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00—2014年数据的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2018-12-18 12:24潘启英杨卫东
中国林业经济 2018年6期
关键词:森工第二产业龙江

潘启英,杨卫东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哈尔滨150081)

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在林业经济领域中,有关学者运用相关理论模型研究林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森林资源[1]包括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等;林业资本投入[2]包括固定资产投资[3]、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资[4]和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5]等;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包括科技进步[6]、财政科技投入[7]和科技成果转化[8]等;人力资本[9]包括在岗职工人数和专业技术人员等;政策与制度方面比如退耕还林制度[10]、林业标准化实施[11]、产权制度[12]和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政策[13]等;林业产业结构[14]方面比如三次产业产值及三次产业比例等、消费需求[15]则包括林区人均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林业市场化进程;林业产业组织;森林灾害和产业转移等。随着林区改革、经济转型的进一步深入探索,林业经济增长问题必定会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

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区失去主要经济来源,迫使林区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基于此,本文试图以影响林区经济发展的传统三要素为出发点,借助林区林业三次产业发展规律研究分析林区当前经济增长现状并探讨林区经济发展潜力和经济转型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2000—2014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作为原始数据,以不变价格调整到2 000基期价格,核算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的技术效率并对经济增长现状进行分析。

1.2 变量选择

将通过DEA模型测算的综合技术效率作为技术效率变量;直接选取森工林区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额、年末在岗职工人数作为资本投入变量和劳动力投入变量。

1.3 变量估算

1.3.1 技术效率的测算

技术效率的测算通常采用由A.Charnes,W.W.Cooper和E.Rhodes(1978)首先提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本文中,笔者采用其中基于规模效益不变的投入导向CCR模型来测算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各样本年份的相对效率,其基本模型为:

模型中Xij、Yrj代表投入、产出指标;λj代表DMU的线性组合系数,模型的最优解代表效率值,的范围为[0,1]。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就是对其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投入产出指标及其样本的选取对于最后的评价结果有很大影响。研究选取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总产值为产出指标,龙江森工林区年末在岗职工人数和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额为投入指标。鉴于采用3个投入产出指标,按照“样本规模至少为投入产出指标指数之和三倍”的要求,DMU个数应达到9个以上,因此,笔者选取15个年份(2000—2014年)作为DMU。按照(2)式测算林区技术效率,结果如表1所示。

龙江森工集团林业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15年主要呈增长趋势,尤其从2007年开始全要素生产率逐年高增长,2007年之后林区林业产业的生产加工技术出现重要的突破,技术因子在林业产业发展开始占据重要地位。

表1 龙江森工2000—2014年各变量数值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

1.4 模型选择

估算出黑龙江省森工林区1996—2014年的技术效率之后,借助总量生产函数对其进行分析。根据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将总量生产函数设为以下表达式:

表达式两边同时取对数之后,计量模型为:

其中A(t)代表所有除资本和劳动以外对总产出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即“全要素生产率”,K代表林区资本投入,L代表林区年末在岗职工人数。α代表资金的产出弹性,β代表劳动的产出弹性,μ为误差项。

2 结果与分析

2.1 描述性统计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到,龙江森工林业总产值在2013年以前逐年增加,2014年产值有所下降,其15年时间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64%;相对技术效率在2006年有所波动,但总体上逐年提高;资本投入变动幅度较大,2010年以前资本投入逐年波动增长,2011年投资金额高大1 199 354.434万元,之后逐年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2014年资本投入仅有120 082.634 3万元;龙江森工林区统计年末在岗职工人数逐年减少,15年时间减少将近95 000人。

2.2 回归结果分析

2.2.1 模型回归结果

运用stata12.0统计软件,对于(4)式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检验,并给出回归系数、标准误、t值、显著性水平(P值)、F值、R2和调整R2。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模型回归结果

从表3中可以得到R2值为0.981 8,模型总体拟合效果较好且模型整体通过F检验。自变量lnA、lnK、lnL的vif值分别为3.32、1.57和2.77,所以通过共线性检验。

从模型回归结果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在1%水平下与林区产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资本投入在1%的水平下与林区产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劳动力数量投入在10%水平下与林区产值具有显著的反向关系。从回归结果系数来看,技术因素在林业产业经济增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林区林业产业发展的突破点仍在于技术创新;资本存量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仅约为0.098 5,林业资本投入的拉动式经济增长动力逐渐减弱;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并为促进林业经济增长,反而对林区产业转型发展起到限制作用。

2.2.2 龙江森工三次产业变化分析

林业产业发展变化趋势分析是研究林区林业产业转型发展方向的基础,为此,根据年鉴数据将龙江森工林业三次产业产值及其比例关系绘制成图1和图2。

龙江森工集团林业总产值在2000—2013年间产值逐渐增长,并且在2008—2013年呈快速增长的趋势,2014年林业总产值下降。林业第一产业产值逐年缓慢增加,并且在2003年第一产业的产值就超过第二产业的产值,2009—2013年间第一产业产值相差不大。林业第二产业在2003年大幅度下降,2004—2008年林业第二产业产值逐渐缓慢增加,2009年林业第二产业产值大幅度增加,并且在2009—2013年间缓慢继续增加,2014年产值大幅度下降。林业第三产业产值在2000—2009年间几乎没有变化,2010年开始逐渐快速增加,2014年林业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相差无几。

从林业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状况分析,2000—2002年林业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最大,一产次之;2003—2008年林业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最大,二产次之;2009—2014年林业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一直保持在40%左右,而由于木材产量的减少及生态效益导向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增加,2014年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都约为30%。

结合林业产值增长变化方向及幅度和林业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可以看出,2014年林业第三产业发展趋势良好,以生态导向为主的森林旅游以及森林抗氧产业发展趋势良好,以种、养、采为主的第一产业发展平稳,而技术因子最高的林业第二产业出现产值下滑、企业衰退的现象。

3 结论与建议

龙江森工集团林业产业在2014年时出现较大的产业变动,三次产业出现不同的发展趋势,面临不同状况的困境;产业结构趋向于“经济服务化”合理导向发展,但是整体目前产业结构并不合理;林区林业产业层次较低,龙江森工集团技术效率的增加在整体上并未挽救由于产品原料短缺造成的经济收入危机,未带动林区林业产业经济的高速增长。

龙江森工集团应仍坚持技术创新,提高林业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林业局产业之间的产学研结合,促进林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以技术水平的提高打破第二产业衰退的现象趋势。同时,应注重林业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关系,构架合理化、高度化的产业结构,建议龙江森工集团应继续大力发展以森林旅游业为基础第三产业,合理控制第一产业的发展,避免森林资源的破坏。

猜你喜欢
森工第二产业龙江
龙江少年爱冰
谈工会工作与和谐森工建设
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从业人员福利分析
——基于历史变化和横向比较视角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积极打造龙江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第二产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图读龙江经济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龙江大美湿地组画——罗恒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