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边境地区农业创业企业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模式探索

2018-12-18 01:30和灿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融合模式精准扶贫

和灿霞

摘 要 我国西部农村贫困人口在全国贫困人口中占有绝大比例,因此西部边境地区成为了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而关于西部边疆地区农业创业企业与精准扶贫融合模式的研究较为少见。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华侨庄园的精准扶贫模式为西部边疆地区的扶贫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农业创业企业 精准扶贫 融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提出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让扶贫工作更精确、更准确的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并提出精准扶贫的“五个一批”。西部边境地区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等因素,导致西部边境地区成为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西部边境地区农村的扶贫工作成为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农业门槛低,西部边境地区的贫困户不会因缺乏专业知识而无法从事农业。因此,西部边境地区的创业企业快速发展是助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创业企业主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才能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因而,本文通过研究云南省农业创业企业的精准扶贫融合模式,来探讨以下六个问题:(1)农业创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条件是什么?(2)精准识别是如何实施的?(3)农业创业企业如何进行精准帮扶?(4)农业创业企业如何进行精准管理?(5)是否建立对农业创业企业的监督制度?若有,是如何实施监督制度的?(6)是否建立对贫困户的考核制度?若有,农业创业企业是如何精准考核贫困户?

2文献回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把发展农村产业和拓展农村产业链当作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而很多农村贫困地区通过改变该地区的生产经营方式来开展农村扶贫工作。通过总结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模式的文献可以得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与精准扶贫的融合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模式:(1)“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龙头企业带动模式;(2)发展乡特色旅游业的旅游扶贫模式;(3)出售当地特色农产品的“互联网+农业”模式。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很多学者对贫困地区的龙头企业带动精准扶贫模式进行了研究,而对西部边境地区龙头企业带动精准扶贫模式的深入研究较少,关于西部边境地区农业创业企业带动精准扶贫模式的研究则更为匮乏。

3研究设计

本文主要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一家典型的西部边境地区农业创业企业(宾川县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研究對象,对该农业创业企业与精准扶贫的融合模式进行分析。选择华侨庄园的理由是:(1)该企业为西部边疆地区农业创业企业;(2)企业在主攻的农作物种植方面,有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丰富的种植经验;(3)该企业创新了企业与精准扶贫的融合模式,并获得政府和贫困户的一致好评。华侨庄园在第二届中国新常态经济发展高层论坛暨2016“发展中国年度人物”盛典中荣获“2016中国精准扶贫贡献奖”,同时该企业所在的县市在2016年完成了贫困“摘帽”工作。因此,该农业创业企业与精准扶贫的融合模式可以为西部边疆地区的扶贫工作提供借鉴。

4案例分析

华侨庄园是集种植、科研、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公司立足于宾川葡萄、柑橘等产业,结合宾川鸡足山旅游资源优势,融合宾川侨乡特色人文历史及风土人情,发挥宾川葡萄产业优势,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旅游、科普为一体,打造现代旅游观光农业庄园。华侨庄园自成立之时就以推动宾川葡萄产业发展、带领农民致富为己任。

在全国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华侨庄园将公司发展和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当地实际和农户需求,开展免费教育培训,以智力扶贫;联合银行调动资金支持农户发展,以金融扶贫;培育打造葡萄产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以产业扶贫;引进、研发、推广先进种植技术,以科技扶贫;接收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增收渠道;“五位一体”开展精准扶贫,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出路的困难,全方位、持续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华侨庄园采用的具体融合模式如下:

(1)“政府+学校+农业创业企业”的融合模式:2016年1月,宾川县人民政府、云南开放大学和华侨庄园开展“政、校、企”合作,在华侨庄园成立宾川县终身教育学习中心,农民通过不少于两年半的学习,在完成学分后取得国民教育专科毕业证。为了加强扶贫力度,首期招收学员全免费,费用由云南开放大学和华侨庄园承担。2016年,宾川县终身教育服务中心已招收532名农民大学生。

(2)“互联网+农业”的融合模式:华侨庄园努力探索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开展互联网及信息化建设,发展“互联网+农业”,先后引进了无土栽培、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潮汐式育苗等先进技术;华侨庄园邀请国内外葡萄专家成立了王世平、张才喜专家工作站,建设了4000平米的实验温室,专门用于实验研究;本公司还与美国瑞莱肥料公司、泰谷生物公司合作,共同开展水肥一体化研究,病虫害防治、土壤保护与改良、优良品种选育、农业观光旅游等研究。与此同时,公司还承担了宾川县2014年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项目建设工作,通过宾川县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华侨庄园与云南省绿色发展研究会通过组织葡萄种植农民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服务活动,积极推广葡萄栽培实用新技术,使最新的葡萄栽培技术传递到贫困农民手中,提升贫困农户葡萄种植水平,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2015年,华侨庄园开展免费教育培训100余场,培训10196人次。2016年前5个月,累计培训3281人次。

(3)“农业创业企业+基地+农户+银行”的融合模式:华侨庄园与富滇银行宾川支行启动战略合作,争取到富滇银行2亿元“金果贷”授信,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资金支持。该模式的核心是“基地”,华侨庄园出技术,按标准建基地,并负责对基地全程管理;农户出土地建基地,出劳动力,按要求在基地上生产;银行提供金融支持建基地。每亩基地建设投资约20000元,生产成本5000元,由华侨庄园担保,农民贷款,银行支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发展缺资金,银行有钱不敢贷的困境。

(4)“党支部+合作社+农业创业企业+基地+贫困户”与“国家葡萄产业体系”的“5+1”融合模式:华侨庄园在大营镇萂村建设滇西扶贫示范基地,该项目是由村党支部牵头来组建项目管理主体“合作社”推动项目土地流转及前期准备工作,所有农户的土地面积都由农户、村主任、公司工作人员,一同到田间测量,最后由农户自己签字确定面积,如有疑问可重新测量,华侨庄园向贫困户支付土地流转费用(1500元/亩,一付5年),同时华侨庄园运用先进的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建设标准温室,引进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公司还需负责对接市场销售产品;宾川县天子农业专业合作社隶属萂村党总支,合作社成员由部分村组干部和1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组成,贫困户通过办理扶贫贷款(华侨庄园与宾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合作,并在宾川县委县政府指导下,为贫困户争取到了5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合作社并参与分红,基地分红采取一年一分的方式,让每户贫困户每年收益不低于2万元,还款来源则每年的分红中逐年扣除;葡萄种植示范基地的日常生产管理由合作社成员负责,同时组织贫困户参与劳作并接受技术培训,有劳动力的参加劳作并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报酬按月结算,无劳动力的保障最低收益(整体收益中将提取20%用于无劳动力的贫困户保障托底)。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每户分配100株葡萄认养管理,采收后给予50%的纯利分红,参照预期收成考核,管理较好的增加葡萄株数给其管理,管理绩效较差的减少葡萄株数,实在管理不了的取消管理资格,每年考核一次。该项目投资1500万元,新建200多亩标准温室,运用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每亩种植42棵“阳光玫瑰”葡萄,葡萄架下种植特色蔬菜和中药材,实现立体种植,充分利用土地。同时,根据贫困村的当地民族特色,华侨庄园还打造了农业观光旅游和乡村旅游等。2016年,华侨庄园与宾川县萂村134户、金牛镇200户、拉乌乡2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合,将这400户贫困户每户5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整合,解决了边远山区发展产业难与企业发展缺资金的两大难题。

(5)助农增收的融合模式:华侨庄园根据公司用工特点,除固定使用长期职工外,公司还在农忙时节雇佣大量短期工人,让不能长期外出的贫困户打短工增收致富。一期接收县委县政府协调转移的60多人次到公司务工,管吃管住每天工資不低于100元。按照人均年收入3200元的标准,贫困农户只需到公司上班一个月就可以实现脱贫最低标准。

5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5.1研究结论

华侨庄园主要是以“党支部+合作社+农业创业企业+基地+贫困户”与“国家葡萄产业体系”的“5+1”融合模式为主,同时结合“政府+学校+农业创业企业”融合模式、“互联网+农业”融合模式、“农业创业企业+基地+农户+银行”融合模式和助农增收融合模式这四种模式作为辅助。

虽然华侨庄园已经创新了很多农业创业企业与精准扶贫的融合模式,而在所有的融合模式中,都没有建立对企业和合作社的监督机制,可能会因为缺乏对企业、合作社的监督使企业或合作社滥用合作社的资源,从而影响合作社的长期发展,进而损害贫困户的利益。同时,对贫困户的识别,缺乏贫困户的参与度,无法做到“扶真贫”。

5.2对策建议

5.2.1构建对企业、合作社的监督制度

企业和合作社是融合模式的中坚力量,是融合模式是否能成功运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建立一种监督制度来监督企业和合作社是十分必要的。建议可以通过从合作社成员、企业和贫困户中按照一定比例挑选出一部分人员组成一个督察组,然后对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户的各自的职责、权利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定期公示来督促融合模式中各参与方的工作,更好地促使该种融合模式长远发展下去。

5.2.2提高精准识别过程的精准度

在精准识别过程中,除了提高贫困户的参与度以外,合作社和企业有必要建立定量的精准识别标准,让精准扶贫有效地帮扶到真正贫困的农户,这样也才是企业真正地参与了精准扶贫工作。

除此之外,政府可以通过给农业创业企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农业企业主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或者为各农业创业企业主提供交流平台,将典型农业企业与精准扶贫的成功融合模式进行交流,为刚与精准扶贫进行融合的农业企业提供参考;社会各层力量则可以通过与政府、农业企业进行合作,为企业和贫困户提供一些优惠政策或扶持,间接地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06):78- 81.

[2] 朱云,吴春锋,黄斌琼.精准扶贫方式方法研究[J].老区建设,2014(15):41- 44.

[3] 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147-150.

[4] 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157- 163.

[5] 丁永朋.大竹县农业产业巧做加法,助推精准脱贫[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6(32):26- 27.

[6] 贾文龙.“到村到户”精准扶贫模式实践及其启示探究——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12):1701- 1705.

[7] 张能秋.贵州岑巩发展小微企业助力大扶贫[N].中华工商时报,2016-06-07(007).

猜你喜欢
融合模式精准扶贫
红色文化教育与高校党建工作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