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的护理及预防

2018-12-18 10:04
西部中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障碍性骨髓贫血

高 静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广东 广州 510405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血液系统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因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导致机体贫血、抗感染能力降低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多为慢性起病[1]。通过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确诊,以骨髓造血功能降低为主要表现[2],重者多急性发病[3],如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则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危及生命[4]。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的诱因多样,大多与造血干细胞减少及功能障碍有关[5]。故此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多合并各种不良情绪,而影响临床治疗依从性[6],甚至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7-8]。本研究主要介绍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的相关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感染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36例,女 14 例;年龄 18~60 岁,平均(43.3±2.9)岁;病程1月至5年,平均(1.6±0.2)年。对照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 18~60岁,平均(43.1±2.8)岁;病程 1月至 5年,平均(1.5±0.2)年,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经骨髓涂片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严重程度按照《2016年英国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治指南》[8]确定。

1.3 排除标准 排除:1)既往合并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严重心肺疾病者;2)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者。

1.4 护理方法

1.4.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热情、主动的服务使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并为患者详细讲授住院环境,消除患者陌生感,提高归属感。另外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护理人员根据自身专业知识进行详细解答,并将本院住院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变化情况。针对以往确诊患者,尤其是重症合并感染者,更应注重患者心理变化,以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促使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感,提高治疗依从性。另外针对住院期间患者运动量及活动耐力的锻炼,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贫血程度进行个体化指导,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针对性护理,如对患者活动耐力降低进行解释说明,并注意观察,告知活动的同时适当休息,输血治疗期间应对患者给予相关护理干预及药物治疗,从而提高患者运动耐受能力,改善患者缺氧状况,对病情较为严重者建议卧床休息。合并感染以及骨髓造血功能减退而引起的免疫功能降低者应作为医院内感染高危人群适当加强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每日使用消毒液对住院环境周围物品及地面进行擦拭与消毒,定时开窗通气通风,降低空气中细菌量,并严格限制探视时间与探视人员数量,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掌握及实施手卫生相关措施,有效阻碍细菌滋生与传播媒介,降低感染发生率。

1.4.2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主要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并遵医嘱进行临床护理。

1.5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感染发生部位分布特点、感染控制时间、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1.5.1 治疗依从性 治疗依从性分为0~Ⅲ级共4个等级,0级:患者可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进行相关治疗;Ⅰ级:患者需在医务人员或(及)其家属监督下完成相关治疗;Ⅱ级:患者需在医务人员或(及)其家属多次督促与监督下甚至需行强制性措施后方可被动接受治疗;Ⅲ级:患者完全拒绝进行任何治疗。

总依从性(%)=(0级+Ⅰ级+Ⅱ级)/总例数×100%

1.5.2 护理满意度 患者出院时对患者本人或其陪护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所用问卷由护士长统一制作并由护士长于床旁进行统一评分,评价内容包括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分为满意与不满意。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发生部位分布特点及感染率 2组患者感染以呼吸系统最常见,其次为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皮肤软组织感染及其他部位(如颅内感染,关节腔内感染等)少见,见表1。

表1 2组患者感染发生部位分布特点

2.2 感染控制时间 感染控制时间观察组为(5.1±0.3)天,对照组为(8.5±0.6)天,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28,P=0.000)。

2.3 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主要是骨髓造血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全血细胞再生能力降低[9-11]。研究称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遗传、免疫、病毒感染以及放射性损伤、化学毒物影响等有关[12],部分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发生严重感染的几率显著增加[13-14],在治疗过程中有效护理干预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快于对照组(t=65.928,P=0.000),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针对性护理能促进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感染的控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15],且针对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护理人员根据自身专业知识进行详细解答,提高患者对本病的了解[16],更好地预防感染发生,另外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及自身耐受能力进行功能锻炼,并定期对患者住院环境进行消毒处理[17],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注重落实手卫生[18],以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猜你喜欢
障碍性骨髓贫血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赞美骨髓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男人贫血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