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撷片

2018-12-20 09:02约翰·杜威,赵祥麟,王承绪
师道(人文)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本性文本

一、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 “我正在重读……”而不是 “我正在读……”的书。

在青少年时代,每一次阅读就像每一次经验,都会增添独特的滋味和意义;而在成熟的年龄,一个人会欣赏 (或者说应该欣赏)更多的细节、层次和含义。因此,我们不妨尝试以其他方式:

二、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三、经典作品是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基于这个理由,一个人的成年生活应有一段时间用于重新发现我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最重要作品。即使这些书依然如故 (其实它们也随着历史角度的转换而改变),我们肯定已经改变了,因此后来这次接触也就是全新的。

四、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五、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

六、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七、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带着以前的解释的特殊气氛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 (或多种语言和风俗习惯)时留下的足迹。

读一部经典作品还一定会令我们感到意外,当我们拿它与我们以前所想像的它比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要一再推荐读第一手文本,尽量避免二手书目、评论和其他解释。这里存在一种流行很广的价值的逆转,即是说,导言、批评机器和书目被用得像烟幕,遮蔽了文本在没有中间人的情况下必须说和只能说的东西——而中间人总是宣称他们所知比文本自身还多。因此,我们可以总结:

八、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让周围制造一团批评话语的尘云,却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

九、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十、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个名称,它用于形容任何一本表现整个宇宙的书,一本与古代护身符不相上下的书。

但是一部经典作品也同样可以建立一种不是认同而是反对或对立的强有力关系。

[摘 自 (意 ) 卡 尔 维 诺 著 :《对经典的定义》,黄灿然译, 《光明日报》2012年7月6日]

我相信———

方法的问题最后可以归结为儿童的能力和兴趣发展的顺序问题。提供教材和处理教材的法则就是包含在儿童自己本性之中的法则。由于情况正是这样,我认为下面的论述,对于决定教育所赖以进行的那种精神是极端重要的。

(1)在儿童本性的发展上,自动的方面先于被动的方面;表达先于有意识的印象,肌肉的发育先于感官的发育,动作先于有意识的感觉;我相信意识在本质上是运动或冲动的;有意识的状态往往在行动中表现自己。对于这个原理的忽视便是学校工作中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的原因。儿童被置身于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中,情况不允许儿童遵循自己本性的法则;结果造成阻力和浪费。观念 (理智的和理性的过程)也是由行动引起的,并且为了更好地控制行动。我们所谓理性,主要就是有顺序的或有效的行动法则。要发展推理的能力、判断能力,而不参照行动方法的选择和安排,便是我们现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中的一个重大错误。结果是我们把任意的符号提供给儿童。符号在心智发展中是必需的,不过它们的作用在于作为节省精力的工具;它们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乃是从外部强加的大量毫无意义的和武断的观念。

…………

(3)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我相信,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因此,经常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

这些兴趣必须作为显示儿童已发展到什么状态的标志来加以观察。

它们预示着儿童将进入那个阶段。

成年人只有通过对儿童的兴趣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才能够进入儿童的生活里面,才能知道他要做什么,用什么教材才能使他工作得最起劲、最有效果。

这些兴趣不应予以放任,也不应予以压抑。压抑兴趣等于以成年人代替儿童,这就减弱了心智的好奇性和机敏性,压抑了创造性,并使兴趣僵化。放任兴趣等于以暂时的东西代替永久的东西。兴趣总是一些隐藏着的能力的信号;重要的事情是发现这种能力。放任兴趣就不能从表面深入下去。它的必然结果是以任性和好奇代替了真正的兴趣。 [摘自 (美) 约翰·杜威:《我的教育信条》,赵祥麟、王承绪译, 《新课程教学》2013年第3期]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本性文本
保持本性方能异彩纷呈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论现象学时空的实践本性
本性最美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