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2018-12-19 11:07刘刚凌李玮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新工科

刘刚凌 李玮

【摘要】文章从“新工科”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点和培养定位,总结了目前人才培养的三点共性问题,并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定位、育人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等多角度提出了改革措施,力求完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关键词】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数字媒体技术

【基金项目】桂林航天工业学院2018年教改项目“‘新工科背景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2018JB05)的阶段性成果。

一、“新工科”的背景

“新工科”是为应对新一轮战略发展和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国家战略,通过对前沿工程教育的探索而拓展形成的概念。教育部将新工科的概念拓展为“五个新”,即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學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这一概念在2016年被提出后,经各高校多次研讨,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三份工程教育改革指导性文件,并在国内引发了新的工科教育改革浪潮。在新工科建设思路上,应集中打造高校优势特色,同时聚焦在行业产业当前和未来需求的学科专业上,建设新工科专业,培养新工科专业人才,让毕业生能够在新产业一线就业,实干务实。

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点及其定位

数字媒体产业是伴随着互联网时代崛起的新兴产业,随着虚拟现实、“互联网+”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到来,其热度从未衰减,未来也将保持良好的势头。在此背景下,为满足数字媒体产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我国开设了一批与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本科专业。根据教育部2011年出台的《高等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规范(征求意见稿)》,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主要学习数学基础、计算机基础、软件工程、数字艺术基础、数字媒体技术基础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等六个知识模块,其毕业生根据不同的发展方向,可从事计算机编程、网站前端、数码游戏、影视动画、手机应用和人机交互等设计与制作的工作。该专业将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艺术进行融合,属于工科与艺术学交叉融合的新专业,具有显著的新工科交叉融合的特征。

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现存问题

近十年来,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高等院校日趋增多。多数普通本科院校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建设上,在培养定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相互模仿的现象,造成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难以满足企业需要。可见,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数字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往往不能突破传统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知识结构,对于交叉融合的新专业,没有按照新工科理念去重新规划人才培养目标。此外,教学内容注重学科体系,而实践课时占比较低,应用型特色体现不明显,造成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节。

(二)工程教育理念不够深入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其目的是培养计算机类数字媒体方向的工程技术人才。但不少高校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在课时设置、实践教学配套设施、教学方法改革以及教学效果评价上都存在轻视甚至忽视的现象。

(三)教师队伍实践经验缺乏

近年来,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企业对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要求。各个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张,师资队伍也随之扩大,很多教师在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这类型的教师虽然学术能力较强,但是缺乏专业实践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久而久之与前沿技术和行业需求脱节,距离工程化人才培养对教师队伍的要求相差较大,从而导致教师队伍的技术和实践能力不足,以及学科前沿理论欠缺、新技术进课堂难以保障等问题。

(四)校企合作育人落实不到位

目前,高校已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由于地方政府的政策指导不够、学校经费不足,以及企业工作节奏与学校人才培养节奏不一致等问题,造成校企联合育人环节不能完全落实。学校期望企业能够深度参与育人过程,但绝大多数校企合作形式流于表面,缺乏实质性的交流,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缺乏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得高校师生缺乏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

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属于计算机学科下的工科专业,具有新工科概念中的学科专业新结构的特征。“新工科”建设给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和清晰的要求,即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工程素养,培养面向当前变化与未来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一)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以契合新技术、新经济、新产业和新形势的发展为前提,必须综合考虑以“新工科”为背景的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数字媒体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毕业生就业能力,以及五年内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将行业需求、企业需求作为构建培养目标中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重要依据,在有限的培养时间和资源下,统筹规划当前需求与长远需求,将专业多样性需求与学校特色、定位相匹配,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过程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培养。总体而言,必须将“国家、社会需求,行业、产业需求,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毕业生职业发展”等四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制定出与数字媒体技术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基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培养目标和规格

制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需要先对相关企业进行调研,通过分析企业的招聘条件,确定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在学校教育中的五条具体要求: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及较高的工程素养;能够在一个工作团队中,作为领导或者成员有效地发挥作用,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数字媒体相关领域承担设计、研发、实施等工作,具备专业的实践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的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兼具国际视野以及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工程思想教育理念

按照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将工程教育理念贯穿在整个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设计能力,加强课程体系设计渗透工程能力训练建设;充分认识“工程项目驱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采用“任务驱动”“项目驱动”“问题引领”“理实一体”等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围绕真实的实践工程项目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工程项目驱动下运用和探索各种技术手段完成项目规定的任务。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

让高校教师“走出去”,将业界专家“请进来”。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市场环境,使教师通过服务社会,面向企业,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善教学、精业务的“双师型”教师。同时,邀请企业工作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参与专业课程体系的编写和学习内容的制定,把企业与市场的项目带进课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双向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此外,学院可改革任课教师的选聘办法,优先聘任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或者选聘工程师承担校内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以弥补校内师资不足。

(五)校企合作育人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的落实关键在于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最难实施的环节。为加强对应用型学生的培养,必须深入进行校企合作,高校应主动向企业伸出橄榄枝,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的方式,让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流程,实现“四个对接”,即将专业发展与行业产业需求有效对接,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将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解决企事业单位实际问题对接。

五、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必须紧跟工程教育的新形势,结合工程认证要求,将工程教育理念贯彻在教学内容中;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推广产学研合作一体化,让企业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将企业需求融入课程体系当中,使工程师、教师和学生形成循环互动;坚持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数字媒体行业提供特色鲜明、实践能力强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婧晖,甘胜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与分析[J].才智,2018(15):124.

[2]秦紅.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91-94.

[3]张洪.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0):119-125.

[4]张兄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Z3):50-51,56.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经验与总结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