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舆论引导力的提升途径

2018-12-19 18:55戴柏毅
科技传播 2018年23期
关键词:电视媒体新媒体环境

戴柏毅

摘 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新媒体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对于人们的舆论引导力也逐步提升,与之相对的便是传统主流媒体对于人们舆论引导力的下降。针对此现象,就需要传统主流媒体工作者进行深思,結合当下电视媒体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电视在传媒中所持有的优势为基础,探寻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升电视舆论引导力。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电视媒体;舆论引导力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4-0012-02

当今社会中新媒体的力量不可轻视,伴随着网络的普及,手机新闻、微博等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因其观看方便、更新速度快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过,新媒体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劣势亦有目共睹,因新媒体评论方便,民众可随时进行自我观点的表达,错误的舆论亦可发表,网络暴力时常发生,舆论环境日益复杂。而传统主流媒体电视台在新媒体的极大冲击下,正在逐步失去对人们的舆论引导能力。在此环境下,传统主流媒体电视台的改革刻不容缓,这就需要电视台工作者积极应对,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提升自身舆论引导能力,正确引导大众舆论。

1 电视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舆论,即是指民众对于社会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的自身观点及看法,是可以通过各种媒体传播方式进行正确引导的,这种舆论引导力也是传媒所具有的基本作用,但当下电视台在舆论引导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

首先,过于程序化。在我国绝大部分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均是以国家大事为主,但若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几乎绝大部分电视台新闻报道的流程都是极为相似的,内容过于程序化。比如,国家某某领导人参加了某某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等,整个过程大多都是口号式。久而久之,民众失去观看兴趣,最终导致电视台舆论引导力下降。

其次,缺乏互动性。新媒体之所以可以如此迅速的走入人们的生活,除了便捷以外,互动性亦是大众所青睐的功能,至于如何正确引导舆论,这是媒体人需要不断深思的问题。但单就互动性而言,电视台在此方面就稍逊一筹。例如,手机上的腾讯新闻、网易新闻,包括当下流行的各种新闻资讯App等,均设有留言互动的功能,民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新闻发表看法,其他人不仅能够看到,还可以对评论进行评论、点赞等操作,民众互相探讨、交流,编辑亦可挑选符合社会主旋律的观点进行置顶,如此一来,民众参与积极度就比较高。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电视台依旧是以报道为主,缺少甚至是没有互动,民众无法参与到其中,总是有一种旁观者的心态,故而削弱了电视台对于舆论的引导力。

2 电视传媒的优势

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了给群众创造便利的生活条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计算机通信网的“三网融合”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的主流媒体,包含电视台,都要让出一部分资源,以实现“三网融合”,使广大群众受益[ 2 ]。这一转变必然对电视台原有的地位产生一定冲击,进几年国内视频网站的自制网剧、自制栏目也频频出现深受年轻人喜欢的节目,如爱奇艺的《奇葩说》,腾讯的《拜托了冰箱》,优酷的《火星情报局》等。但电视台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在资源方面仍持有着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信息生产方面,其地位不可动摇,近年来的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舌尖上的中国》至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讨论。另一方面,电视台的受众广泛,不受文化水平、年龄等限制,据尼尔森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1月—10月,北京、广州、成都、杭州4个城市电视观众中,45岁以下电视观众占比分别达到59.8%、66.6%、49.2%、48.2%,无论受众是不会使用先进科技的老年人,闲暇时习惯收看电视的中青年,还是文化水平有限、无法完整阅读文字报道的人群,均可以通过电视台的声音、影像报道了解国家动态、社会发展、生活轶事。这亦为电视台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3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升电视媒体舆论引导力

3.1 提升媒体公信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众对于信息有了更多的选择,一些所谓的“轰动新闻”,不过是一些人为了博取大众眼球而制造出来的虚假信息,而部分网络媒体为了提高自己的点击率,将这些未经证实的信息直接发布出去,信息通过社交媒体的转发,其传播速度之快是无法想象的,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民众对于舆论信息的真假难以判别,很容易会被错误言论引导。在此情况下,无论是传播者、还是此信息的利益相关者,都需要相关部门来“主持大局”,作为电视台在这个时候要积极主动站出来,还大众一个事实真相。例如,陕西省宝鸡电视台针对宝鸡街头“碰瓷”事件采取的措施就促进了电视台公信力的提升。2017年5月21日,一段关于宝鸡体育场南门街头“碰瓷”的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视频显示5月20日9时13分许,一位老人从花坛隔离带旁边窜出,在驾驶员已经看见他并鸣笛提醒、提前采取制动措施的情况下,老人还是几步小跑停止在车头前,倒在车辆发动机引擎盖上,表情痛苦。在视频得到广泛传播后,网络上众说纷纭,真伪难辨,“碰瓷”“老戏骨”等热搜词应运而生,导致一些司机在行驶至此路段时过分惊慌,同时,亦将舆论的炮火引向了视频中的老人,乃至整个老年群体,事件影响恶劣。针对这一情况,2017年5月22日,宝鸡电视台及时了解事情的经过,并进行了采访报道,及时站出来还原了事实真相,原来老人并不是碰瓷,只是上了年纪反应迟钝,在事发后,老人向车主道歉后离去。在此事件中,宝鸡电视台及时辟谣,不仅实现了对舆论的正面引导,还塑造了电视台的公信力,增加了民众的信任度,相信在未来电视台必然能更好的引导大众舆论。

3.2 树立品牌形象

作为传统主流媒体之一的电视台,往往对于舆论都是被动参与,这样是无法掌握舆论引导权的。这就需要电视台改变以往的舆论参与角色,主动出击,不再做舆论的被动参与者,而是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自己设置议题,引导舆论方向,继而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3 ]。例如,中央电视台自2003年以来开播的《感动中国》年播类节目,以评选出当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其就是以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作为舆论引导方向,从而形成自己的议题,宣传并引导大众形成正确的三观,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3.3 增强互动

2018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白皮书》,介绍了视频特征、图像特征、音频特征、音频水印、二维码等5种智能识别互动入口技术,旨在促进广电行业融合媒体技术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互动不再是视频网站的特色,电视台节目的互动环节也可以越来越丰富多彩了。观众不再是过去节目当中的倾听者,而能通过互动环节成为节目的参与者,节目主持人与观众两者之间的互动会增加其他观众的兴趣,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其中,使节目更加具有观看性。例如,现场问答,随机挑选观众对正在进行的报道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再比如,通过微博、微信群、App进行线上互动,主持人从留言平台中挑选比较符合本次报道的评论,针对此评论进行点评等。在与观众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大众的舆论导向。

3.4 强化服务

電视台想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需要的不是凌驾众人之上的权利,而是让群众感受到体贴入微而又无处不在的服务,这种服务的强化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感化”观众,继而提高电视台的舆论引导能力。在强化服务方面,电视台可以将电视节目的热线电话进行统一,设立一个专门的特拨号,利用这个平台,将微信、微博、电话等诸多的交互手段汇聚到一起,为观众提供便利的服务[ 4 ]。电视台也可以通过开展社交平台、商业平台等,如利用相亲节目的社交平台进行线上与线下的双向互动、利用房地产商业平台为观众提供信息咨询与帮助、建立特定收视群体的微信群与观众交流热门电视节目内容,让群众感受到便捷、良好的服务体验,自然而然就会拉近电视台与群众间的关系,电视台的公信力以及群众基础也就随之增加,在此基础上想要提高电视台的舆论引导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4 结论

总而言之,唯有不断提高电视台的舆论引导力,才能实现电视台应有的价值。在新媒体这一大环境下,电视台必须积极提升媒体公信力、树立品牌形象、增强互动、强化服务,如此才能提升电视台的影响力及舆论引导力,才能确保正确地、科学地引导大众舆论。

参考文献

[1]屈宏伟.新媒体背景下提高广播电视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对策[J].视听,2018(3):101-102.

[2]尹广富.电视节目如何有效实现新媒体传播——以系列专题节目《黄山探秘》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8):141-142.

[3]孙茜.论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舆论引导力的提高[J].西部广播电视,2017(16):64,67.

[4]柴晓春.对州市广播电视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科技视界,2017(2):297.

猜你喜欢
电视媒体新媒体环境
基于电视媒体的中原文化旅游对外传播路径探究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困境与对策
老龄化社会电视媒体惠老服务的反思与对策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语文因它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