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

2018-12-18 01:30郭晏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8期
关键词:刨子木工徒弟

郭晏刚

摘 要 语文能力是伴随学生终身的能力,是不断获取各种知识的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就必须以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实行教与学的研究。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中,传统方法授之以鱼,素质教育授之以渔。授之以鱼在短期内就可见效,一节课有一节课的收获,鱼,只要张开口袋就可获得。授之以渔,要多花时间,一节课也许只是与鱼擦身而过,十节课也不见得能捉住多少鱼?但一旦掌握了捕鱼技术,那就凡出海必满载而归。这才是教师希望见到的景象。有位语文经常去木工房看木工师傅怎样教徒弟。了解学艺界的教与学与教学有无相似之处。有那师傅的徒弟有了初步的操作后,就对他说,你能操作刨子了,你自己依照原样制作一个刨子吧。他于是花一天时间自制了个刨子。给师傅看能否合格,师傅不给答案,让他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徒弟操作起来,很费力还效率不高。这时师傅对它说有什么问题。徒弟说,木质轻了,手要用很大的力接住这不办法。“对了,找到一处问题了。要用青杠木质,既重又耐磨。还有问题吗?刨刀的角度太陡推不动,而且要跳刀,角度太平缓,不爬木(接触木料不紧)效果很差。”好的,又找著一个问题了。这两个关键都被找着了,改进吧。于是徒弟又花了一天对间重制了一把刨子,不足通通克服了。合格了,单就这一点,师傅授之以渔了,无论徒弟以后走南闯北,做什么家具都会去根据实际情况去制造出各种性能的刨子。提高工作效率,这位语文教师在观察木工师傅教徒弟中,不但懂得了一点木工理论,还悟出语文教学之道。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这就是为什么素质教育理论要把教师从“教师中心”的角色上解放出来,担起导的重担。导比教更需要水平。新课标强调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如果学生兴趣十足,注意力集中,动手动脑积极,必定思维活跃,学习劲头十足,教师将少费力。相反,学生神情呆滞,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前者教师一定用了素质教育的方法,激发兴趣的方法,启发诱导的方法。后者必定是应试教育的方法,满堂灌、注入式的方法。关注情感态度,首先就要激发学习兴趣,对于语文,有的学生认为,识字、解词、阅读、理解、写作文,不过如此而已。有的学生却认为语文看似简单,实则深奥无比,我对他们二人说,你们合起来才对,一个从战略上藐视语文,一个从战术重视语文。这句话使第一人丢掉了浮燥,重视语文了。第二人也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为了消除学生对语文的畏难情绪,我讲了两年事。(1)有一个女孩自幼患病成了聋子。但她凭着顽强的毅力,不但能看懂文字,而且能根据教师的口型学会了口语表达,而且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虽然他自己也听不见,他知道自己这么发音就是书上文字的意思,别人与他对话,他也是根据别人说话的口型理解意思的。她还不仅是这点绝技,他现在是大学快毕业了,还考上了研究生。真是奇人奇事啊!(2)有一个孩子,自幼双目失明,他进了盲人学校,从盲文中学会了汉语,口头表达,书面表达,都行成了特殊军人,成了诗人。出版了诗集,现在是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到主席,这也是奇人奇事啊!这两件事对学生感触很大,自己五官正常,耳不聋,眼不瞎。面对以上二人,学不好语文,应知惭愧。特别是那些对学习语文有畏难情绪的人,从此打起了精神,知难而进了。

课堂提问艺术。实行启发的教学,就涉及到课堂提问,课堂提问常见有如下情况:一种是为了活跃气氛的提问。这类提问没有经过精心设计。不但不能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还造成学生信口开河。一种是问题太笼统,无法回答。三是超教学目标,难度太大,学生如入迷宫,激发不起积极性。所以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问题。例如教散文,让学生先默读课文后回答问题:(1)读完课文后找出表现的中心和所选的事例。这个问题非常明确,但学生却要认真分析才能归纳出中心。找出那些事例也不难,但也需要一件件地用精练的语言概述出来。当这两个问题都得到落实后,再让学生思考,本文怎样做到形散而形不散的。即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和组织材料的。这个提问也是指向明确,思维就不会无从下手。当学生思考发现理解不了的问题再把这些问题集中起来进行再启发,让学生讨论,在不断的启发探讨中弄懂知识。这个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学习能力由此而培养起来。

(2)作文教学也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也要以启发引导的方法进行。传统的教法是出一个题目,由教师主讲,一讲到底。学生不动脑筋地接受老师的讲授,然后按照老师讲的去写。写的作文自然千篇一律,无个性可言。而要培养能力出一个题目,一字不讲,让学生自己写去。比如出一个适合写散文的题目,由于在散文学习时,对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已有了掌握。一字不讲,就是要让学生把课文知识与写作内容联系起来,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样学生自然会去复习散文知识,从确立中心到选择材料,到组织材料,再到怎样紧扣中的表现方法,等等。当写作文时,遇到了问题,让学生大胆地写了再说。就象前面提到的那位木工师傅对徒弟的指导一样。写出的作文也不必精批细致。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与课文比较,看学生能悟出什么来?能找出不足的地方,就有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再作修改,又要深入思考,这样始终体现着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精神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任顺元.素质教育论[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刨子木工徒弟
收了一个小徒弟
基于特征参数化的木工CAD/CAM系统
木工课——《野孩子乐队》
Mark Twain
没白费功夫
一个师傅,三个徒弟
纪宇:木工让我寻找到自己
数控木工轮廓铣床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