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张双重对比CT扫描和后处理技术在胃十二指肠病变中的应用

2018-12-22 09:45王成均何灿肖华陈京胡飞
中外医疗 2018年25期

王成均 何灿 肖华 陈京 胡飞

[摘要] 目的 讨论研究应用低张双重对比CT扫描和后处理技术对检查与诊断胃十二直肠病变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怀疑胃十二指肠病变、或经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十二指肠病变需进一步检查的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低张双重对比造影CT扫描检查并将结果与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低张双重对比CT扫描分期人数与手术结果比较得出,I期、II期、III期及IV期判断准确率分别为96.1%、94.1%、93.7%及100.0%;对浆膜受侵程度、周围器官浸润及远处转移判断准确率分别为95.1%、86.4%及86.7%。 结论 在诊断胃十二指肠病变过程中应用低张双重对比CT扫描可对患者胃、十二指肠内壁、肠腔、血管及周围比邻器官等情况进行全面观察。

[关键词] 低张双重对比;CT扫描;后处理技术;胃十二指肠病变;应用与意义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9(a)-0186-03

Application of Hypotonic Double Contrast CT Scanning and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 in Gastroduodenal Diseases

WANG Cheng-jun, HE Can, XIAO Hua, CHEN Jing, HU Fei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Southeast Hospital of Chongqing, Chongqing, 40133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low-dose double-contrast CT scanner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 for the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gastro-duodenal lesions.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gastroduodenal lesions who were convenient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or who had gastroduodenal lesions confirmed by fiberoptic gastroscopy for further examination were select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low contrast double contrast CT scans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finding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surgical results, the accuracy of the low-duplex dual-contrast CT scan showed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I, II, III, and IV stages was 96.1%, 94.1%, 93.7%, and 100.0%, respectively; The accuracy rate of judging the accuracy of peripheral organ infiltration and distant metastasis was 95.1%, 86.4% and 86.7%,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oduodenal lesions, low-dose double contrast CT scan can be used to comprehensively observe the stomach, duodenal wall, intestinal lumen, blood vessels and surrounding organs.

[Key words] Double-low contrast; CT scan;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 Gastric duodenal lesion; Application and significance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及生活压力的日渐增大,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及紊乱的作息规律导致各类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人数迅速增加。既往临床多通过口服钡餐并应用纤维內镜方式对疾病进行诊断,但由于口服钡餐多用于观察胃黏膜表面突起,凹陷和黏膜异常,不能观察深层组织的病变,对病灶大小、累及范围等方面不能精确判定;再加上纤维镜检查对胃粘膜下、肌层病变的观察,胃壁外病灶及其累及范围的评估不具优势且过程中造成的恶心、痛苦等不适,使一部分人不愿意接受、或者被迫终止胃镜检查。多层螺旋 CT结合低张双重对比的推广及使用有效弥补了纤维胃镜的不足,不仅能充分显示病变的细微影像解剖结构,更能够清晰反映胃肠壁的血供情况、周围情况以及有无胃肠外脏器病变等。该研究为探讨低张双重对比CT扫描对诊断胃十二指肠病变的意义与价值,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本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怀疑胃十二指肠病变、或经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十二指肠病变需进一步检查的患者100例。包括男46例,女54例;年龄48~62岁,平均年龄(55.2±7.1)岁。所有患者经受术后病理证实为胃癌,根据TNM分期法包括I期26例,II期34例,III期32例,IV期8例。该次研究经院伦理会讨论通过,所有患者均在知晓研究目的的前提下自觉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患者禁食、禁水8 h。并进行摒气训练,以确保在CT扫描过程中无腹壁运动。在扫描前10~15 min肌肉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国药准字H31022093,规格 1 mL:10 mg )10~20 mg,待病人感觉口干、脸红后用1%~2%的泛影葡胺水溶液(国药准字H37023984,规格20 mL:12 g)10 mL在患者仰卧时注入血管内,给药后,继续观察患者至少30 min确定其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冲服产气粉(国药准字H61022041,规格 3 g)3~6 mg,充分扩张胃及十二指肠[1-2]。嘱患者在CT扫描床上连续翻身,以使对比剂均匀涂抹于整个胃黏膜。患者体位为仰卧位,头先进。均采用螺旋扫描模式,无间距连续扫描。应用高压注射器,通过肘正中静脉留置针注射碘海醇100 mL,注射流率3.0~3.5 mL/s常规两期扫描[3-4]。之后注射对比剂后当主动脉CT值达100 Hu自动触发动脉期扫描(一般为注射对比剂后25~30 s),静脉期为70 s启动扫描,必要时延迟期2~3 min扫描。

1.3  疗效观察

对所发现病灶的观察指标包括病变部位、大小和数量、胃壁或肠壁厚度,病灶强化特点,病变周围结构情况。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判断肿瘤TNM 分期情况,并与术后肿瘤TNM分期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低张双重对比CT扫描分期人数与手术结果比较

该次研究结果中应用低张双重对比扫描患者I期中1例分期错误主要是由于该病例胃癌部位在胃体小弯侧,探测时由于胃壁与声速平行导致图像结果显示欠佳。该部位粘膜下层为稍增厚并未中断,但由于显示效果不佳导致误认为中断。II期患者中2例判断错误主要是由于对胃壁外层增强层,即肌肉-浆膜层有否被突破判断错误所导致。该期患者由于肌肉层受累,双重造影时病灶显示为外层增强中断,但实际上是否突破浆膜层浸润到周围脂肪组织不能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III期患者判断错误主要是由于淋巴结转移数量判断较少所导致,部分重大的淋巴结由于受到肠气体干扰导致显示不清。见表1。

2.2  低张双重对比CT扫描诊断准确率评估比较

应用低张双重对比CT扫描与实际病理结果比较浆膜受侵程度、周围器官浸润及远处转移准确率为95.1%、86.4%及86.7%,准确率较高。见表2。

3  讨论

常规CT扫描一般仅保持一个体位进行一次定位后可连续扫描。但由于胃十二指肠形态具有多变性且因人而异,其解剖位置也会发生一定变化[3]。因此,一次常规体位的CT扫描不能充分而完整的显示胃十二指肠的各个部位,不同部位的病变也需要相应的体位才能在CT上得以充分显示[4]。双重对比造影在检查过程中可不受体位限制,通过多体位多角度变化并结合双重低张对比造影法充分暴露并显示病变全貌,确定病变部位,为诊断疾病及确定治疗方案发挥指导作用[5]。TNM分期作为国际通用的肿瘤分期标准,T表示原发肿瘤所在位置及浸润的胃壁深度[6-7];N表示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M表示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准确划分TNM分期有利于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并避免术中无谓的剖腹探查,对于临床治疗措施的选择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8-10]。该次研究中应用多层螺旋CT方式进行扫描是胃癌术前分期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弥补常规CT扫描对术前分期的局限性。研究中100例胃癌患者全部检出,检出率高达100.0%。浆膜受侵程度、周围器官浸润及远处转移准确率为95.1%、86.4%及86.7%,准确率较高,该结果与国內研究人员李斌杰[11]所得结果相似,其检出准确率为91.30%。通过低张双重对比CT扫描可显著提高对肿瘤浸润程度及大体分歧的判断,具有判断胃癌类型,提高早期胃癌诊断准确率的优势。通过多平面重组、仿真内镜等技术可确保患者在短时间内进行检查且耐受性较高;利用横断面图像的三位重组更准确的判断周围脏器及淋巴结受侵情况[12]。另外,II型及III型在区分上难度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多层落选CT对胃壁浸润情况存在一定局限性,在癌性浸润与炎性反应、皱襞与癌肿的辨别方面不清晰所导致。相对而言,I型和IV型由于形态特征较明显且边界清晰因此判断准确率较高[13]。多层螺旋CT较一般螺旋CT具有速度快、层厚更薄、Z轴方向分辨率更高等优势,通过多起扫描能够有效提高胃癌分期的准确性及病灶检出率当胃壁呈多层结构时,如局部胃壁内层明显强化、增厚或胃壁中层结构中断消失,可分别去认为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另外,结合低张药物(654-2)注射液的使用,可降低胃肠道蠕动,有效扩张胃腔,消除因为蠕动产生的假性胃壁增厚。其中,气体对比剂的使用由于气体与胃壁密度差异较大,因此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可将病变细节清晰显示;脂肪性对比剂进入胃肠道后可刺激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和抑胃肽等物质,帮助胃收缩频率及强度降低[14]。因此选择适合的对比剂并充分发挥优势,以达到良好的胃十二指肠双重对比效果,对更好的显示病变,特别是发现早期病变具有很大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在诊断胃十二指肠病变过程中应用低张双重对比CT扫描可对患者胃、十二指肠内壁、肠腔、血管及周围比邻器官等情况进行全面观察。

[参考文献]

[1]  邵世虎,曾小松,夏宏林,等.多层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药,2018(5):921-923.

[2]  吕淼,庄静丽.浅析进展期胃癌CT征象与其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5):68-69.

[3]  褚小琴.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8,30(1):32-33.

[4]  田甜.超声造影检查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6):101.

[5]  魏潇.胃及十二指肠超声造影检查与胃镜的对比分析[D].昆明:昆明医科大学,2017.

[6]  曹征,肖刚,兰军.64排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分型和分期的临床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30(2):106-109.

[7]  李生利.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雜志,2018,16(2):35-37,80.

[8]  周皓,毛迎亮,刘映霞.胃肠超声造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优势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4):720-722.

[9]  罗建梅,达婷,崔煜,等.胃肠超声造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6):681-682.

[10]  简国亮.超声双重造影及口服造影在胃癌术前TNM分期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205-207.

[11]  李斌杰.双重对比造影法与CT联合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0):1844,1847.

[12]  谢宗祥.双重对比造影法与CT联合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75-76.

[13]  陈双喜,范小明,王力,等.超声双重造影与增强MRI在直肠癌局部分期中的对比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8(17):542-544.

[14]  陈晓春,谢国平.口服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慢性病学杂志,2017,18(6):66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