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2018-12-19 11:07张辉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张辉

【摘要】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与途径,剖析了目前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此为切入点,明确提出校企合作共同搭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平台、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企合作積极推进部市联合共建等有效措施,构建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促进机制。

【关键词】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模式

在我国现阶段的高职教育体系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表明,校企合作成为服务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创新的重要环节,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能够促进高职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的融通和对接,在高职教育专业发展和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

我国校企合作模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将“合作共赢、互惠互利”作为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在运行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合作层次和渠道,深化具体措施,构建多类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校企协作初级模式。高校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组织理论课学习与校内实验;企业按照高校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协助学校完成一定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这种模式是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最基本的合作模式,其特点是形式上的校企合作,实质上企业并未真正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过程中。

其次,联合培养模式。高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研讨教学内容,合作完成培养对象的教学任务。此模式在我国部分高校试行并取得初步成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得到了推广,如各家航空企业与我校合作开办定向班,这种模式可被认为是中级模式。

再次,实质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成为企业的战略需求,企业主动、积极并全面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学校按照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学生的实践完全由企业安排并组织承担,企业生产基地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及教师、学生实习的主要场所,实行一体化管理模式。此种模式可以被定义为高级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的校企合作模式。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法规制度有待完善

纵观国外,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之所以取得成功,归因于具有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基础,从法律制度上对校企合作中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责任、保障措施、管理机制等方面做出全面规定。如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下,企业、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各自负有明确的责任与义务,由于学校培养的学生在学校期间已经被认为是未来的企业人了,因此学校与企业对学生的培养均发自各自的内心。我国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对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的规定没有细化和明确,只是名义上的校企合作。

(二)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的基础是对资源的相互依赖,这种依赖是对等的,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同时期望参与高校技术进步、课程开发,实现优势资源共享。目前,多数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仅是学生实践场所的提供者,没有完全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的意愿。加之学生普遍缺少实践经验,动手能力较差,企业大多对合作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在此情况下,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无积极性,学校希望的校企合作只是一厢情愿,导致校企合作效率十分低下。

(三)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不少高学历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他们大多才思敏捷,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很多人甚至具有留学经历。但这些引进的新教师的特点是:从一个学校毕业到另一个学校就职,出一个校门进另一个校门,虽具备理论知识,但无任何专业教学经验,实践工作经验也是空白。这些新教师进入到教师队伍后,往往不注重自己专业能力的提升,而学校由于各种原因也忽略了对新教师的专业培养,造成新教师上课只能照本宣科,仅仅讲解课本知识,无法理解其深刻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知识体系。

(四)人才培养模式混乱

人才培养到底应该遵循怎样的模式,目前更多的是由学校单方面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决定。学校教育大多只是提供基础理论知识,而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设置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企业和社会更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如何平衡理论和实践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育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提升大学生就业率,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实践能力受到高校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实训场地、设备、资金、后勤保障、人身安全等多种因素制约,校企双方合作的深度,以及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层次、周期不尽相同,造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混乱。

三、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立政府主导下的校企合作政策保障机制,积极出台相关引导政策和措施

当前需要强调的是政府作为一个重要的行政管理机构,必须在校企合作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起到主导和引领作用。当前上海市正在积极推进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其中的重要一环是积极推进上海建设亚太航空枢纽。这就面临着来自各方的挑战,包括邻国的各大航空枢纽,目前直接面临的竞争对手主要是韩国首尔仁川机场、日本东京成田机场、新加坡机场以及我国的香港机场等。在如此竞争激烈的东亚地区,集中了这么多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为此,上海如果想要脱颖而出,必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是人才。因此,上海市政府应该深刻意识到构建上海航空人才培养高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出台相关配套的促进航空专业人才培养的政策及措施,对相关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予以税费方面减免,创造一个积极的校企合作大环境,促进本地区校企合作的顺利推进。

(二)校企合作共同搭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平台

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时,必须深入本地相关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召开行业、企业的专家委员会会议,及时听取共同研讨行业及企业专家对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和建议,明确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专业素质、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各个方面的要求。只有校企共同合作制定符合用人单位人才培养的规格,才能满足企业各个相关专业岗位对于专业人才素质结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使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教学大纲、课程内容等方面与企业生产活动紧密结合,培养更多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

(三)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条件,高校和企业应该注重“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双师型”教师不是简单拥有“双证”的教师。“双师型”教师,首先应是合格的高校教师,既有相关的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的理论学术思想水平和较高的科研教学水平。为了培养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需要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规定每一年度,专业教师均需要下企业实践,到企业挂职锻炼,由企业负责对学校专任教师的实践考核,这一考核评定是学校专任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制定兼职教师聘任制度的明确职责和待遇,聘请企业资深教师担任学校兼职教师,邀请企业专家不定期到学校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这种双向沟通与交流,切实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四)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推进部市联合共建,为上海市建设亚太航空枢纽输送更多专业人才

我校是民航局直属管理的高校,属于行业办学的高校,因此我校办学具有非常鲜明的行业特色。国家在政策方面大力提倡省部共建办学,通过共建,一方面,为建设国内一流及國际知名高水平大学,中央部委拉动地方政府配套支持部委直属大学的发展规划,让直属高校得到更多的地方资助;另一方面,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推动地方发展的软实力,是一个省或市的金字招牌,省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区域内高校的发展。省属高校依靠自身特色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从战略上最大程度破解发展受限的不利局面,推动自身的快速发展甚至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于是就形成了国家层面意义的“省部共建大学”。目前,上海市正在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及亚太航空枢纽,依据这一利好形势与政策,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进而推动部市共建高校项目的完成,对于上海及中国都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和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并迎接挑战,将为上海开创新的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四、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形势下加强校企合作对于创建创新型高校,促进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既需要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指导作用,也需要发挥高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并采取各项措施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唯有双方秉持互惠互利原则,坚持合作共赢的办学理念,抓住高职院校专业发展与企业转型发展的时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拓宽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渠道,进而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培养更多既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又满足上海建设亚太航空枢纽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艳云,高亚杰,于舒.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7(07):72-75.

[2]党蒙,张传伟,邢乐,等.关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

猜你喜欢
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