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

2018-12-24 10:04万卫群
赢未来 2018年16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师德手段

万卫群

摘要: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也许是一名教师、也许是一名工人,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责任,无论哪一种职业都有着职业修养,而对于语文老师不仅仅需要具备基本修养,还要具备职业修养。语文老师是和其他老师不一样的,更需要具备师德高尚、满腹诗书等优秀作风,下面我们可以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的主要体现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师;师德修养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最为重要的就是自身的师德修养,而师德修养又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体现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上,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些人认为,在小学中不需要教师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因为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就算教师的文化底蕴再好,也不能够更好的促进小学生的进步。但是,这种想法是错的,也是不符合教师师德修养要求的。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一方面为小学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每一个教师一定要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首先要有解读教材文本的基本能力,这也是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要想对教材文章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学习是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实现的。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才能够促使学生们对文章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于当前的教学模式分析,有一部分语文教师确实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一些课堂中没有很好的促进学生们的学习。所以说,当前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合理的手段提升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来实现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1]。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有效的教学手段

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手段上,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具备适合自己教学的手段,针对于现在一些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分析还是在一直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质量降低。所以,对于一个具有师德修养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教学以及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了解更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的过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高瞻远瞩,在教学中取长补短,根据一些成功的经验来实现对自身的完善,通过一些失败的精力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只有通过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经过经验的积累才能够有效的实现对教学手段的更新,为小学的语文教学贡献出一份力力,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体现出教师的师德修养[2]。

三、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平易近人的性格

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主要体现在平易近人的性格上,一个语文老师教学手段的好坏和本身的性格有着很大的联系,在教学中如果具备一种平易近人的性格,那么也将会对教学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通过改变自己的性格的缺点和不足,不断的学习和加强自己的修养,就会得的更多学生的喜爱,也会从中体会到教学的乐趣。有时候性格决定一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真程度,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形象也将会对教师的师德修养有所促进作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它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上,只有通过自己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才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3]。

四、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对本职工作热爱

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体现在对本质工作的热爱上,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要有责任感。因为只有真正喜欢教师职业才会体现出师德修养价值,对本质工作的热爱不仅仅表现在教师本身对职业的认真程度,还包括激发和培养小学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动力。因为在小学中很多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没有太强的自制能力,在进行学习的时候需要教师一步步的指导进行,这就需要教师热爱本职工作,有耐心指导学生。此外,教师喜欢语文、喜欢教育才能够对小学语文有浓厚的兴趣,语文教师一定要把自身的工作和建设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相联系起来,才能够体会到作为一名伟大教师的责任感有多大,因此才能够更加热爱自己的事业,增强责任心和荣誉感,实现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的有效体现,就算小学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也能因为自己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坚持下去,因为热爱,所以不放弃[4]。

总结:

通过对上述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主要体现的了解,一个教师要想更好的促进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定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效的教学手段、平易近人的性格以及对本质工作的热爱。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还必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师德修养对一个教师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教师不具备师德修养,那么他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因此,在所有的教师中,只有具备师德修养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001.

[2]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3]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4]雷玲:《谁来办好每一所学校——9 位名校长的办学智慧》[M],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师德手段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通过诗歌阅读提升初中生的文化底蕴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