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正气,诗的美韵,诗的启迪

2018-12-17 12:19周光辉
东坡赤壁诗词 2018年5期
关键词:麻城思想性诗词

周光辉

我和绍祥先生相识已十年了。那还是我刚任麻城师范学校校长时。记得当时有一个班的学生,要举办毕业30周年纪念活动,邀我参加,我十分高兴应邀前往。也就是通过那次活动,我结识了一批在麻城政界及教育界十分活跃的人士,并通过亊后他们所做的画册,认知和记住了能够创作格律诗词的绍祥先生。由于我們有共同的爱好,从那时起,我们便一路互帮互学走到今天。绍祥先生的人生历经了多个岗位,不管在哪儿,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一直在自觉坚持诗词创作,一直在自觉传承和弘扬古典诗词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在众多的麻城师范学子中,是十分突出的。仅这一点,就让人十分钦佩。今天,他要呈现给人们的这部《劲草临风》诗集,就是他多年创作成果的集成和展示。这部诗集共分六个部分,内容丰富,选材多样,有记述,有想象,有抒怀,记录了他不同时期的工作经历、友情交往和心路历程。认真拜读后,觉得此集具有三个鲜明特点。

一、思想上是昂扬向上的,诗具正气

思想性是诗的灵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的首要标准,是看其是否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作者是否坚持做到了“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作品是否反映了人世间真的善的美的情愫,是否能引领读者向上向善,引导人们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阔步前行,这是当今时代必须首先关注的课题。我认为,绍祥先生在创作实践中,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

他是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在履职尽责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大量讴歌公安干警英雄形象的诗词作品。如《冬夜勇救投河女》中写道:“铃声嘀嘀响三更,少妇投河噩梦惊。勇士飞车驱夜雾,男儿跃水破寒冰。”

一个舍已救人的英雄群体跃然诗中,一幅警民和谐的温馨画面尽展眼前。其另一首《情系农家》更加精彩:“晨沐朝阳晚沐霞,走村入户访农家。嘘寒问暖人人乐,济困扶贫处处夸。一声老哥情似海,三声大婶泪如花。围炉促膝心相印,手捧香茶话稻麻。”此作有情景记述,沐浴着朝阳晩霞走进农户;有温情承接,嘘寒问暖济困扶贫;有高潮迭起,老哥情似海,大婶泪如花;有袅袅余音,心相印,话稻麻。这首诗通过对公安干警入户扶贫这一细节的记叙,反映了人民警察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反映的是他们不仅仅只是把人民的安危担在肩上,更重要的是,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冷暖总记心头。

绍祥先生在颂赞人间正气的同时,自已的人生态度也堪称昂扬向上,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我选取他《五十八岁生日感怀》为证:“遥看秋日近山前,岁月如歌又一年。茶遇知音神亦爽,人逢盛世志尤坚。东隅虽已成佳话,余热还当著美篇。云卷云舒皆任意,但求康健伴诗眠。”作者虽已年近甲子,但思盛世人歌;虽有东隅佳话,仍思余热生辉。期望在云卷云舒之下,与友品茗,与诗为伴,与诗共眠,诗意仅仅反映的是饮茶吟诗么?恐怕还不是,这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艺术上是可圈可点的,诗具美韵

艺术性是诗词的肉体,是诗词质量的重要构成,如果撇开诗词的艺术质量,单纯追求诗词的思想性和教育作用,诗词同样没有生命力。犹如一个人一样,如果只具备完备的思维系统,而没有强壮的体格、渊搏的学识和优雅的仪态,同样不是完整的人生。绍祥先生在把握诗词思想教化的同时,在追求诗词的艺术完美上,也作了探讨和追求,并有明显成效。

可先从一首小令《十六字令·秋》说起:“秋,云淡天高景色幽。风霜染,红叶漫山丘。”说这是一首词么,无疑是的;说这是一幅画么,我觉得也是的。说这是麻城东山的秋景,像;说是北京西山的秋景,也行;总之是用精准的语言,写出了中华大地秋天独有的诗情画意。说到秋天,诗人们多用萧瑟来形容,故有秋风秋雨秋意浓和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说,而绍祥先生不是这样。他从萧瑟的秋风中获取灵感,把秋景写得这般美好,这般曼妙,这般多姿多彩。这就不由使我联想到陈毅元帅的那首著名的《题西山红叶》:“西山红叶好,霜摧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进而又联想到了共和国的开国太祖、诗词大家的那首《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不知道,绍祥先生在创作那首小令的时候,是否受到过伟人们的启发。我猜想再少是熟知开国太祖的那首词吧。他的另一首绝句《河边散步》,也颇具趣味:“天边日出水中霞,路上行人雾里花。两岸风光依旧在,歌声飞去却无她。”朝阳洒在水面上,泛出道道霞光,河岸两边散步的男男女女,在朝雾中若隐若现,朦胧中还不时飘来几声悦耳的歌声。是谁在漫步?是谁在放歌?是他否,是她否,还是真有花否?不得而知,给人联想并带着期待。待到晨风吹散朝雾,阳光洒满大地时,看到的是庐山真面貌,是大河两岸依旧的风光。不知歌声从哪儿飞出,不见雾里花红,几分失望,几分迷茫,几分惆怅凝聚笔端,让人忍俊不禁,浮想联篇。

三、思想性艺术性是高度统一的,诗具启迪

诗的最高境界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只有这样的诗作,才能够启迪人,教化人,并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不少精品流传至今,并为人们津津乐道,供我们学习,鉴赏,品味。我们在阅赏精品诗词时,常常感受到在与古人进行近距离的对话和交流,精神得到洗礼,境界得到升华,感受到了无穷无尽的乐趣。我想这就是文学的教育和启发作用吧。当然,要使诗词的两性统一,不是一件容易的亊情。它是广大诗词爱好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有的人奋斗不止也无法达到目的,但却又为此痴迷和努力。我观绍祥先生的诗作,觉得他在追寻这一目标上,作了可喜的探索并为之称道。如《秋游龟山》:“牯岭凌空起,神龟矫鄂东。云低犹压顶,树直且招风。干老枝尤劲,秋深叶自红。迎难攀峭壁,步步震苍穹。”《望乡》:“月朗星稀夜,魂牵梦绕时。南游怀别意,北望寄相思。一掬忧伤泪,几行眷恋诗。伊人身影远,日日盼归期。”他的这两首五律,堪为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典型佳作。《秋游龟山》是歌颂家乡的,是歌颂家乡胜景龟峰山的,他为此肯定倾注了无限的热爱和溢美之情。其思想性是勿容置疑的。与开国元勋董必武的那首颂龟峰山的五律一样,饱含着黄麻赤子对家乡山水的深情厚意和对家乡热土的深深感激。人们读诗以后,龟峰山的形象在心目中更加高大和完美起来。与此同时,由于有了情感和热爱作为依托,诗的艺术成就也更为丰满。云低犹压顶,树直且招风。干老枝尤劲,秋深叶自红。这两联遣词造句自然,形象准确,既是诗,又是画,又是照,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并且对仗工整,一气呵成,反复吟诵后,会口留余香。诗的最后是诗的高峰,反映出麻城儿女的奋斗精神,即不管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里,还是在实践中国梦的征程中,都会向着更高目标奋力攀登。

《望乡》同样值得一读。望乡思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儿女不管走到何处,不管走向七大洲还是五大洋,家乡总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这种思念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家人的思念,而要更深层次地理解为对亲人,对故土,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我们的先贤尤为如此,曾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乡思诗词,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如果我们把这两首诗比较一下,是不是感觉到异曲同工?一个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是月朗星稀夜,魂牵梦绕时。表现的都是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并且其思念都十分地强烈。“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与“伊人身影远,日日盼归期”比较起来也十分相似,一是家人团聚唯缺一,一是伊人天天盼郎归。我不敢说,绍祥先生已熟读唐诗三百首,但起码是读过许多唐诗的。《望乡》一诗的感情色彩还十分浓郁,不管是南游还是北望,每逢佳节,都向着家的方向或注目或鞠躬并流下思乡热泪,我认为这首诗艺术上最大的成功,就是全诗处处自然流露的思乡情怀。

诚然,这部诗集也有瑕疵,首先是诗风上可能是效仿白居易先生的,显得过于平实,如果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基础上,学学太白诗风,做到浪漫与现实结合,那诗集或许就更加完美了。其次是在炼字上仍需用功。但这两点瑕疵,并不影响诗集总体的成功。我觉得,这部诗集《劲草临风》的名字取得很好,劲草就必须临风,而临风的劲草,才能生长得更加茂盛。我衷心祝愿绍祥先生如临风沐雨的劲草,在今后的诗词创作过程中,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我也愿与他一起携手并肩,共同迈向诗的远方。

(作者系东坡赤壁诗社常务理事、麻城杏花诗社社长、校园诗人)

猜你喜欢
麻城思想性诗词
科幻电影评价思想性标准的多维考察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贺麻城巴水农民诗社成立
贺麻城获“千年古县”兼读凌礼潮先生《麻城不待麻秋筑城而早有城》感怀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贴心服务聚英才
麻城城市热岛效应初步研究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