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2018-12-17 07:57乌珊丹
记者摇篮 2018年9期
关键词:建设

乌珊丹

【摘 要】目前,我国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着培养目标脱离社会需求、内容形式单一、师资力量匮乏、管理缺失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对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进行探索和建设,从而培养符合传媒业需求的播音与主持人才。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实踐教学体系 建设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1.教学培养目标脱离社会需求。目前,多数高校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注重专业素质和理论知识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逐渐走到理论化的道路上,与实践产生偏离,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传媒业的社会需求相去甚远。在大量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还停留在只会“读稿”不会“表达”,或者模仿知名主持人而缺少自己风格的时候,媒体的发展已经日新月异。全媒体时代,播音员与主持人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更要有社会责任感、创造力、新闻敏感度、应变能力、评论能力,从而成为传播的主导者。显然,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弊端凸显,必须建设适应全媒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单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与其他文科专业不同,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目前,我国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基本上是大课与小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课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小课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中,受教师经验主义、专业素质影响较大,部分教师实践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训练素材老套,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单向灌输多、实际操作少,既难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3.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匮乏。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一个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来说,能够胜任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严重匮乏。由于高校的扩招和专业的盲目设置,使得双师型人才缺口很大,大多数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师基本上都来自中文系或者新闻系,这些教师在讲授实践课时往往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还有一些高校聘请从业的播音员或主持人作为教师,虽然这些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是也仅仅局限于个人经验,不能为学生提供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师资力量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4.实践教学管理缺失。作为应用型专业,实践活动是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高校往往对于校外的实践活动没有足够的重视,疏于管理。由于受经费和师资的限制,高校很少会指派专业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管理和指导。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既不能及时向教师咨询问题和困惑,也没有标准的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考核。

二、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

1.建设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能力的最重要环节,高校应改变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目标培养模式,更新教育理念,适应媒体发展,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来制定教学计划和进行课程设置。全媒体时代,仅能做到字正腔圆、表达顺畅、善于模仿等低层次的、单一的业务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传媒行业的需求,高校要将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新闻职业操守、敏锐的新闻捕捉能力、危急中的应变能力、临场发挥能力、评论判断能力以及广博的知识获取纳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专业精深、一专多能的高层次人才。

2.建设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必须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延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比例,使学生既有理论知识的积淀,又能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实践教学内容上,应适当精简专业理论课,压缩基础训练,加强实践小课教学,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使其能彰显自身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实践教学形式上,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形式,既要重视课堂实践锻炼,又要为学生尽可能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

3.建设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传统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多为校内管理,但是鉴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应该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才能保障学生的实践活动取得实效。首先,要将实践环节作为学生的必修环节,对实践环节进行制度化管理,明确规定学生在每个阶段应该完成怎样的实践内容。其次,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统一管理,由特定指导教师进行跟踪指导,以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惑和难题时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解答。再次,要增加实践课程在学生成绩中的比重,改变只通过理论试卷评定学生成绩的标准,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要以实际操作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4.建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①软件保障。教师对于应用型学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师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高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要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安排他们到媒体进行定期实际工作,积累实践经验。二要提高指导教师的准入标准,提高指导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三要广泛吸引各个媒体优秀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应用型人才加入到高校中来,他们实践经验丰富,视野开阔,能够带来前沿知识和输入新鲜血液。②硬件保障。高校应增加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硬件投入,建设专业运转必备的演播室、录播间等硬件设施,从而能为学生提供模拟媒体工作的场景,使他们能提前进入工作环境,掌握各种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适应能力,增强业务水平。

三、结语

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传媒业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必然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鉴于此,高校应该与时俱进,从社会需求出发,积极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建设适应全媒体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能够真正满足全媒体环境下传媒业实践需求的综合素养高、有广博学识、有创新能力的播音与主持人才。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姗姗.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职业一体化教学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9):81-83;[2] 王思行.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中“实践促学”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23):283.

【基金项目】本文系青岛农业大学名校工程建设校级优秀课程《播音与主持艺术》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数字电视分前端建设随谈
野三化冶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