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秦腔艺术的传承不懈地追求着
——记秦腔艺术非遗传承人刘慧

2018-12-20 05:54撰文温斌
陕西画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秦腔舞台艺术

撰文/温斌

秦腔,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具有浓郁的西北风味,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随着时代发展,艺术形式愈加多样,秦腔艳冠群芳的时代已经不再,但仍有一批人在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潮中,依然为秦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执著地追求着……西安易俗社的秦腔演员刘慧就是其中的一位 。

刘慧从小就招人喜爱,不仅生得漂亮,还有一副好嗓子,七八岁就常给乡亲们演唱民歌。1980年,她被破格录取到了省艺术学校,开始正式学习秦腔。1985年刘慧进入永寿县剧团,为在秦腔艺术道路上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舞台上初露才华。1992年刘慧被调入尚友社(原西安市秦腔一团),实现了艺术平台的跨越,崭露头角。如今在历史文化厚重的易俗社里逐渐地进入了她秦腔艺术演唱和表演的成熟期。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刘慧性情豪放爽快,可谓女中男儿,主工秦腔须生,又兼着老旦行当。她行腔高亢激越、委婉流畅、富于磁性、以声传情,有了唱腔上自己的鲜明特色;表演上庄重严谨、气韵与风骨并存,舞台效果极富张力。一位好的秦腔演员不仅要有好嗓子、艺术感悟力以及对秦腔艺术规律的认识,更应有自身对秦腔本体情感意识的自我融通与对人物情感的准确拿捏——刘慧具备这样的艺术潜质和天赋。

秦腔的传承,是指一种文化的师承,属于口传心授。刘慧拜师刘茹慧,成为其关门弟子。刘茹慧嗓音宽厚洪亮,发声吐字巧妙,十分讲究唱腔的旋律和发音的意境,利用声音把人物情感塑造得极其丰富;刘茹慧在秦腔生旦净丑行当的一招一式,舞台表演艺术特点极其鲜明。刘慧能得刘茹慧老师亲传,她是很幸运的。刘茹慧老师常常讲要在细微之处见功夫,尤其要在唱腔、笑声、动作中配合以眼神的运用,让观众更能清楚地窥见其心理变化的端倪。

女性演男生角,常常存在着表现气质和表达情绪上的不足,但优势在于对人物内涵更细腻的把握和刻画。刘慧颇具须生风范,因而舞台上倒有着阳刚下的一股柔情。这正是刘茹慧老师的风格体现。刘慧对老一代艺术家的表演风格认真揣摩学习,结合自身对秦腔表演艺术的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在表演道路上不断锤炼,如今在秦腔须生的表演道路上已站稳脚跟。刘慧在秦腔传统剧《辕门斩子》里塑造的杨延景这一人物,表现出了刘茹慧老师的风格,同时也有了自己的特点,提升了自己的艺术影响。刘茹慧老师评价说:“刘慧不论从扮相、唱功、个头等自身条件都很优秀”。

刘慧取得的艺术成就也源于她倔强的个性,倔强的个性支撑着她对秦腔艺术不懈的追求,对自己不断的超越。从进省艺术学校开始至今,刘慧勤学苦练,虚心求教,"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每天坚持五六点起床,练步伐、形体、吊嗓子,她的基本功全面且扎实。她曾经一年参加了480多场下乡演出,一出去就是几个月,夏天出去要带上秋天的衣服,春天出去要带上夏天的衣服。常常吃一口咸菜、一个馒头,提着行李箱就上路了。为了练好形体和声乐,刘慧还曾拜西安音乐学院田生玉教授为师。因为她很有音乐天赋,当年有很多朋友劝她放弃秦腔,改唱流行歌曲,但她始终没有答应,一直在秦腔和民歌艺术道路上坚守着,一晃就是30年。她在秦腔艺术领域的造诣得到多位秦腔艺术大师的肯定和众多秦腔戏迷的追捧。作为一个女人,她不少朋友给她的评价是“漂亮”、“坚强”、“辛苦”、“执着”,希望她像恩师刘茹慧一样,铸就秦腔艺术的辉煌。

“物维求新”,美无止境,艺术的生命在于运动。秦腔艺术非常博大,刘茹慧老师要求秦腔表演要既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既要有继承前辈名家的艺术精髓处,又要唱出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这才能使秦腔艺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扬光大。刘慧一直在攀登的道路上学习与奋进着、努力着……

在当今的秦腔舞台上,提起刘慧也几乎家喻户晓。舞台上的刘慧唱念做打样样精通,须生戏、小生戏、老旦戏随意切换,表演唱做并佳,深受观众的喜爱。接过刘茹慧老师的接力棒,刘慧展现着新一代秦腔艺术非遗传承人的实力和风采。

艺术是个大舞台,在秦腔舞台上已追求出品质和格调的刘慧,还一直坚持在绘画艺术的舞台上追求自己的书画梦想,以实现自己的多彩人生。两个不同的艺术领域,表现形式各异,但对个人综合素养的提高是有积极意义的,刘慧真是个有心之人。

10多年前,在绘画方面具有天赋的刘慧就得到了著名的国画大家刘文西老师的指点,从此以后刘慧的书法和绘画在秦腔界小有名气。2018年,在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录制秦腔非遗传承人节目现场,刘慧作为秦腔表演艺术家刘茹慧先生的得意门生,将自己亲手绘制的牡丹图送予老师,足显师徒之情谊。

有朋友戏说,舞台上的刘慧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生活中的刘慧犹如自己笔下的牡丹,国色天香,平易近人。不少戏迷们都称刘慧是具备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画如其人,她艺术成就犹如其笔下的兰花一样“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刘慧在她的艺术领域,在秦腔艺术非遗传承上,一定会赢得观众更响亮的喝彩声!

猜你喜欢
秦腔舞台艺术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纸的艺术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