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贤警匪电影中的反传统化人物

2018-12-17 09:15杨鸽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7期
关键词:警匪暴力人性

杨鸽

摘 要:九十年代中后期,受到政权交替和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香港电影业陷入低谷,身份的焦虑、何去何从的担忧也在电影人之间弥漫开来。2003年,内地和香港签署了CEPA协议,香港电影开始以合拍方式进军广阔的内地市场。在北上导演拍片蔚然成风,都市、喜剧、悬疑等类型遍地之时,林超贤却能保持自己的节奏并在警匪电影中孤注一掷,不断寻求创新与突破,力求走出自己的风格,所以自新世纪以来,以警匪片或动作片为优势的林超贤俨然在华语电影共同体的逐步建构中彰显出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关键词:警匪;人性;暴力;情感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1

在香港影坛警匪片是最重要且最受观众欢迎的电影类型之一,而香港电影界却流传着“拍警匪片一定要找林超贤”,之所以能在警匪片中占据一席之地,不得不归结于林超贤对警匪电影风格的探索以及人物的创新,在他的镜头下警察不再是《警察故事》系列中的那种屡立奇功、无所不能的人,也不再是在《古惑仔》中甘当配角、无存在感的人,而匪徒也不再是完全无恶不作、丧尽天良的人。他镜头下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坚持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内心的价值底线,同时也都有着一己私欲和人性的弱点。警匪片的警察与匪徒都不再是传统认知中的形象,而是生活中真真实实的人物。就像《野兽刑警》里黄秋生饰演的警察烂鬼东便一改往日观众心中的传统的警察形象,烂鬼东游走于黑白两道之间,一面帮助警察摆平他们搞不定的黑道,一边帮助黑道逃脱警察的追捕,是警察中的败类但又义气干云。这摆脱了以往警匪电影里对好与坏、是与非、黑与白的截然划分,不再简单地以善与恶将人物形象脸谱化。

如果北上之前的警匪片林超贤进行了反传统化的人物刻画,那么《证人》以及《线人》等影片则是他的继承与突破,承继暴力动作的同时注入了更多个人化的表达,对边缘人物的关注以及个体的生存困境成为表达的核心所在,同时他将影片中的人物置身于情与理之中或是无法摆脱的自身困境之中来对人性进行直观深入的剖析与审视。《证人》中工作上潜力无限的唐飞因在追捕逃犯的过程中误杀了高敏的大女儿,在高敏的小女儿被洪荆绑架后,唐飞决定救出小女儿的心其实是想完成自己内心救赎,同时也是一次对内心的拷问。影片中拳手出身的洪荆看似凶神恶煞、心狠手辣,实则坚守着自己内心的道德底线,在接到砍下小女孩手和杀死小女孩的命令时,他表现出了心底最后的善念与不忍,这是对“匪不再是无恶不作的匪”的最好诠释。最突破的是林超贤电影中的女人一般都是花瓶或者弱势的存在,但是在《证人》中,林超贤对于高敏的刻画却一改往日的女性形象,高敏出场时是一副非常干练的形象,一身职业套装显得干练且有威严,但当看到唐飞误杀小女儿时,女人的坚强与脆弱便完全迸发出来,一改之前对女性忽略不计式的描写,经历内心挣扎,徘徊于道德边缘,这些都使得人物内心更加真实的表现出来。

与电影《证人》相比,《线人》更是对其边缘人物关注和人性挖掘的更深层的表达,谢霆锋饰演的细鬼是警方的线人。为了还清父亲欠的高利贷和解救被债主扣押的妹妹,细鬼在警方的安排下进入犯罪集团内部,但他与大哥的女人发生了感情,一边是卧底线人,一边是黑社会大哥的女人,在人物命运即将转折之际细鬼陷入了多次的挣扎与纠结之中,最后死于乱刀之下的结局也不免觉得意料之中却深感惋惜。片中的警察李沧东一边安排自己的线人进入危险区,一边担心线人的安危和为线人争取应得的权益,经受着内心的拷问,在细鬼被砍死后,李沧东积郁在内心的情感瞬间爆发,这一人物却显得更加真实。林超贤曾说角色很纠结的那种状态是他电影一直都存在的,将角色放置于边缘地带的复合层面,从而表现出了人性的多个层次,这种个体生存的状态使得影片更加真实讨巧。

林超贤在警匪片中的人物塑造上的另一突破便是将其暴力美学与人物情感的完美融合,他曾说动作只是外壳,故事和情感远是电影的核心。在《证人》中警察唐飞与匪徒之间飙车追逐,最后唐飞活捉了新爷,但却错杀了高敏的女儿,还导致了洪荆和爱妻的车祸。枪战、追击、翻车等激烈场景下连接着人物命运和情感的转变,警察唐飞陷入极度的内疚,律师高敏面临救女和救匪的纠结,洪荆被迫成为职业杀手。在电影《线人》的结尾,谢霆锋饰演的线人细鬼和桂纶镁饰演的阿弟被太平等匪徒追杀,仓皇逃跑中来到一间教室没有退路,血肉模糊的手臂,声嘶力竭的哀嚎,有着一种残忍乖戾的氛圍,让人感到恐慌。细鬼最终被砍死在门口,画面中砍刀一次次落在他的头颈上,鲜血淋淋,身体的扭曲和颤抖,将影片的情绪达到高潮,残酷的场面一定程度上也传达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将血腥、暴力与情感进行恰到好处的融合。

“从独立执导影片至今,林超贤拍摄制作了十多部警匪电影,占个人产片量的一半,就像他那句充满雄性荷尔蒙气息的回应:“我喜欢枪、殴斗和男人间的故事。”[1]从某种意义来说,林超贤的警匪片为警匪电影提供了一个具有突破意义的路径和参考意义的范本。

注释:

[1]雷晋妍.《林超贤警匪电影研究》[J].第8页.2016。

猜你喜欢
警匪暴力人性
反性别暴力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暴力”女
人性的偏见地图
“警匪”“谍战”齐上演,督查战线谱新篇
暴力云与送子鹳
论《湄公河行动》中男性形象的塑造
功能与人性
《解救吾先生》 2015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