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散外敷热疗法配合参苓白术散内服治疗脾胃虚弱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8-12-18 10:03贾晓东
西部中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证候

贾晓东,鱼 涛

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病1科,陕西 西安 71000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疾病,腹泻型是最常见的一型,约占74.1%[1]。西医缺乏特效药物,主要以解痉止痛药、止泻药、抗抑郁药、心理疏导和饮食调节等为主,疗效均不理想[2],或症状缓解后容易反复。本研究采用温中散外敷联合特定电磁波谱 (TDP)治疗仪治疗并配合参苓白术散内服治疗脾胃虚弱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病1科住院的IBS-D患者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1~79岁,平均61.3岁;病程0.5~34年,平均23.1年;腹泻频率每天2~11次,平均每天5.4次。观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28~82岁,平均63.5岁;病程1~30年,平均 25.4年;腹泻频率每天 3~13次,平均每天5.9次。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Ⅲ诊断标准[3]:病程6个月以上,近3个月内腹痛或腹部不适反复发作,每月症状出现时间不少于3天,且排便后症状缓解,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和大便性状的改变。IBS-D还应具备:至少25%的排便为糊状粪或水样粪,且硬粪或干球粪<25%[4]。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4]制订“脾胃虚弱证”的诊断标准:主症:1)经常餐后即泻,大便时溏时泻,夹有黏液;2)食少纳差;3)食后腹胀,脘闷不舒;4)舌质淡,舌体胖有齿痕,苔白;5)脉细弱。次症:1)腹部隐痛喜按;2)腹胀肠鸣;3)神疲懒言,肢倦乏力;4)面色萎黄。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2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证3项即可确诊。

1.3 排除标准 排除:1)消化道器质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2型糖尿病、艾滋病、感染性疾病等引起的腹泻者;2)局部皮肤破损、过敏体质、有出血倾向、意识障碍患者;3)孕妇及哺乳期、妊娠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包括饮食调摄、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上,煎服参苓白术散,2次/d,疗程14天。药物组成:党参15~20 g,茯苓 12~15 g,炒白术 15 g,炒山药 15~20 g,炒薏苡仁 15~20 g,砂仁(后下)6~9 g,莲子肉 10~12 g,白扁豆 8~10 g,桔梗 6 g,炙甘草 6 g。久泻不止加升麻6 g、黄芪20~60 g;湿重加苍术9 g、泽泻10 g;阳虚加肉桂9 g、干姜10 g;肝郁气滞加醋柴胡9 g、佛手10 g;失眠将茯苓换为茯神,加酸枣仁15~30 g。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温中散(药物组成:附子、肉桂、炮姜、吴茱萸、香附、艾叶各等份,由我院制剂中心制成粉末,独立小包装封存)外敷联合TDP外治。具体方法:用电子秤称取温中散25 g,倒入治疗碗,用50 mL注射器量取40 mL 60℃温开水加入碗中,均匀搅拌成面团状;将纱布块平铺于木板上,将面团状药在纱布上压成15 cm×15 cm×0.3 cm的饼状。TDP治疗仪接通电源,预热5分钟,并将药饼烘烤1~2分钟以温热为度,遂将药饼置于脐上,覆盖神阙、双天枢、关元、气海等穴位,以15~25 cm灯距对准药饼照射30分钟,1次/d,共14天。

1.4.3 注意事项 1)中药外用过敏者禁用;2)操作前排尿;3)患者取平卧位;4)操作中询问TDP照射热度是否适宜,调整灯头与药饼距离,避免无感觉及过烫,并观察患者反应;5)嘱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1.5 观察指标 参照《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5],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腹胀,次要症状包括食少纳差、神疲乏力和舌脉变化,治疗2周后进行分级和记分。症状体征分级为无:无此症状;轻度:症状轻微,偶有发作;中度:症状较明显,常有发作;重度:症状明显,有时难以忍受。主症分别记0、2、4、6分,次症分别记 0、1、2、3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天)及半年后随访并记录证候积分。

证候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5]中的证候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但<95%;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但<7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证候积分 2组治疗前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半年后随访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症状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s) 分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s) 分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4天 治疗后半年观察组 45 12.33±3.57 4.01±2.73*# 5.78±2.92*#对照组 45 12.47±3.39 5.77±3.51* 8.21±3.58*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疗程结束2组有效率均有降低,对照组有效率降低程度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5);观察组痊愈患者22例中3人复发,复发率13.6%,对照组痊愈患者12例中6人复发,复发率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注:*表示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全球IBS总患病率在5%~25%之间,西方国家为8%~23%,亚洲国家为 5%~10%左右[6]。其中,IBS-D最常见。此病发病机制复杂,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感染和免疫及肠黏膜屏障异常、脑肠轴失调、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7]。本病经过症状特点分析,结合生化、肿瘤标志物、粪便培养、肠镜及病理等检查后不难做出诊断。

目前西医尚无理想治疗方法,主要运用平滑肌松弛剂、膨化剂、止泻剂等为主要治疗手段,同时应用一些抗焦虑、抑郁的药物控制症状[8]。中医治疗该病具有明显优势。经临床辨证,本病以脾胃虚弱证多见,正如《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云:“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参苓白术散是治疗脾胃虚弱型腹泻的代表方剂,方中党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遵四君子汤之旨健脾益气以固本,培补后天;配炒山药、莲子肉平补脾胃之气;白扁豆、炒薏苡仁甘淡化湿止泻;砂仁醒脾和胃,温气化滞;桔梗载药上行,以助脾胃升清之功。常用的外治法有针刺、艾灸、穴位贴敷、耳穴治疗、中药灌肠等[9-13]。本研究加用外敷温中散联合TDP治疗仪辅助治疗本病,效果显著。温中散由6味辛热、辛温药物组成,具有温健脾阳,温中止泻、行气止痛之功。另外,TDP治疗仪的核心部件TDP治疗板是特别选定的30多种元素作为涂层制成,具有广泛综合的生物效应,具有提高机体内各种酶活性、促进机体对各种缺乏元素的吸收及修复和疏通微循环通道的作用[14]。中药外敷所覆盖范围不仅包括中脘、神阙、天枢、关元、气海等,亦可兼顾脾、胃、小肠、大肠等脏腑,作用直接,中药外敷时加用TDP治疗,通过电磁波磁能、热能的作用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增加药物穿透性,使药效直达病所[15]。

临床研究显示,在口服参苓白术散汤剂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热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本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适合临床推广。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前询问过敏史,治疗中观察并询问患者耐受情况,老年人需有人陪护。另外,极个别患者在本法治疗后2~3天出现皮肤发红发痒等迟发型过敏反应,及时停用,必要时口服抗过敏药物。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散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基于“碳源”研究参苓白术散中药多糖对二株肠道拟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