾呼应。

例2:《数学家的爱情》(2014年辽宁卷)

结婚那天,咖啡厅全部商品打八折。服务员问:开心果也打折吗?女老板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数学家觉得这话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女老板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

数学家不能原谅女老板,执意跟她离了婚。女老板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

【问题】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样处理有何作用?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

【思维解析】这个题目包含了一个隐含信息,“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 是小说结尾情节,本题考查的核心内容是情节的作用。以情节为考查核心,运用辐射思维,我们可以向人物、环境、主题以及这一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等(图二)方向寻求答案。

【答案】①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形成高潮;②使女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加丰满;③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重要性的主题;④增添作品的情趣,让人回味。

二、线性思维

线性思维运用在考题中表现为,题干中给出两到三个核心要素(我们亦可称之为“题眼”或“关键词”),几个核心要素存在着某种关联,内在逻辑前后相连,考题以此来引导学生答题的方向。考生把握这一思维特点,在解题过程中沿着题干要点逐一作答,一 一回应题干所问要点,不仅能准确把握答题方向,而且也不会遗漏采分点。

例3:《捡烂纸的老头》(2015年浙江卷)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

(开头两段节选)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结尾两段)

【问题】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5分)

【思维解析】小说开头两段以繁笔交代社会环境,题目考查的是社会环境和结构安排的关系,所以按照线性思维可以梳理出一条答题逻辑链。小说结尾两段以简笔交代小说结局,题目考查的是前后情节的结构安排,也可以梳理出一条答题逻辑链(图三)。并且,“繁”“简”相对,形成反差,效果奇特。如此,几条答案就逐一梳理出来了。

【答案】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例4:《望江东》黄庭坚(2010年广东卷)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问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思维解析】题目要点在“虚实关系”四个字上,梳理逻辑关系,回答此题从实写答起而至虚写,最后阐明二者关系。依次回答“实写”“虚写”和“关系”三个要点,构成一条严整的逻辑链条(图四)。

【答案】答案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答案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三、多层思维

多层思维常用于考查对关键词句或语段的理解分析能力,这样的词、句和语段,或意蕴丰富,或言近旨远,往往有多重含义。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解析,分析梳理而得答案。

例5:《平常的沈从文》(2013年江西卷)

时间过得很快,他到湖北咸宁干校去了,我也在河北磁县劳动了三年,我们有通信。他那个地方虽然名叫双溪,有万顷荷花,老人家身心的凄苦却是可想而知的。他来信居然说:“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在双溪,身边无任何参考,仅凭记忆,他完成了二十一万字的服装史。

【问题】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略。

(2)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

①语句浅层含义——鼓励作者,表达亲情。

②语句深层含义——从容之心,豁然达观。

【思维解析】解释文中句子含意不能脱离语境。根据语境信息,沈从文和作者叔侄二人都受到运动的冲击,但二人有通信。沈从文写信给作者,以己所见荷花的灿烂景致鼓励作者,可见叔侄亲情;沈从文处于身心凄苦的困境,却有从容之心欣赏双溪景物,由此可见沈从文的豁然达观。由事、情而至人物的精神品格(图五),逐层解析,答案自现。

【答案】鼓励作者在逆境中要保持乐观心态,表达深厚的叔侄亲情,同时体现沈从文身处逆境却豁然达观的心态。

例6:《窗子以外》(2017年全国卷II)

【问题】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①“窗子”浅层含义——具体的窗子

②“窗子”深层含义—— “无形的窗子”

【思维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語含义的理解,所选词语含义丰富。按照多层思维审题方式,结合文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逐层分析“窗子”含义(图六),“窗子”既指具体的窗子,也指“无形的窗子”,分层梳理即可寻到答案。

【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这些审题思维并不是孤立的,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来思考答题。

例7:《马兰花 》(2015年新课标I)

【问题】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思维解析】题干中“三次”“流泪”给出提示,考生要梳理文本,通过人物情态分析人物心理,并说明这样写的效果,由此按照线性思维审题方法梳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效果的分析又具有辐射思维的特征(图七),结合文本,回答三次描写马兰花流泪对形象刻画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答案】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的委屈与隐忍;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

效果: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现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综上所述,审题能力提升的本质在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我常想,高考要选拨的是具有什么思维特质的学生?高考结果告诉我们,那些全面地、联系地、辩证地、发展地看待问题的学生在高考中更易获得佳绩,而孤立地、片面地、静止地看待问题的学生,学习常常陷入困境。想想那些爱钻牛角尖、逻辑断裂却和你争论不休的学生,他们最需要的不是解决学习态度问题,而是改变思维方式。高三复习备考不仅是知识点的梳理,更是思维能力的提升。把握考题内在思维特征,找准答题逻辑,定能提升学生高考解题能力。我们的思维和高考契合之时,也就是学生能找到有效解答考题途径之时。

猜你喜欢
窗子数学家沈从文
把窗子打开吧
“买来的”数学家
爱睡懒觉的数学家
数学家相亲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快把窗子打开
快把窗子打开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