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马河洪水特性分析

2018-12-18 18:18王明哲,刘正保
吉林农业 2018年24期
关键词:拒马河

王明哲,刘正保

摘要:2012年发生在拒马河上的“12.7”洪水,发现许多测验河段水文要素发生异常,即相同水位下的流量同历史上著名的“63.8”洪水和“96.8”洪水流量、流速相差较多,对河床冲刷深度也有较大差别,为水文预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以拒马河紫荆关水文站实测水文资料为例,对拒马河洪水要素变化原因进行分析,为防洪抗旱、水利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拒马河;洪水特性;紫荆关

中图分类号: TV1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24.039

1 拒马河概况

拒马河发源于河北省来源境内,属于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一个支流,经过涞源县、易县、北京市、涞水县、涿县、高碑店市、容城县、雄县、安新县等进入白洋淀,由源头到雄县境内的新盖房水文站以上集水面积为1万km2,主河道长330km。详见图1 ,拒马河流域图。

紫荆关位于拒马河中上游,在河北省易县紫荆关镇紫荆关村北,东经115°10′,北纬39°26′,距离河源头81.5km,河道纵坡5.5‰, 河床由砂卵石、粗砂、壤土组成。

1958年1月1日断面上迁200m,即现在测验断面,河段顺直长约700m,基本水尺断面下游300m位置有公路桥一座,桥墩程圆柱形,基本水尺断面上游1000m有漫水桥一座、1500m有拦水坝一座。

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012年紫荆关“12.7”洪水是继196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达到2110m3/s,相应水位522.11m,与历史上著名的“63.8”洪水比较,在过水断面未发生明显的冲淤变化情况,“12.7”洪峰流量比1963年同级水位下流量的3540m3/s偏小1430m3/s(40%),比“63.8”洪水在522.11m水位下的流速6.31 m/s偏小15%,为水文预报带来了难度。为摸清流量偏小及断面未发生冲淤变化的原因,对紫荆关下游河道过水断面进行了勘察测量,找出“12.7”洪水比“63.8”洪水同级水位下流量偏小原因,为水文预报、工程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3 资料的选取

1996年“96.8”洪水、2012年“12.7”洪水、1963年“63.8”洪水在相关水位、流量、流速、洪水前后断面变化资料。

勘察测量紫荆关下游10km范围内人们在河道活动情况,一是河道施工情况,二是在河道搭建永久建筑情况,并对河道现有过水面积及由于工程占用河道面积进行测量。

4 资料分析与计算

4.1 测验断面在“12.7”“96.8”“63.8”洪水前后冲淤变化

紫荆关2012年“12.7”洪水中,河道实测最大流量2110m3/s,最大流速5.37m/s,对应水位522.11m,但是过水断面在“12.7”洪水中没有明显冲淤变化,洪水过后断面形状保持完好,甚至河床草皮还保持完好,清晰可见,在紫荆关站历史上少见。详见图2:紫荆关站2012年基本断面在“12.7”洪水前后断面图,但是1996年的“96.8”洪水中,最大流量849m3/s,最大流速4.81m/s,无论流量还是流速均比“12.7”洪水小,却在洪水过程中过水断面出现了冲淤变化,最大冲刷深度达到1.77m。断面冲刷变化详见图3:紫荆关站1996年基本断面在“96.8”洪水前后断面图。冲毁数据详见表1“12.7”与“96.8”“63.8”洪水紫荆关基本断面冲毁数据表及表2:紫荆关站不同年份洪水对河道测验断面最大冲刷深度对照表。

1963年“63.8”洪水,未见到原始资料,故未做断面详细分析。

附注: “63.8”最大冲刷深度来自1963年大清河水系水文年鉴记载

4.2 资料统一性

“63.8”“96.8”“12.7”三次洪水均是在基本水尺断面上游1000m位置有漫水桥和下游300m位置有公路桥作用下的同一个断面实施测验,资料具有测验环境的统一性。

4.3 流量资料分析

“12.7”洪水与“63.8”洪水、“96.8”洪水在相同水位和相同流量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详见表3):

2012年“12.7”洪水实测最大流量2110m3/s,相应流量下实测最大流速5.37m/s,相应水位522.11m,与1963年的“63.8”洪水相比,对应水位在522.11m时,相应流量为3540m3/s,相应最大流速为6.31m/s,“12.7”洪水从流量到流速比“63.8”分别小40%和15%。

1996年“96.8”洪水实测最大流量为849m3/s,最大流速4.81m/s,相应水位519.16m,以“96.8”水位做基数同“12.7”洪水比较,在相同水位519.16m时,“12.7”洪水流量、流速分别为470m3/s、2.20 m/s,比“96.8”洪水流量、流速分别小45%和54%。

2012年的“12.7”洪水比1996年的“96.8”洪水及1963年的“63.8”洪水在相同水位下流量偏小40%左右,流速偏小15%~50%左右。

5 流量偏小原因分析

施工单位将河道当成了砂石料场,随意堆砌,占用河道过水空间,对水流来起到阻挡作用,如张石高速公路在修建期间,在紫荆关测验断面下游1km位置有大量砂石料堆砌,还有下游3km位置也有小型石料厂,无序采砂,随意堆砌。

在紫荆关下游9km高庄村,东经115°13′,北纬39°26′,1997年为旺隆水库引水修建的橡胶坝,橡胶坝未充水期间,坝高1.0m左右,经过测量减小过水面积89m2,占2012年“12.7”洪水期间最大过水面积的14%。在紫荆关下游10km孔各庄村,东经115°13′,北纬39°27′,有一永久性砂石料场,经过测量减小过水面积206m2,占2012年“12.7”洪水期间最大过水面积的27%,详见表4高庄及孔各庄断面阻水面积表。

在紫荆关基本水尺断面下游9km高庄村为旺隆水库引水需要,建有拦河坝一座,坝高1m左右,相应也等于抬高了下游河底高程,从而减小了河床纵比降。

由由曼宁公式:

■计算河段平均流速;

式中 v-河段平均流速(m/s);

n-糙率系数;

R-过水断面水力半径(m);

I-水面比降。

可知,比降减小,流速也随之减小,所以造成流量减小。

沿河筑坝、围河修建建设用地、随意堆砌砂石料,另外沿河修建停车场等人为活动也是造成紫荆关2012年“12.7”洪水流量与“63.8”洪水和“96.8”洪水在同级水位下流量、流速偏小的原因。

6 结语

通过对紫荆关水位流量分析,在“12.7”洪水中实测最大流量2110m3/s,相应流量下实测最大流速5.37m/s,相应水位522.11m,与1963年的“63.8”洪水相比,對应水位在522.11m时,相应流量为3540m3/s,相应最大流速为6.31m/s,“12.7”洪水从流量到流速比“63.8”分别小40%和15%。

1996年“96.8”洪水实测最大流量为849m3/s,最大流速4.81m/s,相应水位519.16m,以“96.8”水位做基数同“12.7”洪水比较,在相同水位519.16m时,“12.7”洪水流量、流速分别为470m3/s、2.20m/s,比“96.8”洪水流量、流速分别小45%和54%。

流量偏小是由于在紫荆关下游河道中建有永久性的石料厂、拦河筑坝等人类活动,占据河道过水断面面积的近1/3,同时人类活动改变了河床纵比降,也能减小流速,进一步影响到流量大小。总之,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拒马河在同级水位下流量有偏小的趋势。

作者简介:王明哲,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文测验及河道水文规律;刘正保,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文测验及河道水文规律。

猜你喜欢
拒马河
拒马河生态保护目标的识别和确定
拒马河上划竹筏(二章)
拒马河上划竹筏(二章)
拒马河之上(二首)
北京拒马河流域大石窝段文物遗址调查与保护研究
野三坡纪事
北拒马河生态涵养与对策
写不尽的拒马河
北方桂林拒马河
大清河系“7·21”洪水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