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偏好的采购与配送集成优化措施研究

2018-12-21 12:47黄严格
关键词:不确定性

黄严格

【摘 要】所谓供应链的风险,主要是来自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决策者需要不断的根据外界表现出的数据特征来判断现有的市场状态,由于外界的资源本身存在不确定性,而企业在获取这些信息资源时会有一定的时差,个人判断的依据和个人的经验在判断过程中也会被各种影响因素所左右,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出现误判的可能性很大。对为了增加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抗变能力,不参与供应链的各家厂商组成二级供应链模型[1]。

【Abstract】The risk of supply chain comes mainly from the uncertainty of supply chain. In practice, enterprise decision-makers need to constantly judge the existing market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data characteristics displayed by the outside world. Due to the uncertainty of the external resources itself, the enterprise will have a certain time difference when obtaining these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basis of personal judgment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will also be influenced by various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judgment. In such a realistic situation, there is a great possibility of miscarriage of justice.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stab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resist variability of the supply chain, manufacturers that do not participate in supply chain should form a two echelon supply chain mode.

【關键词】风险偏好 ;不确定性;采购配送

【Keywords】risk preference; uncertainty; procurement and distribution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8-0011-03

1 研究背景

近几年,随着商业活动广泛进行和全球化的趋势发展,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对于商品供应链的稳定维持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员进行相关的研究,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供应链,在日常维持过程中,由于自身结构变化影响,或外部市场环境,或决策者的误判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条在短时间内完全崩溃,使原先搭建好的二级供应系统完全无法使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某一个行业的供应链条被打断,会影响到周边地区甚至国家在短时间内的经济稳定。

对于企业而言供应链是保证企业盈利和进行正常商业往来的最基础保障,如果供应链自身出现问题,那么企业所有的商业活动都无从进行。而对于供应链的维持又并非是一家企业的能力就可以完成,它需要在这个系统内的多家企业同时发力,同时应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并且在变化过程中保持密切的联络,使各个企业的决策层能够共享关键信息,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同时如果某一个环节的企业决策层突然做出明显失误的判断,其他企业负责人由于信息共享的缘故,也能在第一时间得知对其进行规劝或者是调整工作内容,减少由于供应链变动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影响范围。

在供应链的不同组成部分,不同层次上进行系统的构建,有助于整个系统内部信息能够高速分享,所有参与该供应链系统的企业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信息,以作应对举措。

同时信息的共享也能够增加除了外部市场环境以外的合作透明度,在企业合作过程中,企业之间最在意的,就是相互之间的信息不平衡,而如果通过信息共享,将这些关键信息直接与其他的企业相对接,就会在最大程度上打破这种信息的不平衡性。虽然部分信息可能对某一企业的决策者而言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能够通过这些透明的信息,判断相邻企业的决策判断提前做好调整,在外部市场环境中可变因素太多,而大多数的因素在发生变化时,企业管理者都无法第一时间察觉,而且影响这些可变因素的源头数量也非常巨大,即使通过大数据分析,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对整个市场的变化情况做出预测。

当风险演变成实际问题后,会迅速在整个供应链条中蔓延,影响到后续多家企业,造成一定的周边影响。为了控制这种不同企业之间信息传达不通的情况,建立一个整体的管理制度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通过集成管理的思路,我们能够将各项在系统内能够预见和控制的风险程度,进行统一管理,由不同企业之间贡献不同程度的资源,共同对抗这样的风险,这样一来,企业需要投入的成本数量就有所降低,而企业由于风险而造成的损失程度也会因此而降低。

由于企业之间是呈现一个整体的姿态对供应链条内部各个影响因素和供应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所以在对于信息的搜集和判断能力上,与之前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使决策者们掌握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进行相应的判断,确保供应链条的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前文已经说过在供应链条中由于涉及的环节数量庞多,原先是由各个企业分别对应的而这些企业在应对供应环节的问题时,是根据自身行业发展经验和分析问题的特征进行判断的,各个环节各自为政,信息不互通,相邻企业之间互相无法掌握准确的变化情况,无法提前对其进行应对,就有可能导致该企业决策者在判断时由于反应时间较短,可以参考的资料较少,变量因素大大增加,降低了决策的科学性。即使这个错误的角色没有当即对整个系统造成打击,但是由于决策者在面临下一次打击时,还会面临同样的局面,危险存在的根源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出现失误判断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

为了从根源上制止这样的问题出现需要供应链涉及的各家企业联合起来,将自己的信息和经验与其他企业决策者分享,尽可能提高决策者们能够掌握的数据信息,尽可能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判断失误存在的可能。虽然市场变化因素,不能由几家企业的联合而发生改变,但是由于企业变化因素,在此时能够被更多的企业去探查和感知,相关企业在进行判断时,可能就有更多的缓冲时间和判断依据,就有可能提高相关决策的正确性。

不同企业面临不同的风险偏好时,往往是依据自身利益出发进行整体的考虑,但是由于不同企业面对的风险偏好和风险类型是不同的,所作出的判断和反应也是不同的。这些依据风险而做出的决策,如果不能得到其他企业决策者的正确认知,就有可能造成企业之间的误会,影响到后续工作的开展,甚至可能影响到信息流通的局面。

风险共担是保证供应链不受内部结构因素影响,提前崩溃的最有效手段。根据研究以往的经验教训,我们会发现在供应链链条断裂时,虽然存在很明显的外部环境变化因素,但是真正导致供应链条无法正常运作,企业之间蒙受巨大损失的,正是由于企业自身在面临外部环境变化时匆匆改变决策,不顾相邻企业利益,拒绝承担相应义务,导致整个供应链条在短时间内迅速崩溃。企业之前的决策仅仅是保证企业不会落入最坏的境地,但是对于控制风险范围和损失程度没有任何的帮助。在供应链完全崩溃之后,相邻企业的利益损失是巨大的,而其之前所做出的准备工作仅仅是保证最小程度的利益维护,而如果妥善处理相关事宜,供应链条不崩溃,可能企业就不会蒙受过多的损失甚至不会出现损失。

为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制定供应链决策模型,有助于帮助决策者提前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进行准备和判断。为了保证这个工艺模型的有效性,需要将其加入随机变量,保证其能够和外部市场环境一样,随时保持动态变化,时刻通过不同的变量改变外部特征,锻炼决策者的判断意识和判断能力。不同企业的决策者在面临不同特征的风险偏好时,如何优化供应链条,保证企业之间能够达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在目前市场环境中针对供应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问题的最好应对办法,在不同的外部市场环境下,决策者基于不同的考虑和行业发展规律進行风险偏好的采购和随之产生与供应商达成配送优化问题与配送决策集成优化问题成为解决相关问题的关键[2]。

2 模型建立和常见风险

一个正常的供应链条,一般是由分销商作为核心,由分销商与相邻企业进行联络,组成共同的供应链条,在整个系统正常运转的过程中除了存在分销商之外,还有多个供应商和零售商 ,其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两级供应链,保证供应链条的正常运转。

分销商在整个供应链条中的任务就是通过经验选择优秀的供应商,保证整个供应链条有充足的供应货源,为整个供应链条能够开始周转,提供最基础的货源保障,供应商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开始生产所需的货品,当完成货品生产任务之后供应商将货物转交由分销商进行运输转运,分销商再根据之前已经联系好的零售商提交的订单进行货源配送。在这个过程中,供应商主要需要承担的风险,包括分销商突然放弃协议内容而不承担相关责任,货源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无法正常提供相应货源,分销商主要面临的风险包括供应商无法及时根据订单要求供应足够的货源,导致零售商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货源,分销商对市场需求和生产供应之间的需求差别计算错误,导致没有多余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零售商面临的风险在于分销商无法按照约定时间供应相应的货源,分销商未履行相应协议等。

3 数值算例

3.1 算例描述

面对三层结构的二级供应链网络,分销商作为决策者,需要面临在十个供应商中采购一种商品的情况,而分销商会与十个零售商达成配送,已知参数的,标准差和均值,但仍然不能准确得知参数服从哪种具体的分布情况,所以需要将已知的各个信息进行转化,将其转化为模糊数,在供应链网络中,成本质量,交货率,供应能力,都会被假设为梯形模糊数套入到公式中进行计算,为了防止供应商独自承担太多风险,分销商选择供应商的最小指数确定为2,同时为了避免出现更多的管理成本,所以在这里需要对供应商的数量进行一个限定,供应商数量最大不得超过6,分销商的质量合格率为0.98,及时交货率为0.95,分销商产品处理成本为0. 02,其余分销商数据和零售商数据见表1。

3.2 数值分析

供应链网络最小化成本的目标是依赖于各个模糊机会约束的置信水平,置信水平代表了决策者面对模糊事件时的可信性程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也代表了决策者对于模糊事件的风险偏好程度。角色者的置信水平越低,表示决策者在面对模糊这件事的可信度越低,同时也代表决策者在面对模糊事件是风险偏好越大,反之亦然。

4 结语

稳定的供应链是构成供应链的组成要素的(节点企业)相对稳定,也就是建立在供需关系上的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供应链的稳定性一方面取决于市场需求的稳定性,即当市场的需求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所形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另一方面,当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对其他成员企业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和吸引能力,且经过长期运作形成了较强的系统性、一致性和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供应链稳定性也较强。供应链的稳定事关所有企业的正常运作,为了保证供应链不受外部突发事件影响,能够正常运作,就需要各个企业的负责人能够在系统内达成信息共享,这样有利于企业实现供应与需求的有机衔接,提高快反应能力,避免信息失真,提高顾客信息反馈效率,使供求有机衔接、协调一致、反应迅速;有利于企业实现精确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而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改进交付可靠性,缩短交付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信息共享后,可根据行业发展规律和个人经验对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和判断,为了提高决策者这一方面的能力,通过模型的方式让决策者能够得到相关的锻炼。

【参考文献】

【1】张媛,李学工.基于超市零售商生鲜品采购风险偏好的消费供给均衡分析[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2(3):49-53.

【2】周宝刚,关志民,杨锡怀,等.基于风险偏好的两级供应链集成优化[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15(6):21-25.

猜你喜欢
不确定性
中国银行业的未来:不确定性与希望并存
Hays Plc CFO,Paul Venables
不确定性:《终局》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试论福楼拜小说的创新性
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探究
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桩板式挡墙施工风险评估
文学作品教学目标“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我见
广义直觉模糊软集的格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