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的应用型本科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2018-12-19 11:07刘思彤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新媒体改革

刘思彤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形成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同行的育人格局,从而全面树立起立德的根本任务。文章分析当今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给相关院校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改革

【基金项目】基于新媒体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8KCSZ10)。

一、前言

经济学原理是本科院校经济类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专业课程,理论性较强,侧重于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定律等方面的教学,从而让学生把握宏观和微观经济理论的要点。对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将思想教育与专业理论进行有机结合,并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学方面的传播技巧,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全员协同教育的良好效果。

二、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目标及衡量标准多只看重眼前,注重学习分数的高低而往往忽略了对人的德育教育。因此,在有关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一)经济学原理教学内容设定不够科学

虽然我国诸多高校中所使用的经济学原理教材大多是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所编著的,但是这些教材中所提及的都是西方的经济学理论,这些理论是基于西方国情和历史产生的,对于我国学生来说,很多专业名词都是陌生的。而且,在推理方面大多运用的是高等数学的推导方式进行说明,在某种程度上会让许多社会科学类專业的学生无所适从,造成理解障碍。除此之外,构建的各种经济学原理理论基础模型的假设举例都是与现实有巨大差距的,这也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摸不着头脑。

(二)经济学原理教学方法单一,效果不佳

当前许多高校教师在进行经济学原理教学过程中沿用的还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本教材、照本宣科的方式,在讲解中不注重理论知识的连贯性,不关心学生是否能够听懂,甚至教材中每一环节的知识点及各个环节之间的章节联系也多是被忽略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根本就提不起学习兴趣,应付心理严重;学习笔记很少,不求一知半解,只求能够应付考试。长此以往,学生很难去主动学习并独立思考经济学原理的相关重点,厌学现象严重,更别谈什么学以致用了。

(三)经济学原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经济学原理课程一方面存在西方理论分析背景和我国现如今经济的实际情况具有巨大差距的问题,在客观上容易造成实践和理论上的脱节;另一方面由于当前诸多高校实际课时的限制,再加上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相对偏弱,所以在平时授课中有很多教师都采用填鸭式教学;再加之,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年级相对较低,对社会各方面的认知度和熟悉度上,没有一个宏观、全面、客观的认识,这也是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实践和理论知识无法结合在一起的原因。

三、新媒体下应用型本科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思路

为贯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关于各类课程和思政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讲话精神,诸多高校经济学院围绕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主题面,扎实推动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积极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

(一)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在新媒体背景下进行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引起了当前各高校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换句话说,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能够在管理经济学课堂上发挥出非常大的教学促进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举实例进行相关的讲解,比如可以以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决策为主体进行课程思政的相关授课,其中共享单车等社会热门词逐渐成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着手点。教师在讲述到完全竞争市场形成条件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全国统一市场准入方面的清单制度视频,组织学生对其进行充分讨论,再对各类市场中的主体进行平等的论述,从而让课堂气氛变得热烈且有序。

(二)将传播学、新媒体技术运用在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

传播学主要是指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与传播过程中所发生、发展的相关规律,以及传播者和社会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运行规律的一门科学;也是研究人们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充分将传播学相关知识和理论运用在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中,能够改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授课方法和模式,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各个专业所要运用到的信息技术和互联技术都是非常广泛的。新媒体是覆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在实际经济学原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运用网络媒体和数字电视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在课余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移动媒体、数字报刊等诸多新媒体形式获取经济学原理知识,从而起到复习并加深对所学原理知识理解的作用,同时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新媒体下应用型本科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路径

如何转变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去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作用,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基于新媒体的课程思政传播价值的引导与转化

在当今多媒体时代,课程思政不能一成不变地沿用传统课堂的话语体系,而需要建立起新的价值引导范式。相较于线下的传统课堂,互联网等全新的媒体技术使得课程思政中的价值教育不能简单且直接地进行知识搬迁,而要进行相应的价值引导及转化,使之适应新媒体传播的特点。

大学生群体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来了解社会,易被虚拟的网络世界所影响。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兴传播媒介,利用传播学多样化的课堂设计弱化学生的听觉惰性,将越来越多的不想听、被动听的学生转变为我要听、主动听的学生,将大学生的虚拟世界营造得更加健康,让其乐于接受课程中融入的思政知识,优化课程思政理论传播效果。

同时,高校也可以采取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互补推进,主动和我国现实问题相融合的培养思想,既重视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本土思想理念和国家情怀,也重视西方经济学的相关基本素养的培训,让学生对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自信和文化自信,间接地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充分地融合于课程理论教学中。

(二)课程思政案例资料库的建立与教学内容的丰富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强加思政教育内容,而是力图在教好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正确融入育人内容,也就是为谁服务的问题。因此,在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上,宏观上应添加人文素养、思想品质、法律意识、职业道德等多种元素;微观上不仅要告诉学生怎么想、怎么看、怎么做,更要重点分析与讲授的是为什么要这么想、这么看、这么做。

例如,在进行经济学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约束、消费者均衡等知识点的讲解时,可以引入司马光《训俭示康》一文,让学生明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鼓励和引导学生养成崇尚节俭、拒绝奢侈的优良品德。再如,进行经济学资源稀缺性、资源有效性配置等知识点的讲授时,可以通过身边的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讨论,主动发掘应该珍惜时间等稀缺资源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合理配置时间的能力,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三)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模式的梳理与规范化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内容相对较多,过程相对较长,所涉及的主客观因素相对复杂,受到的约束条件较广,所以运用形成性客户層评价模式十分必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上课表现、作业完成、任务考核等情况给予相应评价,确定相关量化指标。这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我认知,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教育内容,也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全方位的准确把握。

总之,课程思政教学是教育价值理性的回归,在进行课程评价时,一定要注意评价标准需紧扣两点:一是站位高,强调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形成全方位德育“大熔炉”,发挥课程教育合力作用;二是抓得准,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会贯通,实现思政教育由专人向全员的转化。

(四)专业教学队伍人才的培养和建立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从经济、政治等低位层次上做出战略性的调整,明确思政教育不是思政教师单方面的事,更是所有教师的分内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的全面价值,从对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视转变为对课程思政教学队伍的重视。要让教师队伍接受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例如可以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到学生实习基地进行学习和培训,多方面培养教师积极的工作心态,强调自身教育责任,提升教师多方面的能力,使教师队伍做到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更好地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道路上履职尽责。

五、结束语

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经济学教师要将传播学、新媒体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方式,并结合实际让经济学原理课程和思政能够同行,为我国育人、育才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高考,年旻.过程考核在《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11):143-144.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新媒体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