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性侵儿童案件的现状及防治

2018-12-19 11:16李澍
法制与社会 2018年33期
关键词:性教育

摘 要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性侵儿童案件被曝光,被性侵对象低龄化趋势明显。究其原因,一是儿童对性的认识不足,二是家庭学校对性的教育不到位,三是对性侵儿童案件打击力度不够。本文针对以上原因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三种防治手段。

关键词 性侵 性认识 性教育

作者简介:李澍,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刑事检察科,检察官助理。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1.278

一、背景现状

近年来,性侵儿童案件曝光率持续增高,诸如南京南站候车室猥亵幼女案、海南万宁校长猥亵学生案等等,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还使得儿童防性侵成为了家长们和司法机关共同关注的焦点。

2018年3月2日,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在北京发布了2017性侵儿童案例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度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例,受害人超过600人,其中女童遭遇性侵占比超过90%。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得知,男童同样存在被性侵的风险,占比率低不是因为发案率低,而是人们对男童被性侵普遍重视程度不够,很多猥亵行为在成年人看来达不到“性侵”这一级别,因此这组数据远不能代表男童被性侵的现状。然而事实远不止如此,有分析表明,儿童性侵案件的曝光数和发案数的大致比例为1:7,也就是说每曝光一起儿童性侵案件,背后隐藏着六起案件的罪犯逍遥法外。如此换算过来,全国各地每天有超过10名儿童被性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报告中表明,在2017年公开报道的378起性侵儿童案例中,明确表述人际关系的有349起。案件中熟人作案占比将近60%,其中从高到低依次为师生、邻里、家庭成员、亲戚。儿童心智发育不成熟,当前阶段的教育教会他们对陌生人保持警惕,但是却在最有安全感的熟人面前,遭受了最严重的侵害。这一现象反映出与儿童长时间接触的人群作案机会多,成功率高,而且正因为是熟人,孩子们和家长们给与熟人的信任程度更高,进行违法行为时犯罪成本最低。

报告中还指出,7至14岁孩子更容易成为犯罪嫌疑人侵害的目标。报告内的数据强有力的表明,现阶段,我国儿童性教育的缺失,孩子们生理上逐渐发育和成熟,思想上对性的认识仍是一片懵懂,更遑论对性侵行为的自我防范和保护了。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中有6起性侵案件涉及网络,主要方式为网友约见儿童后性侵、通过网络聊天拍摄儿童裸体视频、哄骗儿童拍摄色情视频等。6起案件的曝光数在全年中占比不大,但是这类案件隐蔽性强,隐案率高,犯罪成本更为低廉,尤其值得我们警惕。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发布的2017性侵儿童案例报告,全面、系统、真实的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性侵儿童案件的现状,对未成年人防性侵教育的开展和司法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二、产生原因

性侵儿童带给一个家庭的打击是沉重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性侵儿童案件层出不穷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一)儿童对性的认识不足,防性侵意识薄弱

儿童处在生理和心理双重成长的人生阶段,自身不断发育的同时,性也开始成熟起来,第二性征显现。由于儿童思想意识尚未发育完全,不能完全理解性的含义和意义,因此,对自身隐私部位没有防护意识,不能正确认识到隐私部位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基于对性的懵懂状态,儿童对性侵也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明确性侵的含义,也羞于了解性侵的危害,进而无法形成成熟的防性侵意识。这就给了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他们往往就是利用儿童对性的认识不足以及羞于表达的客观原因进行性侵儿童的违法行为。

(二)家庭社会对儿童性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由于我国历史上长期受封建社会统治,人们传统的、保守的性观念难以短时间转变过来,因此导致家庭乃至整个社会谈“性”色变,对性知识讳莫如深。这就直接导致了儿童在性成熟的整个阶段,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很难学习到系统全面的性知识。人不是生而知之,性是哺乳动物生来的本能,因此,讲性并不丢人。家长难以转变角色,对性知识难以启齿,学校方面虽然开设了性启蒙课程,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模式,没有固定课本、专职教师、专列课程,教师素质普遍偏低,难以对性知识开放、专业的教授。这样的社会现状导致孩子们很难获取性知识,进而变得更好奇、懵懂,更何谈防性侵教育。

(三)对性侵儿童案件的打击力度不够

如前文所述,由于性侵儿童案件通常具有隐蔽性,难以被发现,而且本身性侵案件的证据难以固定,因此导致了真正能通过司法程序惩罚性侵儿童犯罪的案件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儿童被性侵后告诉家长,相当一部分家长首先想到的问题是“丢人”、“有辱门风”、“怕影响孩子将来”,导致对案件隐而不报转为私下解决,这种行为事实上就是对犯罪分子的纵容,使之逍遥法外。上述两种原因综合起来导致了性侵儿童案件发案数量偏少,案件质量偏低,因此未能强有力的惩治违法犯罪,没有形成强大的社会威慑力。

三、防治手段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中的核心和希望,家长们用心呵护、努力教育,为的就是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性侵儿童案件已经严重威胁儿童健康成长,为阳光快乐的成长阶段蒙上了厚厚的阴霾。

因此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进行防性侵教育是我们家庭、学校、司法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下笔者就从三个角度谈一下如何防治性侵儿童案件。

(一)家庭层面

报告中的数据表明,在发现孩子被性侵的境况下绝大多数家长会选择报警,极少数家长会选择私下解决或者默默忍受。其实,孩子被性侵以后,会更加敏感的关注家长的反应。家长是孩子的依靠,孩子会十分在意家长的看法,家长应该告诉他们,这是坏人的错,而不能让孩子觉得是自己做了错事。家长应做好安抚孩子遭遇性侵后会出现的情绪问题,切忌询问孩子时责备孩子,比如,家长不要说“当时你为什么不反抗”、“ 为什么不大声呼救”等,千万不要把这些指责的语句加在孩子身上,形成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二次伤害。同时,在发现孩子被性侵之后,应第一时间报警并注意保存和收集证据,积极配合警方工作;及时为孩子进行身体检查及心理疏导,在特殊情形下,可以寻求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帮助。

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时刻保持警惕,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同时提高对性教育的重视,要告诉孩子隐私部位在哪里,告诫孩子自己的隐私部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允许别人看和触碰。同时更应该注意对孩子的性启蒙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性的意识,并辅助学校巩固防性侵教育,在家庭这一层面履行自身职责,为孩子营造阳光的成长环境。

(二)学校层面

作为未成年人主要成长环境的学校,应当肩负起教育未成年人的最主要使命。首先,强化未成年人性教育機制,联合教育部门定制专门的性教育教材,培养具有专业性教育资质的教育队伍,并设置专门的课程,将性教育列为必修课程之一;其次,邀请专业的心理导师,对校内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定期开展未成年人性心理讲座,将性教育光明正大的摆到台面上来;最后,积极联系所在区域内检察机关未检部门或者妇联、共青团等组织,联合开展未成年人防性侵教育专题讲座、展览,列举事实、案例,以案说法,并为孩子们传授防性侵知识,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体,更好的保护自己的身体。

(三)社会层面

高比例的熟人作案反映出大量犯罪嫌疑人是处在与未成年人接触密切的场所,这其中包括了从事与儿童接触频繁的工作,因此,作为检察机关未检部门在对性侵儿童案件依法提起公诉时有必要向法院提出对犯罪嫌疑人施加从业禁止规定,让犯罪嫌疑人受到法律制裁的同时限制其就业范围。现阶段,全国先行的检察机关已启动限制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机制。在管辖区内,曾有强奸、猥亵等涉性侵害儿童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员,将被禁止从事包括教育单位、培训机构、医疗机构、救助机构、游乐场所、体育场馆、图书馆等与未成年人有密切接触的行业。除此之外,社会各界应积极发挥不同部门的优势,从案件的源头预防,到案中的严厉打击,再到案后的对受害儿童关爱,形成反性侵儿童合力,为我们的孩子们营造安全自由的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

[1]2017性侵儿童案例报告发布 熟人作案占比居高不下.http://news.eastday.com/c/20 180302/u1a13711997.html.

[2]徐豪.儿童性侵,一个沉重又隐秘的话题.中国经济周刊.2017. 08.21.

[3]侠客岛谈猥亵女童:性教育是终身都需要的教育.http://news.eastday.com/c/201708 15/u1a13193524.html.

猜你喜欢
性教育
环境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状况的影响浅析
让性教育走近中学生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国内特殊儿童性教育问题探析及启示
处理“棘手事件”的“一箭双雕”
试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
小学生性教育现状分析研究
顺应与疏浚,让小溪自然流向远方
高中学校性教育课程资源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