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钙、D-二聚体及血凝指标水平与脑出血病情的相关性研究

2018-12-18 07:31陶建坤朱少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23期
关键词:小量凝血酶原血凝

殷 俊, 陶建坤, 朱少峰, 赵 炎, 徐 惠,张 璐, 陈 磊

(江苏省泰兴市中医院, 江苏 泰兴, 225400)

脑出血具有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等特点。相关研究[1]指出,血清钙和D-二聚体及血凝变化与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变化存在相关性。本研究对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300例脑出血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等检查证实,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相关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1]。纳入标准: ① 年龄46~76岁; ② 符合脑出血临床诊断标准; ③ 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既往有脑血管疾病且遗留严重后遗症; ② 智力低下,意识及精神障碍,患者或家属无法沟通配合者; ③ 有严重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者; ④ 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根据出血量将其分为大量出血组(出血量≥30 mL)和小量出血组(出血量<30 mL), 每组150例。大量出血组男83例,女67例; 年龄46~75岁,平均(62.30±3.60)岁; 出血部位为基底节80例,脑叶39例,丘脑25例,破入脑室6例。小量出血组男81例,女69例; 年龄46~76岁,平均(62.70±3.50)岁; 出血部位为基底节82例,脑叶38例,丘脑24例,破入脑室6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于清晨抽取空腹肘前静脉血3~5 mL, 无溶血、脂血、黄疸,置于3.8%枸缘酸钠抗凝管内,混匀, 56 ℃水溶15 min, 2 000转/min离心10 min以分离血清,置于-20 ℃下保存待测, 2 h内提取血浆进行测定。血清钙检测采用雅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清钙正常水平为2.25~2.75 mmol/L[2]。D-二聚体检测采用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德国西门子诊断试剂盒,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检测,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严格进行,检测值>0.5 mg/L为阳性,检测值≤0.5 mg/L为阴性[3]。

血凝检测指标采用挪威生产的单通道血凝仪进行检测,其中凝血酶原时间>对照值3 s视为异常,凝血酶时间>对照值3 s视为异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照值10 s视为异常。血小板计数<100×109/L视为异常,纤维蛋白原正常值为2~4 g/L, 应用比浊法进行检测[4]。

2 结 果

大量出血组患者的血清钙水平为(1.89±0.15) mmol/L, 低于小量出血组的(2.21±0.13) mmol/L; 大量出血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为(0.90±0.20) mg/L, 高于小量出血组的(0.73±0.16) mg/L, 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出血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长于小量出血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小量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血凝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3 讨 论

脑细胞缺血坏死时,细胞能量代谢将出现异常,相关酶活性下降,钙离子通路开放,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内钙离子超载,血清钙离子则减少。本研究结果显示,大量出血组患者的血清钙水平低于小量出血组,提示血清钙水平越低,脑出血量可能越大。分析原因主要为: 钙是细胞中重要的第二信使,钙内流会使脑细胞胞质中的钙浓度升高,进一步使蛋白酶、磷脂酶、磷酸二酯酶等受钙调节的酶被激活,进而造成神经细胞功能紊乱,导致结构损伤加重[5]。

脑出血时,血液中会出现大量的交联纤维蛋白,受纤溶酶水解后产生特异的降解产物D-二聚体,纤维酶的活性越高,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越高[6]。本研究结果显示,大量出血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小量出血组,提示D-二聚体水平越高,脑出血量可能越大。颅内出血后,机体D-二聚体水平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因此血清D-二聚体可作为诊脑出血的指标之一[7-8]。D-二聚体的特异性较强,且灵敏度高,检测快速、准确、成本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9]。

血清纤维蛋白原具有凝血功能,可参与机体内凝血的全过程,会促进血栓形成,因此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诱发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则越大[10]。本研究结果显示,大量出血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大于小量出血组,且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小量出血组,提示血凝指标的变化可提示脑出血病情的变化。脑出血患者血小板降低的原因主要在于急性期血小板活化参与止血,因此血小板会出现消耗性减少,血小板功能一旦下降,则局部止血效果降低,因此会影响疾病转归[10]。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延长,提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以及凝血酶原的障碍,分析原因为脑出血后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机体大量消耗凝血相关物质,导致凝血功能进一步下降,且下降程度与脑出血的严重程度相关,所以时间的延长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出血的严重程度,会增加二次脑出血的危险,可作为预后不佳的提示指标[11-12]。

综上所述,血清钙降低和D-二聚体升高及各种血凝酶的变化对脑出血病情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D-二聚体临床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小量凝血酶原血凝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评价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检验价值
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在妊娠肝病患者检测中的意义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