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rt-PA动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影响及机制探讨

2018-12-22 09:45崔晓玉
中外医疗 2018年25期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机制

崔晓玉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实施超早期rt-PA动脉溶栓治疗对神經功能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方便选取该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随机数表分组:常规组(n=40,常规治疗+发病6 h后rt-PA动脉溶栓)、干预组(n=40,常规治疗+发病3 h内rt-PA动脉溶栓),总结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NIHSS评分(7.8±1.3)分、C反应蛋白(3.7±0.8)mg/L、白细胞介素-6(9.8±1.7)ng/L、1年内血管再闭塞发生率2.5%较常规组(10.4±1.7)分、(6.8±1.1)mg/L、(16.4±2.8)ng/L、17.5%明显降低(t=7.684,P=0.000;t=14.415,P=0.000;t=12.743,P=0.000;χ2=5.000,P=0.025)。干预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血管再通率70.0%较常规组42.5%明显升高(χ2=6.146,P=0.013)。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常规组无明显差异(t=0.151,P=0.880;t=0.163,P=0.871;t=0.052,P=0.959)。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超早期rt-PA动脉溶栓治疗可促进患者血管再通,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rt-PA;动脉溶栓;神经功能;机制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9(a)-0050-03

Effect of Ultra-early rt-PA Arterial Thrombolysis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Its Mechanism

CUI Xiao-yu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Section Two, Beijing Renhe Hospital, Beijing, 102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ultra-early rt-PA arterial thrombolysis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between January 2016 and January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enrolled in the randomized table. Normal group (n=40, conventional therapy + rt-PA arterial thrombolysis 6 hours after onset); the intervention group (n=40, routine therapy + rt-PA arterial thrombolysis within 3 hours of onset),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two treatment modalities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NIHSS scores (7.8±1.3)points, C-reactive protein (3.7±0.8)mg/L, interleukin-6 (9.8±1.7)ng/L, and revascularization within 1 year after treatment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of incidence rate of 2.5%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10.4±1.7)points, (6.8±1.1)mg/L, (16.4±2.8)ng/L, and 17.5%(t=7.684, P=0.000; t=14.415, P=0.000; t=12.743, P=0.000; χ2=5.000, P=0.025). The vascular recanalization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70.0% after 1 month of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42.5%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χ2=6.146, P=0.013). The prothrombin time, thrombin time,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0.151, P=0.880; t=0.163, P=0.871; t=0.052, P=0.959). Conclusion Ultra-early rt-PA arterial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can promote revascularization and improve neurological function.

[Key words] Acute ischemic stroke; Ultra-early; rt-PA; Arterial thrombolysis; Neurological function; Mechanism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脑卒中的常见类型,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斑块形成、脑动脉梗阻、脑缺血缺氧性损伤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机制,及早恢复患者脑组织血液灌注,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键。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用治疗方式。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溶栓药物,目前rt-PA已经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线用药,目前临床对于rt-PA静脉溶栓时间研究较多,研究发现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效果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临床对于超早期rt-PA动脉溶栓的远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仍较少[1]。该研究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了常规治疗方案及超早期(发病3 h内)rt-PA动脉溶栓治疗,现行效果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随机数表分组:常规组(n=40)、干预组(n=40)。常规组患者中含有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跨度45~78岁,平均年龄62.2岁(s=9.5);干预组患者中含有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跨度45~78岁,平均年龄62.3岁(s=9.7)。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独立样本检测结果符合对比研究标准(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内容。

纳入标准:实施头颅CT、MRI、造影检查等检查,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发病至入院时间<3 h;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患者;溶栓治疗禁忌患者;近期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史患者;原发精神、认知障碍及治疗配合度较差患者。

1.2  方法

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营养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清除氧自由基治疗、降颅压治疗、脱水治疗、血压血糖血脂调控、内平衡调节等常规对症治疗方案。常规组另在患者治疗6 h内采取0.6 mg/kg rt-PA(国药准字S20070023)动脉溶栓治疗。干预组另实施发病3 h内rt-PA动脉溶栓。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总结两种治疗方式下患者神经功能变化状况,在患者入院时、治疗1个月后评价,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总分0-42分,患者评分高低与神经功能高低负相关[3]。

②分析总结两种治疗方式下炎性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状况。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于患者入院时、治疗1个月后评价。

③分析总结两种治疗方式下患者治疗1个月后血管再通状况。血管再通标准:患者实施动脉造影显示TIMI分级为2~3级,即可完全充盈动脉远端。

④分析总结两种治疗方式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状况。在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评价。使用雷杜RT-2202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功能指标水平。

⑤随访1年,总结患者疾病复发状况。

1.4  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治疗方式下患者神经功能变化状况分析

干预组入院时NIHSS评分(17.1±3.5)分较常规组(17.2±3.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3,P=0.894)。干预组治疗后1个月NIHSS评分(7.8±1.3)分较常规组(10.4±1.7)分明显降低(t=7.684,P=0.000)。

2.2  两种治疗方式下炎性因子的变化状况分析

干预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1。

2.3  两种治疗方式下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状况分析

干预组、常规组治疗1个月后血管再通例数分别为28例,17例。干预组治疗1个月后血管再通率70.0%较常规组42.5%明显升高(χ2=6.146,P=0.013)。

2.4  两种治疗方式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分析

干预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较常规组差异无纺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5  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状况分析

随访1年,干预组、常规组患者中出现血管再闭塞例数分别为1例、7例。干预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血管再闭塞发生率2.5%较常规组17.5%明显降低(χ2=5.000,P=0.025)。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常见脑血管疾病类型,及早恢复脑部血供是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则。rt-PA是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促进血栓溶解[4]。目前rt-PA在超早期静脉溶栓中取得了显著疗效,黄晓霞[5]等人的研究中采取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后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动脉溶栓是目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的新型方式,在危宏晖[6]的相关研究中,采取动静脉联合溶栓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0%,动脉溶栓也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该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NIHSS评分较常规组明显降低,1个月后血管再通率70.0%较常规组42.5%明显升高,刘前[7]的研究中观察组(超早期溶栓)治疗后1个月血管再通率7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7.5%,说明实施超早期rt-PA动脉溶栓可促进患者血管再通,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分析原因是,在患者发病早期实施治疗可及早控制患者病情进展,促进血栓溶解,也可减轻患者脑组织不可逆损伤,以便及早恢复脑部血供,促进患者恢复。炎性因子在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加速血管内皮损伤,加重斑块形成。本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较常规组明显降低,说明实施超早期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症反应状况,控制患者病情。张学梅等人[8]的研究提出实施rt-PA超早期溶栓时间窗很短,超过时间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该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无差异,说明实施超早期rt-PA动脉溶栓不改变凝血功能,出血风险较低。该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血管再闭塞发生率2.5%较常规组17.5%明显降低,说明实施超早期rt-PA动脉溶栓治疗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分析原因可能是該方式对炎症因子控制效果更优,可减轻炎症反应对血管的影响,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超早期rt-PA动脉溶栓治疗可促进患者血管再通,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复发风险,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阮春云,魏立平,李文波,等.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脑梗死患者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6):35-36.

[2]  李克良,耿瑞慧,朱立勋,等.影响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疗效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8):1464-1467.

[3]  尹航,张佩兰.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再通患者的临床预后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8):1131-1134.

[4]  陈枫,刘丹.rt-PA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10):27-28.

[5]  黄晓霞,刘蕾,沈倩,等.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5):921-922.

[6]  危宏晖.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6):3799-3800.

[7]  刘前.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163-164.

[8]  张学梅,顾艳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8):31-33.

猜你喜欢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机制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的保护作用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