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粤非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2018-12-19 11:15朱博恩马骆茹
对外经贸实务 2018年11期
关键词:直接投资一带一路

朱博恩 马骆茹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非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合作框架,也为粤非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粤非经贸合作优势互补显著,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尤其在直接投资方面已经初具成果。本文在分析粤非经贸合作发展的内外生动力基础上,结合双方贸易和投资合作的现状特征,对粤非经贸合作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一带一路”;粤非合作;直接投资

中非双方的正式接触起源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会后仅5年时间,中非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就增加了10倍。进入21世纪后,中非合作论坛的启动使双方关系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2006年的北京峰会确立了双方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自2000年以来,每三年一届的中非合作论坛至今已举办六届,为双方在各个层面的合作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其中很多非洲国家公开表示支持并愿意加入“一带一路”建设。如今中非关系日趋密切,中非之间的年贸易额已超过2000亿美元,我国在非洲展开了大量的基建项目,配以相应的人员和资金支持,为非洲国家的能力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相当的贡献。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5周年,也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8周年,第七届中非合作论坛已圆满落幕,本次峰会双方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将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一、粤非经贸合作发展的基础动力

(一)粤非经贸合作的外生动力:高层互动与地方跟进

近20年来,中非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今我国既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又是非洲第一大投资来源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非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合作框架,双方高层互动日趋频繁,我国已经与南非、埃及、塞内加尔等9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还有20多个非洲国家的合作协议正在商签。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进一步凝聚了中非合作共识,明确了未来的合作行动计划。

广东作为我国的经济和外贸大省,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在我国的南端起点和主港所在,非洲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者,非洲北部地区恰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另一个端点,粤非合作对海上丝绸之路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中非双方高层互动的加强为粤非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地方层面广东各界高度重视并快速跟进,广东政府、商协会和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共同参与粤非合作,协同推进粤非合作快速发展。广东省政府于2015年6月公布了《广东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是全国首个完成与国家战略规划衔接的省份,该实施方案提出了包括促进重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内的九项重点任务。2016年1月,广东省宣布成立规模为200亿元的广东丝路基金,主动与国家丝路基金对接,重点支持广东省“一带一路”战略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建设。基金市场化运作,以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农业、渔业、制造业、服务业6个领域为重点。广东省贸促会(广东国际商会)在粤非合作中也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其作为全省最大的国际贸易与投资促进机构,目前已与149个境外对口机构、商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推动建立了17个境外广东商会和16个中外双边企业家理事会合作机制,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在23个国家或地区设立了广东省驻境外经贸代表处。非洲广东总商会于2018年8月在肯尼亚正式揭牌,目的是为了协调走进非洲的广东企业和当地政府、中国驻外使领馆、广东政府以及广东省贸促会的沟通,引导广东与非洲各国的产能合作,重点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对中国企业在非洲发展中的服务和保障作用,与当地社区和政府机构沟通,切实引导企业融入当地社会。随着广东与非洲国家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非洲也逐渐成为广东企业投资创业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如今已经形成了多个亮点工程:广东新南方集团投资建设的尼日利亚奥贡广东自由贸易区和肯尼亚珠江经济特区、广州海之路国际贸易公司成功落地坦桑尼亚、南方石化与科进尼龙管道公司刚果(布)石油开采项目、新誉集团津巴布韦轨道交通项目以及华坚集团在埃塞俄比亚工业园项目等。

(二)粤非经贸合作的内生动力:产业互补与市场潜力

中非关系的日益密切和广东各界的高度重视分别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为粤非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粤非合作并不是单纯依靠上层来推动的,非洲国家虽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多为资源型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广东与之相比有着明显的互补优势,产业互补和市场潜力为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粤非之间产业发展的互补性为广东的“边际产业”向非洲转移提供了动力。“边际产业”的概念源于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指的是在投资国已经或即将丧失优势而在东道国却具有成本优势和市场潜力的产业。广东已处于工业化中期,在食品、服装、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且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现象。相应的,部分非洲国家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北非地区,目前也已经基本具备了承接这些产业转移的能力。因此,广东向非洲進行“边际产业”转移是契合双方需求的合作,既扩大了双方的比较成本优势,又促进了双方的经济结构调整。当前的粤非合作在广东企业“走出去”方面已经实现了初步的探索,但仍不够成熟,未来还应进一步加强投资导向的经济合作,帮助非洲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快速增长。非洲经济的加速发展在未来将带给广东巨大的市场空间。2000年以来,非洲经济的整体增速仅次于亚洲,位居世界第二,经济增速的提高带来了非洲个人收入的增长,非洲个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高,2012年非洲的消费类或半消费类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已占了45%,并且非洲的消费市场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粤非之间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使得双方贸易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化明显。因此,粤非双方的经贸合作前景十分可观,非洲既是广东实现市场多元化的重要区域,也是未来实现出口持续增长的重要市场。

二、粤非经贸合作发展的现状特征

(一)贸易互补性强,双边贸易不平衡,规模有待进一步提升

广东是国内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最大的省份,占全国比重超过20%。2013年至2018年上半年,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进出口贸易额达71248.3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率高达7.8%。同时广东也是与非洲经贸联系最密切、合作基础最扎实的地区之一。从表1中可以看出,广东同非洲的进出口贸易额从2011年的300.3亿美元增加至2016年的361.46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长了近100亿美元。尽管由于2015年国际贸易大环境不景气,导致了我国和广东同非洲的进出口贸易额都出现了下滑,但是总的来看粤非进出口贸易额占中非贸易总额的比重是稳步上升的。根据广东国际商会最新数据,2017年广东与非洲的进出口贸易额达367亿美元,占中非贸易总额的21.6%,这说明粤非进出口贸易额占中非贸易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同非洲的整体贸易形势已经停止下滑并开始回暖。广东与非洲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很强,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化明显,广东对非洲出口以服装、纺织制品、陶瓷、玻璃制品、空调、电视机以及家具等机电产品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进口则以原油、液化石油气及其他烃类气、集成电路、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铁矿砂、铅矿砂及其精矿、服装及衣着附件、棉花、初级形状塑料等生产资料和资源性产品为主。由于非洲国家产业发展水平较低造成的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导致了广东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处于长期顺差。从表1也可以看出广东对非洲的出口增长很快,因为非洲从广东进口的产品多为刚性需求商品,而非洲向广东出口的产品则相对有限。这种双方贸易的不平衡带来了一定的贸易摩擦和产业冲击,成为了随着贸易总量扩大越来越值得双方关注的问题。

总的来看,广东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合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前粤非贸易总额还不到广东对外贸易总额的4%,和排名靠前的中国香港、美国、东盟和欧盟这几大贸易伙伴相比差距还较大,然而如今这些传统海外市场发展空间已相对有限且呈现出贸易保护主义态势,在未来,非洲这一贸易伙伴将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二)对非直接投资成果初显,合作空间广阔

广东和非洲具有良好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基础,非洲是广东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广东企业到非洲投资可以享受非洲特有的优势,其原材料或半成品、散装成品进口后,满足35%的增值即可视为当地生产,享受当地税收优惠,出口其他非洲国家可以享受关税同盟优惠,出口欧美可以享受比中国出口低很多的关税优惠并且不受配额限制,将当地特产返销中国也比单纯贸易进口利润更高。因此,近年来许多广东企业纷纷走进非洲,对非投资速度和规模均快速增长,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合作领域逐步从贸易、生产和基建扩大至环保、旅游、教育、文化和科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5年来,广东成为与非洲经贸联系最密切、合作基础最扎实的地区之一,并且投资合作规模仍在持续扩大。以2017年为例,广东在非洲投资的新增企业为29家,占全球新增企业总数的约4%,广东企业在非洲协议投资额36857万美元,同比上升14.03%,在对外投资总额中占比3.01%,广东企业实际投资额6492万美元,同比上升85.04%,在对外投资总额中占比0.74%。对非实际投资额在全球各大洲中同比增长最大。截至2017年底,广东累计在非洲设立境外企业达到244家,其中相当部分是民营企业。从投资国别来看,2017年广东企业在肯尼亚的协议投资额最高,达到11774万美元,实际投资额为坦桑尼亚最高,达到1845万美元,增长最快的也是坦桑尼亚,广东企业对坦桑尼亚协议投资额同比增长近66倍,实际投资额同比增长近136倍。

当前,广东同非洲最具规模的投资合作为尼日利亚奥贡广东自贸区和正在建设的肯尼亚珠江经济特区。尼日利亚奥贡广东自贸区是首批获得中国政府批准的八个境外经贸自由贸易区之一,亦是我国首批落户非洲的国家级对外经济贸易自由贸易区。自贸区首期启动区为2.24平方公里,入园注册企业50家,累计投资总额32530万美元。入园企业已建成投产26家,在建及转型企业12家,涉及陶瓷、包装、玻璃、家具、发电、电器、钢结构、假发、五金等产业。目前自贸区已完成二期部分土地开发工作,并计划两年内招商100家企业,业务范围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向商业、科研、会展等方面扩展。肯尼亚珠江经济特区于2017年7月正式启动建设,预计投资约20亿美元,是肯尼亚首个经济特区。特区一期项目预计两年内完工,将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家具、轻纺、机械、建筑等产业集群,预计可提供4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和15万个间接就业岗位。

三、粤非经贸合作发展的前景展望

(一)直接投资将长期作为粤非合作的主要模式

粤非之间的经贸合作将长期以直接投资为主,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尽管非洲消费增长很快,但是消费规模的基数较小,加上粤非贸易存在不平衡和摩擦问题,因此粤非之间的贸易规模会平稳上升但不太容易出现跨越式增长;其二,广东和非洲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造就了双方在直接投资合作上有着显著的互补优势,非洲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丰富而便宜,为广东向非洲进行产业梯度转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就直接投资合作的领域而言,相对于基础设施和能矿产业,以制造业为主的产能合作更能发挥广东的产业优势,加工制造业将是粤非合作的重点领域,除此之外,信息通信产业、现代农业的合作潜力也非常大。

(二)广东政府仍将在多方面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粤非合作乃至中非合作尚处于较不成熟的階段,在这种早期阶段政府的主导作用仍然非常关键。首先,在双方未来合作方向上,需要广东政府负责总体规划、政策制定、项目布局以及合作协调;其次,在资金支持上,需要广东政府充分发挥广东丝路基金等融资渠道的作用;最后,在保障服务上,需要广东政府重点加强法律保障服务,充分保障粤企的合法权益,积极应对出现的纠纷情况。

(三)合作平台是未来深化粤非合作的重要桥梁

粤非合作的深化除了依靠地方政府的主导外,各种形式的合作平台也将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粤非合作需要服务性平台的支持,以非洲广东总商会为代表的商协会组织将在平台建设和信息服务方面起到越发关键的作用,经贸办事处、展销中心、展会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各种形式的服务性平台将应运而生,为粤非经贸合作提供各方面的便利化服务。另一方面,粤非合作仍将以各类园区作为主要合作支点,当前已有的经贸合作区、自贸区、产业园等园区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以“抱团出海”的方式集体入驻园区是非常有利的,能够加强企业集群谈判和投资竞争力,避免因单个企业能力不足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四)本土化改造是粤企转变经营战略的必然趋势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投资非洲的我国企业认识到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的重要性,粤企要想在非洲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适当的本土化改造也是必然趋势。比如,让粤企文化同当地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将各种经营活动全方位融入东道国经济中,在具体生产活动中尽量多培训和雇佣当地人员,并对产品进行本土化改良使其更适应当地需求。这些本土化改造将使粤企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同从而减少外部风险,有助于粤企更加充分的享受东道国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同时还将帮助粤企树立良好形象,为长期合作打造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晶.“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分析[J].价值工程,2017,36(32):16-18.

[2]吴唐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推动广东企业走进非洲[J].广东经济,2015(10):10-14.

[3]金洁.“一带一路”战略下广东外贸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19):19-20.

[4]夏海霞,何沅宁.“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如何提升广东外贸竞争力[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16(03):32-40.

[5]张帅.粤非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展望[J].广东经济,2015(10):15-19.

[6]郭楚.新常态下开创粤非经贸合作新局面[J].广东经济,2015(10):20-24.

猜你喜欢
直接投资一带一路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塔吉克斯坦直接投资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
中国对老挝直接投资的现状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产业的升级战略
基于产业经济学的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