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蒙古国军队的神秘面纱

2018-12-19 06:14海镜
新传奇 2018年40期
关键词:蒙古国维和国防

拥有2万人的武装力量、全世界最“袖珍”的海军

最近,在俄罗斯举行的“东方-2018”战略演习备受关注。除了中俄两军,蒙古国军队也参加了这场演习。与美俄等传统军事强国的军队相比,蒙军在国际舞台上显得十分低调,亮相有限。这使蒙军披上了几分神秘色彩……

蒙古国武装力量规模不大,目前总人数约2万人。图为蒙古国军队

积极推进体制变革

冷战期间,蒙古国的防务由苏联驻军承担,蒙军则仅充当苏军旗下的一个战役兵团。1993年底驻蒙俄军全部撤离,蒙古国迎来“自主国防”时代。1994年,蒙古国明确提出“立足本国、自主防卫”的国防新战略。

决策体制方面,蒙军全面向西方国家看齐。蒙古国设立了负责制定和实施国防政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由总统任主席,议长和总理任委员,国防部长、司法内务部长、总参谋长、情报总局局长和警察总局局长列席会议。1996年起,蒙古国实行文职国防部长制度,军队总参谋部从国防部中独立出来、单独遂行军令职能。

兵役制度方面,蒙军1992年终止长期实行的义务兵役制,开始实行以义务、合同相结合的混合兵役制,征兵年龄固定为18至28岁,服役期压缩为1年。

人才培训方面,蒙军积极完善官兵培训制度,初步建立起以国内为主、国外为辅的军官培训制度,团以下军官由其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培训,团以上指挥员和外语、计算机等领域人才由国外军事院校委培。

武装力量规模有限

蒙古国武装力量规模不大,目前总人数约2万人。由于距海洋遥远,其海军也是全世界最“袖珍”的——位于蒙俄边界附近的旅游胜地库苏古尔湖,仅有1艘“苏赫巴托”号老式俄制拖船。

蒙军装备普遍陈旧。陆军枪炮多系上世纪中叶生产的苏制武器;虽然拥有600多辆坦克、数百辆装甲车和千余门各式火炮,但因缺乏保养维修,重武器80%以上处于封存状态。近两年俄罗斯向蒙军陆续移交20辆T-72A主战坦克及数十辆装甲车,这些装备在蒙军中扮演着“挑大梁”的角色。蒙古国空军的飞机大都已服役超过30年。2011年,蒙军向俄罗斯订购了一批米格-29S战斗机,因资金问题至今没有到货。

面对规模和装备水平有限的无奈现实,蒙军长期依照“机动灵活的自卫作战”方针改编部队。

一旦发生战争,蒙古国正规军将化整为零、以10人或100人为单位组成小分队与敌周旋,民兵则在敌后开展牵制和袭扰活动。相应地,蒙军不断精简兵力及直属机构,并推动主要作战部队编制小型化。继“师改旅”后,其陆军又取消了摩步旅和炮兵旅,已将主力整编为6个摩步团、1个炮兵团、1个维和摩步营和1个特遣营。

重视国际军事合作

鉴于国情的实际,蒙古国选择了务实灵活的国防战略,将对外军事合作抬高到了国家安全支柱的层次。

蒙军极为重视联合军演。近年来,蒙俄先后举行了“达尔罕”“色楞格河”系列军演。这些演习的费用基本由俄方承担。虽然规模不大、投入人员不多,但这些演习的要素较为齐全,坦克、运输机、武装直升机和步兵反坦克分队等纷纷出现。

蒙军参与海外维和的任务量在全球各国军队中名列前茅。蒙军不仅专门成立了负责维和事务的维和合作局,还于2013年将5月29日“国际维和人员日”定为“蒙古国维和人员日”加以庆祝。目前,蒙军90%以上的现役官兵都曾执行海外维和任务。

猜你喜欢
蒙古国维和国防
2021年蒙古国煤炭出口量同比下降44.3%
2022年上半年蒙古国煤炭产量同比下降45%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维和亲历记
国防小课堂
维和女兵
蒙古国草原上的“青啤绿”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海外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