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愈后康复中的效果评价

2018-12-21 12:35宗雅妮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总分幸福感心理学

宗雅妮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10-069-01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由于脑卒中愈后较差,并发症较多,给患者带来了较多心理负担。抑郁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睡眠障碍、兴趣下降,严重者表现为绝望或自杀倾向,对康复治疗态度消极,缺乏康复欲望,明显影响患者对治疗、护理、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和主动性,其发病率为20%~50%[1-2]。这种消极的心境不仅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身心健康,且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影响其回归家庭及社会[3]。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學[4]。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5]。研究表明,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够减轻压力,增进身心健康,同时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充满自信的表现出更多的自愿行为,积极配合治疗[6]。

经过8周时间的干预,通过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得分比较得出: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Ryff心理幸福感量量表各维度得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在自主、与别人积极的关系、生活目标、自我接纳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掌控环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自主方面有提高(P<0.05),其他维度提高幅度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在干预前后各维度和总分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两组患者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比较: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总体幸福感量表各因子得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干预组在干预前后各因子得分和总分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相比对照组,干预组干预后得分更高,两组患者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基线接近一致。经过八周的心理干预后,不论是对照组还是干预组,患者的幸福感都较干预前有所提高,说明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干预后,干预组在每个维度的得分和总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积极心理学干预优于普通心理学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愈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积极心理学在1998年第一次提出,在短短的19年时间里,越来越多人关注积极心理学给人们带来的价值。现如今,积极心理学较多的运用在各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上,以此来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7]。积极心理学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却很少。仅有文献报道[8],在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积极心理学干预后,其深层自我认知结构得到较好地改善,积极心理品质提升,促进其康复。在愈后较差,并发症较多的疾病面前,积极心理学的干预更显得重要。如Nikrahan Gholam Reza; Suarez Laura等研究者对心脏病患者进行积极心理学干预,而随访干预中的参与者相比对话干预的参与者有更大的改善幸福的情况[9]。患者患病时由于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或者躯体障碍等,会产生很多心理负担;心理干预并不是要等到症状出来后才开始,只有真正做到提前干预,防患于未然,才能避免发生重大的问题。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学干预可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最终改善他们的预后状况。在以往的心理学指导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没有正视过其实积极的心理状态更能给疾病带来更好的预后。在面对压力事件时,那些处于积极情绪的人更愿意接受医护人员的建议,配合治疗并进行锻炼,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郝伟. 精神病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00-108.

[2] Paula McWhirter,Julie Nelson,Michael Waldo,University of OklahomaNew Mexico State University.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Curative Community Groups: Life Satisfaction, Depression, and Group Therapeutic Factors. The Journal for Specialists in Group Work,2014,39(4):366-380

[3] Zhao D, Liu J, Wang W, Zeng Z, Cheng J, Liu J, Sun J, Wu Z. 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 of stroke in China: twenty-one-yearobservational study from the Sino . MONICA - Beijing Project.Stroke,2008,39:1668-1674.

[4] 周嵚,石国兴. 积极心理学介绍[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129-132.

[5]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 379.

[6] 刘永瑞,荣志宏. 积极心理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1): 152.

[7] 陈红,宋颖惠,顾凡. 积极心理学_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2):1113-1114

[8] 李遵清,韩鹏,仇爱玫.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98-1101

[9] Nikrahan Gholam Reza,Suarez Laura,Asgari Karim,Beach Scott R,Celano Christopher M,Kalantari Mehrdad,Abedi Mohammad Reza,Etesampour Ali, Abbas Rezaei,Huffman Jeff C.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Disease: A Preliminary Randomized Trial. Psychosomatics,2016,57(4):348–358

猜你喜欢
总分幸福感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画与话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