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研究

2018-12-24 10:04袁静伟
赢未来 2018年16期
关键词:文化氛围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袁静伟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教师通过恰当的方式将其渗透在课程之中。基于此,本文将以结合教材内容挖掘传统文化、优化课堂教学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创新教学方式展示课件内容、延伸课堂内容拓展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深入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方式,旨在能够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践行教学改革要求的同时,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文化氛围;教学方式

前言: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历史,将其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之中,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意识,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传统文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课程的魅力,能够在文化的熏陶下,形成更加高尚的人格、品质,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奠定基础。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加大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

一、结合教材内容挖掘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之中,要想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就需要重视教材中的内容,并将其作为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对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从而便于开展语文教学。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所包含的价值观、文化理念作为教学的主线,组织班级的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从而能够使学生在理解阅读的过程中,感悟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实现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由于其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所以其中必然包含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内容。对此,教师在课程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反复地阅读、思考,随后则可以鼓励学生对其文章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进行讲解。此时,教师可以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文中关于座次的内容,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讲究”,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在阅读中就会重点关注文中与“座次”相关的内容,从而在回答教师问题时,能够通过“座次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语文课程的兴趣。

二、优化课堂教学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课堂的文化氛围是实现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有利于保证语文教学顺利进行,优化传统文化的效果。换言之,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前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氛围的构建,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彰显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为实现文化的传播、继承奠定基础[1]。

例如:在学习《离骚》的课程中,它是典型的辞赋代表作品,其中包含了具有较高价值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利用其中所包含的古典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基于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理解词汇的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再如,在学习《滕王阁序》时,教师也可以营造传统文化氛围,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如为《滕王阁序》的开头,包含了很多一词多义、疑问代词、虚词的手法,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语境、内容进行分析,便于学生感受到古典韵味,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因此,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对语文课堂的教学进行全面优化、升级,为学生掌握更多传统文化知识提供基本条件。

三、创新教学方式展示课件内容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常见的方式之一,能够为学生更加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为课堂增添了更多的活力、生机。具体来说,语文教学除了对文字的感知、朗读之外,更重要的是进行情景再现,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文章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在减少教师工作量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质量,全面提高传统文化的能力水平[2]。

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时,教师就可以制作教学课件,并通过多媒体进行直观的展示,为学生播放风景秀美、壮丽的视频、图片,保证学生能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下,体会毛主席在创作时的心情。在此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毛泽东同志在创作《沁园春·长沙》时的历史背景、相关的事件、人物等,从而更加深入的掌握诗的内涵,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课堂的内容,也为教师节约了更多板书的时间,克服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障碍,能够保证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四、延伸课堂内容拓展传统文化

实际上,语文教学并不仅仅包含课堂教学,其课外的扩展、延伸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机会,对此,在课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手段、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拓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欣賞经典的散文、诗歌,积累更多的传统文化素养,不仅丰富了课外活动,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其中所包含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延伸,掌握其中所使用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不同的写作手法。在这一文章之中,朱自清的情感在字里行间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包含很多如“月色文化”、园林景观、古典乐曲的传统文化。所以,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的搜集关于荷花、月色等传统文化,在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目的的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加大重视力度。以此为基础,教师通过教材的内容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为学生营造了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创新了语文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外延伸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拓展,在增强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也能够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所以,为了能够践行教育改革的要求,可以将文中方式应用在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课程的渗透中。

参考文献:

[1]王超琼.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J].考试周刊,2018(04):57.

[2]卢俊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J].新课程(下),2017(01):10.

猜你喜欢
文化氛围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加强管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学校探究
弘扬民族音乐促使民乐走进学生心灵探究
文化经济思维下的艺术理念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秦山30万机组核安全文化水平的推进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