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会 正仓院展世界文化遗产保存的奇迹

2018-12-19 01:33
上海工艺美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螺钿宝物琉璃

吕 静

正仓院正面图

On October 27, 2018, the 70th Annual Exhibition of Shosoin Treasures was unveiled in Nara National Museum, which attracted visitors from Japan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At present, due to widespread focus on human cultural heritages, the topic of Annual Exhibition of Shoso-in Treasures is ever-increasingly popular.

今年10月27日,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第70回正仓院展开幕,吸引了日本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在关注人类文化遗产的今天,正仓院展的话题热度不断攀升。一期一会,每年秋日专程赴日观展,享受艺术之旅的中国游客也愈来愈多。号称“丝绸之路终点”的正仓院,收藏、保存了近万件日本、中国、朝鲜乃至中东、西亚的文物珍品,千百余年历经世事变迁而毫发无损,堪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奇迹。如何读懂正仓院宝物、如何深入了解古代文明的碰撞,首先有必要对正仓院、正仓院宝物以及收藏、保护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正仓院结构线图

《国家珍宝帐》卷头部分

一、正仓院及正仓院收藏的来历

在奈良东大寺大佛殿西北300米处,有一个南北33米、东西9.4米、总高14米的桧木造仓库,就是举世闻名的正仓院。正仓院其实是“东大寺正仓院”。日本飞鸟时代(593~709)开始仿唐朝体制,从中央到地方官厅各设正仓,作为存放赋税“调”稻米、布匹等重要物资的仓库;而具有国家地位的寺院,是当时社会的文化、学术和宗教中心,基于寺院经济和法事营运的需要,设有储藏财物、什器的仓库,也设有正仓。正仓院原本是一个泛称。随着岁月流逝,各地正仓院已销声匿迹,只留下东大寺的正仓,今日之“正仓院(Shoso-in)”,已经变成一个专有名词。而东大寺正仓院能够坚守1260余年,声震海内外,却是缘发于一位女性对其亡夫情深意笃、发愿献纳之举。

圣武天皇724年即位,与创造盛唐的唐玄宗处于同一时期。这位天皇笃信佛教、酷爱唐文化,生活起居亦模仿唐朝贵族,在位期间出现“天平文化”的盛景。皇后安宿媛是重臣贵族藤原不比等氏(fujiwaranofuhito)之女,称光明皇后。天平胜宝八年(756年)56岁的圣武天皇离世,皇后恐日日睹物思情,遂在七七忌日的6月21日,盘点天皇生前用具、赏玩等遗爱捐献给东大寺,供奉卢舍那大佛。皇后在《国家珍宝帐》的开头“愿文”中说:“舍国家珍宝,种种翫好及御带、牙笏弓箭刀剑兼书法乐器等,入东大寺供养卢舍那佛”,至今正仓院保留着光明皇后亲笔书写的《国家珍宝帐》真迹。皇后在三年中分5次献纳了包括圣武天皇和父亲藤原公的用物、屏风、书画、香料、药品等宝物660余件。

以光明皇后的捐献为契机,从此开启了正仓院入藏、保存文物珍宝的历史。奈良时代以后,其他皇族、贵族和信徒的捐物源源不断,构成了资源庞大的正仓院宝物库。据传正仓院的藏品有9000余件。

仓门封纸 辛柜

平螺钿背八角镜

仓门封纸 辛柜

玳瑁螺钿八角箱

金银平文琴

二、正仓院宝物及其来源

正仓院宝物的来源有多种渠道:第一类是直接从唐朝传入日本的日用和珍玩。第二类是经由中国传入日本、或直接进入日本的他国文物,有来自新罗、百济、印度、伊朗、希腊、罗马、埃及等地区的物品。第三类则是奈良时代以后日本本土的创作之物。

在中国有一种认识,以为正仓院的宝物大都来自中国唐朝,事实上真正出自中华“原汁原味”的唐物,数量并不多。造成上述印象的可能与许多物品经由唐朝传入、或日本仿唐物制作有关。奈良时代有驻留在日的唐朝工匠、朝鲜工匠和本土工匠合力进行仿唐工艺的制作。在《东大寺献物帐》中明确记载“唐物”和“唐样”,后者就是仿唐的作品。随着科技检测技术的发达,日本正在通过各种手段检测、分析材料的成分与产地,研究工艺特征,在确定唐所独有的原料、工艺技术的前提下,才确定为真正的唐物。

今年(2018年)第70回正仓院展中,占据海报、宣传品主位的“平螺钿背八角镜”,经过X-荧光光谱检测,镜体成分铜70.7%、锡24.6%、铅4.7%,这种铜镜制作的合金比正是西汉到唐一贯的标准配方,不见日本铜制品中通常所含有的砷元素,由此判定这是一件来自中国的唐物。铜镜是古代照面整冠的日常梳妆用具,正面平滑光鉴,背面乾坤各异,是铜镜艺术珍品的亮点所在。这件圆铜镜,外缘呈八瓣花形,用漆艺技法将各种华光闪耀的贝螺珠石布满镜背。莹光耀显的圆螺钿连珠纹,界分内外两区。以朱色琥珀的花心,螺钿的花叶、禽鸟,镶嵌出瑞鸟宝相花纹,以三角形锥刀剔刻的暗纹线条,突现制作的细腻。图案之间点撒土耳其石、青金石。经过整体研磨,使镜背表面呈同一平面,这就是“平”螺钿的技法。本件铜镜另一个重点在于材料。镜背以产自中国南海的贝螺、玳瑁,缅甸的琥珀,以及来自阿富汗和伊朗青金石、土耳其石等珍稀材料,构画出各种瑞禽飞鸟翱翔花丛的中国传统图案。在正仓院宝物的56面镜中,本件堪称最具华丽性和世界性意义的正仓院宝物。

正仓院收藏了一件极尽豪华绚烂的“金银平文琴”。琴背凤沼内有“乙亥之年”,表明这是唐开元23年(735年)所制,又据琴腹内的墨书文字,可以确定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唐朝遗作。该琴桐木制,琴头琴尾用紫檀雕制。琴面漆涂,再将切割了垂枝大树、山岳乱云、飞仙凤凰、禽鸟草花纹样的金银薄片,粘贴其上。经过髹漆打磨,使表层平齐,同时显出金银辉煌,这就是唐代所创制的金银平脱漆制工艺。琴面头部有四方形金平脱奏乐饮酒图。琴体中央施金线波纹,周围配以银平脱动物、叶花。

今年展出品的形象代表作“玳瑁螺钿八角箱”,是一件造型沉稳、极致华丽的佛前献物箱。木制八角箱体,除了底部和内部,遍贴玳瑁薄片。呈幽亮暗闪的焦茶色玳瑁上,依形刻抠,嵌填夜光螺钿。箱盖上精小螺钿圆片镶出连珠纹,界分内外区和外周的八个棱角区。内区由红琥珀和螺钿花叶镶嵌于玳瑁之中。外区每个棱角都有一玲珑可掬的鸳鸯立于莲花之上,宽展的荷叶或下俯或上扬。螺钿上又线雕鸟羽叶脉。图案纹样,美轮美奂。据螺钿工艺分析,这件宝物自唐朝而来的可能性极高。

正仓院宝物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亚洲性”和“国际性”。法国人路内·顾露塞说“全亚洲最华丽时代的身影在正仓院。”前奈良国立博物馆馆长汤山贤一指出,“关注丝绸之路和遣唐使等与日本文化源流相关的人们,更加认同正仓院的存在”。

中仓收藏了白琉璃碗、白琉璃瓶、白琉璃高坏(杯)等琉璃制品。同类琉璃制品多见于今伊朗高原西北部吉兰省的遗址,是5~6世纪萨珊王朝的制作。白琉璃碗,淡褐色的透明琉璃,琉璃碗外侧和底部布有八十个微凹的圆形切面,宛如蜂巢。通过碗壁,可透观对侧的切面纹样,展示了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白琉璃瓶是淡绿色透明的钠钙石灰岩材料,瓶体下端膨大圆满,向上收缩至细颈部,口缘部延伸出注水口。从注水口对侧的颈部下拉一柄挺拔的把手。该水瓶造型与正仓院另一件著名的“漆胡瓶”极为相像。这些白琉璃器,从萨珊王朝经唐传至日本的可能性极大。

正仓院最大宗的收藏品,是日本本土制作的精美作品。今年第70回展品中,在材料上、制作上尤其引人注目的宝物,不得不提“沉香木画箱”。该箱主体为木理致密坚硬的柿科材,盒身内外遍贴沉香木片,在盖表和四周又用紫檀条贴出一个长方形框。箱面上以泥金描画山岳花草、水波木纹。箱盖和各个箱面,开有窗口,窗内彩绘云走麒麟禽鸟,唐草花纹。以象牙透雕狮子与葡萄唐草纹为底座。本件宝物可谓用尽各种珍贵材料、凝聚多样工艺的极奢物品。

刀子是用来裁断纸、布和刮削木简的文房用具,也是挂佩在腰间可随时携带的佩饰物。在中国名之“削刀”。正仓院收藏刀子54件,“犀角把白银葛形鞘珠玉庄刀子”是一把聚集了奈良时期经典工艺技法的精美珍品。刀刃尖锐,寒光四射。犀角的刀把、银制镀金的把口。该珍品无论如何不得不提及的是刀鞘。鞘身木制,用一种豆科的苏芳染料涂饰。整把刀鞘匿身于银质透雕藤蔓卷草之中,点缀其上的象牙、珍珠、螺钿、玉石,透露着尊贵华美的优雅。该刀子附有“橘夫人奉物”的木札,橘夫人是一位有历史可寻的真实人物,名古那可智(konakachi),天平时代权倾一时橘诸兄的侄女,也是圣武天皇的夫人。

白琉璃瓶

漆胡瓶

三、正仓院展及其文化意义

二战结束后的第二年秋天,即1946年10月,由奈良帝室博物馆挑选了33件宝物向民众公开展出。20天的展期,观众超过了14万人。正在会展期间的11月3日,日本新宪法成立。在《新宪法》中明文规定,作为帝室财产的正仓院“御物”归国家所有,帝室博物馆改制为国立博物馆。从此,日本每年在文化日(11月3日)的前后举办20余日的正仓院展,开始了一年一期的宝物之约。时至今日,除了3次在东京,恒常在奈良的国立博物馆里举办。今年是第70回正仓院展,也是平成时代的最后一次展。这一博物馆的展陈已经成为日本乃至亚洲和世界的文化节日。

对于宝物的重要性,千余年前早在宝物受献入仓之初,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各仓大门的开闭建立了严密的管理制度,要参拜北仓、中仓的宝物,须有天皇亲自署名的许可书。镰仓时代设置了敕封制度,即天皇亲自签署封纸,封在门锁上。南仓则由僧纲(僧侣管理机构之长)加封。当时为所有珍宝配备了收藏的柜子,称“辛柜”。这种柜子封盖以后,不透光不通风,内部的湿度整年保持在70%,保证了文物的安定状态。明治13年(1880年),从欧洲购入3mm厚度的玻璃陈列柜,两年后专门制作了保存的盒柜。

正仓院很早就有晾晒文物的做法。1883年,一年一度的晾晒和检点文物制度化,而且坚守雨天不晾晒的定规。事实上如日中天的正仓院展期,与晾晒和检点文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1月的奈良,是一年中凉意袭人、最干燥通透的时节。20余日的展期临近垂幕之际,正仓中有条不紊的晾晒和检点文物的例行工作,也将进入尾声。

正仓院和正仓院宝物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唯一在人世间历经千年流传有序、著录完整的文物至宝。人类造物的结晶,近万件贵重文物,珍藏于一仓,管理有方,保存得法,在文化遗产的保存、保护中无与伦比,堪称典范。

猜你喜欢
螺钿宝物琉璃
端午节里的“避邪宝物”
墨水瓶
螺钿镶嵌工艺概述
分析漆器中的螺钿镶嵌
蒲美合作品选
花梨木嵌螺钿玉石人物图顶竖柜
法门寺里的琉璃
大山深处是琉璃
冠军诞生记
八角琉璃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