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熨山河成一图

2018-12-19 11:18王广舟
满族文学 2018年5期

王广舟

若有神明伟力把治下的山川物事屋舍田园、甚或花鸟鱼虫行车走卒,熨烫平整后置于陶罐、铜鼎、木片、纸笺上,这类原始素朴的图像大约就是地图。再置此图于面前案几,或悬挂于一面白墙,得闲张望几眼,千里江山尽入眼底。黑黄的是高地土原,蓝绿的是湖海山林,心限内是故乡和家国,界限外是遥远和他乡。

当然,我们知道神明是不存在的。事实上一幅地图的制作来自于测绘量度,来自设计制作,来自方家里手的汗水和辛劳。当我们把这样的一幅图像置于面前仔细端详,一定会时不时地产生联想,眼前这张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图案像什么呢?

人们遵循民族传统文化习惯会给地图的轮廓赋予一个形象,便于记忆的同时注入精神层面上的内容。这个形象就是能代表地域特点风俗物产的文化图腾。我国的疆域在近现代经逢遽变,一度为帝国主义列强所蚕食,轮廓也从桑叶变为雄鸡。当代中国励精图治,放眼海洋,最新的竖版地图更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寓意中华民族正大步奔跑在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

由于经济政策土地辖属的调整,东港市的地域轮廓也几经变迁。我曾十数次站在东港地图前仔细端详,越来越觉得东港地图像极了一只从蟹洞里钻出来的嘟噜蟹子,高举着双螯奋力向上。似乎也能寓意东港60多万人民有着“嘟噜蟹子”的精神——不屈不挠、力争上游、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很多外地人不知道嘟噜蟹子为何物。东港籍作家张涛老师曾著文《蟹谱》,列家乡十余种蟹类:最有名的当数梭子蟹,这是东港的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香飘四海;还有赤甲红、虎头蟹、石板蟹、寄生蟹等;最不起眼的就是嘟噜蟹子啦。嘟噜蟹子生于海滩泥土,长于海滩泥土,在海滩泥土凿洞栖身,一身自然土锈色。它比拇指甲略大,圆形,群居,常常三两只共用一洞。多晚上出来觅食,不出则已,出便成群结队,聚义呼啸成群成球,故名嘟噜蟹子。嘟噜蟹子的吃法多样,因人而异。孩子们喜欢放在灶下烧着吃,妙手厨娘惯用盐水煮了品尝,当然最常见的就是添加各种佐料和食盐腌食。因嘟噜蟹子取材容易,味美价低,嘟噜蟹子就成了东港人应季的餐桌必备,甚至成了一种风气民俗。

我是外来客,童年时并无“捉嘟噜蟹子”的游戏之趣,又吃不惯生腌的海鲜,所以对它并不在意。即便在餐桌上偶遇,也并未有过用放大镜仔细看看的想法。可以说因其小因其土,是被我在意愿里自动排除的一种海物。

有一年五一前后,记得隔天就是大孤山四月十八庙会,我陪领导去獐岛看望一位在海边采风写作的朋友,同行的还有几位文友。我们坐在码头的石阶上,于傍晚的瀚海碧波边等待渡船,斜阳垂落,海水以肉眼看不见心却能感知的涨幅慢慢升起。远处是渔歌唱晚,近处有三两声鸥鸣,微凉的海风吹过,很容易就进入了物我两忘的顿悟。当我正陶醉于此人间胜景“魂不守舍”时,蓦地发现脚下不远处的滩涂上,有倔强的生灵在爬动,一只一只又一只,密密麻麻,转瞬间就填充了所有的空隙。我走近些细看,一只嘟噜蟹子正从蟹洞中往外钻。但见它双螯高举,其余蟹足用力,只简单扭动几下腰肢,倒像无赖汉子睡足了抻抻懒腰,便站在了滩上。左右看一下,就随着嘟噜蟹子的大军摇摇摆摆地向远处爬去了,若给它这个状态打个比方,浑似蹒跚学步的稚龄儿童,憨态可掬晃晃悠悠却一往无前无所畏惧。

不一会儿海水涨满了海道,接我们的渡船“突突”着驶过来,于是登船进岛。从陆地到海岛的海航途中,我满脑子都是一只嘟噜蟹子从蟹洞中鉆出来的映像。这倔强而顽强的生灵,因其小因其土而未能闻达人间风行水上,可那坚持不懈双螯向天的形象如此夺目,像极了——海边人。

我在这方地域上生活了近20年,越来越安之若素地享受这里的空气和水,习惯了同事朋友们说话处事的口吻,在应对别人的问询时也自称海边人。我也一直想为这里做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事情,比如给海边人的精神实质一个自我的归纳,比如给东港地图一个直观的形象比喻……

出生或生活于这片土地上的,目光或身体行走在这幅地图方寸间的,将来还要把自己的精神和骨头融入北黄海的,以及在我周遭喜怒哀乐真实自然的人们一定和我有着相同的心思,就是该如何定位并命名这座城市?她的天地玄黄云水浩渺,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她的人情世故俚语方言,该怎样熔于一炉炼出丹丸?就像把一方天地熨烫成一幅地图!

最新的东港市情这样介绍东港市的人文历史:东港境内有各历史时期古文化遗址200多处,最具代表性的是距今1.8万年的“前阳人”古洞穴遗址和6000年前的马家店后洼遗址。东港市境在唐尧时为青州,虞舜时属营州,战国时属燕国辽东郡。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正式设县,始称安东县。1965年,周恩来总理建议将安东县更名为东沟县,直到1993年撤县设市。

周恩来总理建议将安东县更名为东沟县的主要原因,缘于近现代史上国人永远不该忘却的一场战事——中日甲午战争,其海战亦称大东沟海战。而命名的地理标识,即是大东沟。大东沟是位于东港市附近的一条受海潮冲刷形成的大潮沟,其实不是河,是海叉,这里面的水也不是河水,是海水。甲午海战就发生在大东沟黄海海面上,我国与日本中小学历史教材都记载着这场战争,都提到了大东沟,因此大东沟是一个具有巨大无形价值的水系。

大东沟环城而过,说东港,自然绕不开大东沟。谋划城市发展,依然少不了这条独特的海水之河。大东沟是一座异形的日晷,不舍昼夜地记录着潮起潮落,风云流转。而在东港地图上,大东沟更像一条蓝色的哈达,系于城市的腰肢处,为东港人民送来吉祥和守护。

到此,我给号称“北国天涯辽东海角”的东港打个比方。陆地部分是站起来的“嘟噜蟹子”;海陆之间,由大东沟蓝哈达相接,整个东港就是一条蓝哈达系在嘟噜蟹子柔软的腰肢上。在我心中,这寓意着60多万东港人民与海为邻为友,背山而筑,逐水而居,深得大自然的钟爱与眷顾,如“嘟噜蟹子”一样勤劳勇敢,供养着这方水土,在这幅性灵之图上安居乐业,演绎着一曲曲尘世欢歌。

〔特约责任编辑 王雪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